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最美的坚守者
——首都机场一线员工“战酷暑、斗高温、保运行”侧记
国际空港信息网2013年8月1日消息:7月下旬以来,全国各地均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北京地区则是处在高温、高湿的“焖炉”模式中。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一有史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最高级别的高温应急响应更是标志着“战酷暑、斗高温”已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夏季里,最辛苦、最受“烤验”的当属那些户外工作者,他们暴晒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首都机场飞行区,在这面积达到 1573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几乎没有一处可以遮阳的荫凉;除了烈日的炙烤,还有飞机发动机产生的高温“助兴”,首都机场飞行区无疑是夏季里最“火热”的地方了,那些长期工作在机坪上的工作人员,毫无例外,一个个都成了“黑人”;在首都机场停车楼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夏天车区里的温度高达40多度,尤其地下一层车区,宛如一个烤箱。在里面走上五分钟,就会大汗淋漓。尽管如此,首都机场停车楼的一线员工在汽车尾气中,在热烘烘的停车楼中,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守候,只为那几分钟的使命
中午12点刚过,烈日下的天空万里无云,在首都机场飞行区01跑道端头的不远处,一辆黄色的查道车正停在指定位置待命,车上坐着查道员钟卫银和肖森林,他们已经向塔台申请了检查跑道,随时准备上跑道进行例行检查。
“您都出这么多汗了,再喝点水吧。”小肖看着56岁的老钟汗流浃背的样子说到。虽然他们是在车内,但是查道车一直是在原地怠速运转,车内的空调制冷效果也无法达到最佳,烈日下车厢内的温度依然很高。
在等待查道期间,喝水却成了查道员们最“奢侈”的愿望。由于首都机场航班衔接的十分紧密,要想在一架架飞机使用跑道起降的过程中腾挪出4至5分钟的查道时间,需要空管人员进行统筹安排,以将对运行效率的影响降到最低。而查道员们有时需要在原地等待一个多小时,才能得到塔台允许上跑道的指令,在等待期间,查道员们哪儿也不能去,必须在原地等待。因此,他们必须注意控制饮水,避免等待期间“内急”。
老钟说,夏季高温天气下,他们每天也特别增加了一次检查跑道的任务,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道面拥包、松散等现象。夏季查道,一来考验眼力,跑道道面上的蒸汽会对发现异物造成干扰,二来更考验体力,有一次,他刚查完道,一打开车门跳下去,一股热浪袭面而来,他刹那间腿一软,竟倒在了地上。
巡视,一圈一圈又一圈
下午两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在跑道旁边的土质区里,一辆驱鸟车正低速行驶在巡视的路上,巡视员小徐正密切关注着跑道上空的鸟情。飞行区围界外有几只燕子正在来回穿飞,徐涛拿起遥控器,遥控响了燕子活动区域的煤气炮,燕子闻声消失的无影无踪。
小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跟记者说到,“这么热的天,小鸟们都懒得出来活动了,它们现在一般是早晨和傍晚比较活跃。但这时候我们也不能闲着,你看那边。”
记者顺着小徐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远处的土质区里,几辆割草机正在割草,几名工人正在人工清理边角落里的杂草。“为什么要赶在这么热的时候割草呢?”记者忍不住好奇问到。“因为割草期间会惊起虫子,吸引鸟类过来觅食,所以我们要趁着鸟少的时候加紧割草,鸟儿怕热歇了,但我们人不能歇。”小徐乐呵呵地半开玩笑着回答到。
小徐在工作时,除了巡视鸟情,监管割草人员的作业也是他的职责,割草的完成质量,直接关系到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效果。
拼搏,为了共同的目标
在T3楼前的527机位,一架飞机正缓缓的驶入。飞机停稳后,早已守候在旁边的地服人员立即有条不紊的执行着自己的工作任务。廊桥操作员熟练的将廊桥靠上了飞机,让旅客们“零缝隙”的通过廊桥走到了航站楼内,免受了室外高温的侵袭;机务人员正仔细检查着飞机每一寸机身和每一项设备参数;行李搬运人员也正在烈日下将行李一件件的从飞机上卸到了行李拖车中……
记者跟随的是机坪监察员吴迪,他负责监管机坪上这些所有与飞机有关的保障作业,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规定的现象,确保各项作业安全、顺畅进行。
吴迪说,机坪是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这里夏天酷暑、冬季寒风,不仅是小拖车驾驶员,其他各个工种的机坪工作人员都很不容易,但是他们一旦工作起来,仿佛就忘记了炎热,全神贯注于自身工作。这些人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皮肤特别黑,二是说话嗓门大。长年室外作业,他们早被晒成了健康的古铜色,在飞机轰鸣产生的噪音里,他们养成了“吼”的习惯。
这时候,看见地服单位的一名员工把杯子里的水喝完了,小吴拿起车上的一瓶饮料就送了过去。小吴说:“这是今天上午集团公司领导来一线慰问送清凉的时候发的,咱们跟驻场单位的员工都是一家人,咱们都是为了保障旅客的安全、顺利出行。”小吴还向我展示了刚才他出去送饮料那一会儿测出来的机坪地表温度,温度计上的数字定格在了65摄氏度。
快乐,源于旅客的顺利抵离
在停车楼,监察员不仅每日还要去小车场、楼前、近端场巡视,发现问题记录下来,敦促整改,还要督促服务商搞好地下二层卫生,修复破损设备设施……他们在近一万辆车中穿梭,处处都有他们的足迹,汗流浃背。火辣的太阳把他们的皮肤晒黑,走过的路上都留下他们辛勤的汗水。
有一次,车区里一名旅客的车辆轮胎坏了,正在那里不知所措,李建峰发现了他,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原来,这位旅客下飞机后有一个着急的商务谈判要参加,可是车辆救援来到现场时间会比较晚,肯定会耽误会议。他听完后,说了句,我试试吧,然后迅速找来工具帮旅客换轮胎。当时正是下午两点,车区温度高达四十多度,像个大蒸笼,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不一会儿,李建峰就汗流浃背,豆大的汗珠顺着他们黝黑的脸颊留下来。他一边帮旅客换胎,一边说着“马上就好哈!五分钟!”安慰旅客的情绪。最后看着旅客顺利驶出停车楼,他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样的事儿其实每天都在发生着,能帮助旅客其实是他们最快乐的事儿。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埃塞俄比亚飞北京航班油料不足备降上海
- 下一篇:南京禄口机场航班量七月连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