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浦东机场第四跑道近日投用 国内首条智能跑道



2015-05-13   作者:  来源:文汇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浦东机场第四跑道近日正式投用,这是一条“有感觉”的跑道,每一次航班起降甚至微小的温度、湿度变化,它都能敏锐地察觉到。记者昨日从上海机场集团获悉,借助“互联网+”技术和跑道中埋设的“神经元”,第四跑道成为我国首条智能跑道,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在运行的智能跑道。它能够主动收集传输自身信息,为工程技术人员监控跑道状态和及时开展维护提供决策依据。

  跑道是机场的生命线,也是日常养护的重点对象。但由于跑道深埋地下数十厘米,面积又非常大,受制于目前的技术手段等因素,人们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道面状态及其趋势,并实施最优的维护对策,从而影响跑道的使用效率,甚至威胁航空交通安全。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场道总面积接近1000万平方米,与上海高速公路路面总面积相当。要在如此宽广的区域内及时发现损坏,难度可想而知。

  能不能让机场管理人员未卜先知,提前预判跑道哪里会出现损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呢?“互联网+”和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浦东机场第四跑道在建设过程中,先后埋设了13种、300余个传感器,分布在跑道、联络道的各个断面和不同深度,最深达地下50米处,铺设的光缆总长达2万米。如此多的传感器既要保证“存活率”,又要不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对跑道建设提出了很大挑战。攻关小组通过反复试验和大胆创新,最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传感器快速支护装置,将器件埋设“存活率”提高到近100%。

  这些埋设在跑道的传感器,如同一个个“神经元”,构成了一套智能感知体系。该体系可以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应变、位移、荷载等五大类参数,并融合道面摩阻系数、弯沉、平整度等无损检测数据,以及飞机起降轮迹偏移数据等,共同构成飞行区设施状态主动全息感知平台,为飞行区场道设施安全评价、预测、预警、保障以及系统集成提供支撑。

  “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最后都会传送到计算机,一旦某个连续监测的数据发生突变,系统就会发出预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专项检测,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维护措施,避免跑道出现更大损坏而影响安全运行。”相关专家介绍说,作为上海机场集团承担的国家“863”课题的重要成果,这套系统预期将获得第四跑道5-10年的道面状态信息和实时运行数据。

  上海机场集团表示,下一步计划将智能跑道与云平台和移动网络对接,使工程技术人员即使不守在机房,也可以通过移动端、特别是在工作现场随时调取了解信息,以进一步提升效率。未来该系统可以作为民航开放式数据平台,为优化机场跑道设计、加强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