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安徽空管分局气象台 暴风雨里的“保卫战”



2014-07-16   作者: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7月12日,受高空槽东移及中低层切变线的影响,合肥新桥机场遭遇入夏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雷雨天气过程,全天降水量56.6毫米。

  面对强暴雨雷电来袭,安徽空管分局气象台(以下简称气象台)各岗位值班员为了确保了气象设备和气象服务运转正常,沉着应对,严格执行雷雨季节保障规定,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应急举措,打赢了暴风雨里的“保卫战”。

  准确预报抢占“先机”

  7月11日,气象预报员通过仔细分析天气形势和各类气象资料,经会商得出预报结论:12日凌晨3时至中午13时,合肥机场将出现间歇性雷雨,短时中到大雷雨。并在当天下午的天气讲解中将上述内容向管制用户进行了通报。

  气象台在当日16时举行的CDM(民航协同决策机制)运行例会上,向分局值班领导及管制指挥、技术保障等CDM运行决策者提供了本场和航路上可能出现强雷雨的详细信息。

  12日零时许,气象预报员根据当时的天气实况和卫星雷达资料对预报结论进行了再次确认,随即迅速向有关单位发布了分级天气预警和长达6小时的机场警报,并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向值班领导和气象用户发布了雷雨的预报。

  事后证实当天的预报与天气实况几乎完全吻合,为空管运行和保障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

  谨慎观测助力保障

  凌晨3时的合肥新桥机场静悄悄的,不断加大的尖利风声打破了机场的宁静,预示着一场强雷雨的来临。此时的观测楼就像伫立在暴风雨中的“哨所”,而值班气象观测员好比站岗的“士兵”,默默地坚守在空管安全保障第一线。

  4时许,合肥新桥机场闻雷,值班观测员如同听到战斗的号角,精神一振,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不停穿梭于观测监控室和观测平台之间--观测通报天气、记录天气演变、编发监控报文、监视气象设备,几乎没有停歇。

  仿佛一瞬之间,雷声隆隆,雨滴如斗,一场意料之中的雷雨倾盆而下,值班观测员宛如上紧发条的闹钟,加速旋转着--特殊观测、记录数据、发布报文、通知预报。

  值班观测员深知必须认真仔细,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池。当前,华东空管局“安康杯”观测业务技术竞赛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安徽空管分局气象台全体观测员满怀信心地参与其中,哪怕一丁点的差错都可能影响竞赛的集体分值,他必须尽可能地增加户外观测次数,准确记录各类气象数据,仔细检查每份报文,确保无误后再对外发布,同时也需确认发报后的回报状态,发现异常立即进行重发报或更正报。这一切都环环相扣,惟有认真和仔细才能确保顺利完成。

  据统计,在整个雷雨过程中,气象观测员共发布特殊天气报告13份,天气通报40次,准确率达100%。

  顶风冒雨抢修设备

  12日中午12时许,就在强雷雨出现衰减趋势时,气象机务员接到了设备故障电话--自动气象观测系统R15(跑道北头)的风速一直显示为0,而此时南头和中间端的风速均为5-6米/秒。这预示着一场抢修故障设备的战斗又要打响了。

  气象台值班领导迅速召集设备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驱车赶往跑道附近的故障点。当时雨大风急,设备人员没有任何迟疑,快速放倒风杆,穿上雨衣进行抢修。为了不使设备进水产生二次故障,带去的雨衣只能为风向风速传感器挡风避雨,技术人员不得不在没有任何遮蔽的情况下冒雨工作。

  经过短暂的排故分析,技术人员基本确定故障出自风速传感器,于是决定更换该传感器。通过一小时的紧张忙碌,风速传感器更换完毕,风杆再次被竖起。

  当接到气象观测员报告风数据已经恢复正常时,望着一架架在身旁呼啸起降的班机,设备技术人员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尽管全身几乎湿透,脚上的雨靴也早已灌满了雨水,因集中注意力忙于抢修的他们似乎也浑然不知。

责编:admin2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