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首都机场航站楼管理部“动脉”QC小组
团队成员现场讨论APM小火车维保问题。 陈玲 摄
国际空港信息网2014年4月10日消息:3号航站楼内一组组干净整洁、川流不息的捷运列车,仿佛主动脉一样搭载着旅客畅行天地的喜悦。而这背后,正是这支常年工作在地下13米、鲜为人知的团队不断努力、不断创新,肩负起了捷运系统的保障任务。
严谨——是方法,更是习惯
“我们做现场的,容不得一丝马虎,稍有闪失,耽误的则可能是上万名的进出港旅客。”作为捷运系统主管工程师,祖国强经常对团队的成员这样说。在这里,每名成员用最严谨的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确保了捷运系统的安全运行。
T3D启用后,伴随着旅客量的迅速增长,站台的压力也日趋增大。为了有效提升系统的转运效率,每个人都抱着“我参与、我奉献”的态度,事无巨细地做好各项计划工作。凌晨两点,预案演练才刚刚开始;两天一次,他们又扮起了“随车员”的角色,沿线观察每一处的不完美;车辆维修现场,他们与合约商积极探讨维保计划,为的是能在已然紧张的资源下再“挤”出一节运行车辆……在这里,严谨细致不仅成为了他们的工作方法,更成为了他们的工作习惯。
协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动脉团队的每名成员都有着自己的特有称号,“机车人”、“轨夫”、“信息员”……把大家各自的擅长进行整合,形成巨大的合力,便造就了解决转运效率问题的一把“金钥匙”。从QC项目的策划,一直到每一项对策的具体实施,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工作领域里积极寻找制约因素,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所有成员更会倾囊相助,使动脉团队也因此变得更有战斗力和竞争力。
除了内部的团结协助之外,团队的领头雁——班组长任海平,也带领着团队积极地与国航搭建起了协同合作的平台,并与其在航班计划、机型分配等一些具体细则上达成了一致的约定,双方的“携手”更为提升转运效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新——运行提升的不竭动力
“T3D的启用必然会导致运行模式的彻底变化,而我们现有机制已经跟不上T3的发展步伐了,看看能不能利用一些科学的手段去优化完善呢?” 任海平带着这个思考给团队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执着是创新的基本功。“新人”王超已不再是新人,虽然来到动脉班组才不过1年时间,但集体的感召力使他养成了执着的优秀品质。他踏遍了3号航站楼内的各个站台与进港登机口,用纸笔记录下各点旅客的出行规律。经过小组6个月的不懈努力,随着团队共同研究的“APM运行模式自动编排系统”、《APM车辆属性转换规则》的新鲜出炉,再加上与信息部共同开发的“APM旅客高峰预警系统”,使捷运系统的运行步入了稳步提升的状态,为进一步提升旅客感受奠定了基础。
第八届“海洋王”杯QC成果发表赛已经落幕,但动脉团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不会停止。面对荣誉,肩负使命和责任,团队以更严格的标准持续优化旅客转运效率,向着更加高效、更加精细的管理水平不断迈进!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