哈尔滨机场:伸展开放的翅膀
40年前,一座崭新的机场——哈尔滨阎家岗机场顺利建成通航。身处东北边陲的黑龙江,从此有了蓝天的高度。
40年来,一条跑道拉近了哈尔滨与世界的距离,方便了龙江百姓出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哈尔滨机场在国内200多个机场中形成独有的竞争力,成为黑龙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把‘世界’运进来,把‘中国’送出去。”这样的壮美图景,由梦想变成现实。
40年来,哈尔滨机场砥砺奋进,矢志前行,谱写了黑龙江省“向蓝天开放”的重要篇章。越织越密的空中航线,把边疆省份与世界连接了起来,站在航空经济这扇大门前,黑龙江正在触摸五彩斑斓的世界,让世界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黑龙江。
起航:从马家沟机场到太平国际机场
如今的哈尔滨开发区,高楼林立,车流如织,一派繁华景象。在上世纪50年代,这块区域还是一片大草甸子,哈尔滨最早的机场——马家沟机场就曾建在这里。
50年代的马家沟机场,为军民合用,设施十分简陋,办公楼是一座旧二层小楼,面积为250平方米,候机室设在楼内,面积为50平方米。1968年,机场新综合楼建成,候机室面积增加到200平方米。当时航空运输业务量很小,据有关资料显示,1951年—1954年,哈尔滨机场发送旅客1045人次,到1968年旅客吞吐量也仅为2430人次 。“那时候一张哈尔滨到北京的飞机票得65元,而我的工资一个月才31.5元。”哈尔滨机场退休职工蒋树田说,在当时,并不是有钱就能坐飞机,乘坐民航飞机得是县团级以上的干部,还得单位开证明。
随着民航业务的发展,航线增多,业务繁忙,马家沟机场的条件越来越满足不了发展需求,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的对外交往和经济发展。
1973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开始谋划建设哈尔滨民用机场。如今已退休、曾在哈尔滨阎家岗机场建设指挥部工作过的唐化松,是这一过程的亲历者。“建设新机场当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黑龙江人民扎紧裤腰带也要建一个机场。”唐化松说,新机场建设历经重重困难,仅选址就颇费周折,比如建跑道必须考虑风向,专家们花了好大精力,最后定在哈尔滨市阎家岗农场。
1974年,投资9238.1万元的哈尔滨阎家岗机场动工兴建,于1979年12月建成通航。机场占地面积6829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航站楼面积7938平方米,能起降当时世界最大型民航客机,可与当时的北京首都机场媲美。
有人形容,修机场就像给孩子做衣服,“甚至没怎么穿就小了。”随着黑龙江发展的脚步大幅迈进,通航短短十多年的哈尔滨阎家岗机场就成为“一件穿小的衣服”——1993年,机场旅客吞吐量提前达到设计能力。
1997年8月,投资12.03亿元建设的哈尔滨阎家岗机场T1航站楼竣工投入试运行。航站楼面积6.7万平方米,可昼夜起降大型客机。1998年7月,哈尔滨阎家岗机场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201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再次提前达到设计能力。
2018年4月30日,13.5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建成投用,黑龙江民航发展再次实现历史性跨越。从马家沟机场到太平国际机场,四十年间,黑龙江旧貌换新颜。如今,一个崭新的黑龙江搭上民航的翅膀,从这里起飞。
腾飞:“神经末梢”成就“国际范”
寒冬时节,位于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天池路上的黑龙江俄速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操作仓内,工人们正热火朝天的忙着整理从深圳、广州、义乌、上海等地云集而来的俄罗斯网民订购的中国货品。操作区内运输袋里装满运往俄罗斯的包裹,从饰品、服装到化妆品、电子产品,种类众多。工作人员在流动作业线上对这些包裹称重、分拣、封发,海关人员现场监督、验关、直封。而就在此时,在哈尔滨机场,工作人员将把这些货物收运、安检、打板装机,运往俄罗斯。每天,这个跨境货物运输流程快捷安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这是哈尔滨机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龙江经济发展、服务对外开放的缩影。展开中国地图,黑龙江是我国的东北“末梢”。再看世界地图,这里却是东北亚中心,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近年来,哈尔滨机场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编织干线密网、发展支线航空、开拓国际桥梁,让曾经的“神经末梢”,华丽逆袭,成就“国际范”。
哈尔滨机场利用毗邻俄罗斯的地缘优势,持续加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先后开通了哈尔滨至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航线,以及我国东北地区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叶卡捷琳堡—哈尔滨—曼谷航线。国际航线辐射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其中,哈尔滨机场对俄航线9条,与俄罗斯9个城市实现通航。
