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机场监护员保障南航B787航班工作侧记
12月16日,武汉机场迎来了B787“梦想”客机直飞旧金山的首个航班。随着飞机徐徐滑入216机位,早已临阵守候的监护员迅速展开服务:廊桥对接1分38秒、廊桥撤离1分30秒、航班监护1小时30分……安全、平稳、有序、到位的地面保障,不仅圆满完成了本场B787机型的首次廊桥对接任务,同时也为12小时的“洲际穿越”之旅,顺利开启了首航征程。而在这有限保障时间的背后,更是凝聚了全体监护员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奉献!
未雨绸缪准备到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确保B787特殊机型首次廊桥对接圆满成功,监护部门早在10月份,就开始着手启动该机型的廊桥保障前期准备工作,着重突出从制定预案、组织培训、硬件支撑三方面“三管齐下”,有序推进。
在制定预案上,先期于10月24日出台整体的保障方案,一是要求先行通过网上查阅787机型相关资料,收集廊桥对接技术参数;二是确定由二级(含)以上廊桥操作员实施对接操作;三是确定部门、分队两级值班现场指挥;四是要求参照其他机型对接流程,细化制定B787机型廊桥对接撤离流程。
紧接其后的10月30日,在海航B787停靠104机位时,监护部门及时派人实施实际测量,在获取左前、中门宽度,舱门打开后右侧边缘距门左侧边缘水平距离,以及左中门右侧距发动机水平距离等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经仔细推敲,反复斟酌,最终确立了以左中门实施廊桥对接的预案细化措施。与此同时,围绕这些技术参数,进一步修订完善了B787机型廊桥对接撤离流程,特别强调在对接前现场检查廊桥外部挂件、轮架角度、以及距发动机距离等实际因素的基础上,注意听从机下指挥员的临场指挥,杜绝偏离安全轨道。
根据《南航旧金山航班保障准备工作沟通会议纪要》精神,继完善整体保障预案后,监护部门又细化制定了B787机型首次廊桥对接撤离子方案,对首次靠桥的实施人员、机下指挥员、技术指导员、以及具体的对接措施和工作要求均一一进行了明确,切实做到了对人、对责、对标准的一体化运行。
在组织培训上,注重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一是先期开展B787机型廊桥对接撤离的理论培训。自11月21日开始,至24日截止,利用4天时间,分两批组织72名廊桥操作员以及储备操作员利用休息时间进行集中学习,直观的PPT及视频教学,分别从B787机型的特点以及相关技术指标、B787对接撤离流程、各个操作步骤的风险点分析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一一进行了讲解,同时结合实际廊桥操作中的一些问题,培训员工们进行了充分探讨与交流,一些实际的操作经验得以深入传授。
二是在12月1日至4日,分批次组织39名二级(含)以上廊桥操作员再次利用休息时间进机场,在216机位依次进行了模拟对接B787机型的实操训练。在训练中,由技术指导员现场督导,再次对每个操作环节应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了一一强调。
在硬件支撑上,为保证廊桥对接机上机下信息沟通通畅,专门申请购置了4部“点对点”式对讲机,方便扫除干扰,专用于216靠桥、撤桥机上操作与机下指挥的信息传递。与此同时,配置专用警示带,建立在左中门后发动机前1米处临时设置醒目警示线的模式,机下指挥员参照这一警示线,负责观察轮位角度、行进方向,给出提示,防止行走轮偏离。另外,还提出了在廊桥头安装雷达探测装置的申请。
实施保障联动到位
预案做准备,实战显功夫。12月16日13点,南航B787即将进场的前一刻,在部门、分队两级值班的带领下,1名廊桥实操员、2名备选操作员、1名技术指导员以及2名机下监护员已早早来到216机位。根据预案分工,机下部门、分队两级值班指挥对接;机上,1名廊桥实操员负责对接,2名备选靠后观摩,技术指导负责一旁督导。与此同时,机下区域监护1名负责人员证件的查验,1名负责固定梯下机旅客的秩序维护,同时提前拉好隔离带,兼顾记者活动区外围的秩序维护。机上机下的联动作业,加上机下的联动配合,切实为下一步廊桥对接铸就了安全防护圈。
13点20分,B787旧金山航班落地,滑行至216机位停稳后,廊桥操作员首次对接,机上、机下协调一致,1分38秒完成靠桥,安全平稳、一气呵成;旅客登机,登机牌查验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舱门关闭,廊桥撤离,1分30秒平稳后移,一步到位;安全、有序、联动、连贯的保障全过程开启了廊桥对接的新篇章,更为此后每周二、四、六这一航班的持续保障奠定了良好的安全基石。
与此同时,在廊桥对接成功后,技术指导员针对廊桥距离发动机距离、舱门打开后与廊桥边缘距离、地板与舱门高度差、地板与舱门缝隙等数据信息一一展开实地测量和采集,持续跟进保障技术参数的服务支撑。
总结评估跟进到位
首航启征程,服务无止境。监护人员顺利完成B787的首次廊桥对接撤离,仅仅只是服务新机型的开始,为持续跟进后续的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廊桥操作的质量,监护部以此次成功对接撤离为契机,及时跟进总结评估和风险分析,在此次任务结束后,迅速召集现场人员召开了讲评总结会,评估实战的同时,特别针对左中门距发动机距离仅为1.78米所形成的安全风险,进一步固化完善了设置机下指挥员临场指挥的措施,特别强调机下指挥员要注意轮位角度和行进方向的观察,引导机上操作员在安全轨道内操桥;特别强调廊桥操作员要注意控制速度、地板平行度、以及轮位走向,安全平稳操作。通过总结评估,从而形成整个保障工作的闭环管理。
适应新发展,创新新机制。首次保障B787新机型的成功,是形势所趋,也是创新必然,而随着机场新航班、新机型的不断引入,监护的保障工作还将迎来更多的挑战。面向发展,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未雨绸缪、创新流程,完善管理,监护人将敬业奉献、跟进服务、一往直前!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