疏通经络、畅通血脉。哈尔滨机场增开二、三线城市航线、加密北上广等城市航班,哈尔滨至北京和上海的航班每天都达到20余班,至广州、深圳、杭州也都达到10班以上,航线的通达性、航班的便利性不断提高。在黑龙江省政府和各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哈尔滨机场引进新舟60、ARJ21等支线客机开通了省内支线航线。同时,利用哈尔滨机场良好的通达性,开展“经哈飞”中转联程服务。省内12个支线机场中的8个都通过哈尔滨机场中转通达全国,周边较近的内蒙古和吉林的旅客也通过哈尔滨中转,并通过北上广枢纽机场将航线延伸至世界各地。2018年,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东北地区首家跨入2000万人次的机场,连续三年位居东北四大机场首位,为服务旅客出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获批,正式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哈尔滨机场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意味着哈尔滨机场在黑龙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服务黑龙江对外开放,促进黑龙江对外贸易发展,哈尔滨机场利用黑龙江对俄区位优势,于2013年12月开通了哈尔滨—叶卡捷琳堡我国首条对俄电商货运航线,并通过缩短物流时间、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积极抢占市场份额,大力促进对俄货运业务发展。对俄电商货运包机自运营以来,吸引了俄速通物流公司同时在哈尔滨、绥芬河设立航空通道边境仓,俄罗斯网友下单后,边境仓最快5小时就能将商品运到俄境内。截至2019年10月31日,哈尔滨对俄电商货运航班共飞行582班,货运量12802吨。货运量占全国对俄邮政小包运量的三分之一,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对俄邮政小包出口前列。跨境零售进出口贸易已成为哈尔滨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黑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实践表明,哈尔滨机场找准了最适合自身快速发展壮大的路子,进而迅速站到了更新的发展平台上,有利于让黑龙江在对外开放的宏伟进程中发挥更大更强的引领、带动和促进作用。”黑龙江机场集团负责人表示。
奋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再出发”
哈尔滨机场旅客服务部原党委书记崔爱丽,1978年进入民航系统,从事客运服务管理工作多年。“我虽然退休了,但时刻关注哈尔滨机场的发展。如今的T2高端时尚、功能强大,网上购票、办理值机手续,拿着手机就能安检和登机,还可以实现空铁、大巴、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看到哈尔滨机场现在的成就,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她说。
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从1万人次增长到100万人次,用了19年;从100万人次到1000万人次,用了20年;从1000万人次到2000万人次,只用了5年。如今,在客流高峰,每天有5万余名旅客在此抵离。
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现代物流中心,是黑龙江今后发展的关键。
建设航空枢纽,扩大航线网络,始终是哈尔滨机场的中心任务。打开机场航线图,以哈尔滨为中心,放射状布局让人欣喜—53家国内外航空公司,201条航线,113个通航城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全国重要城市,延伸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空中交通网络。
撸起袖子加油干,抢抓机遇开新局。2018年出台的《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提出,哈尔滨机场将成为辐射东北亚、连通美欧的国际航空枢纽,东北对外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源。
到2025年,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达到4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630万人次。未来的哈尔滨机场将撬动全国乃至全球航空运输市场,打造引领龙江崛起的新引擎。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四十载沧桑巨变,哈尔滨机场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展望未来,哈尔滨机场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翅奋飞,昂首前行。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齐齐哈尔机场:创高峰小时保障架次历史新高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