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郭崇雨:科技创新路上的“国门工匠”



2015-09-08   作者:李妙君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从首都机场出发的旅客,在值机岛办理值机后,便要与自己的托运行李开始新的旅程了。和旅客乘坐的APM捷运系统类似,首都机场特别为3号航站楼的国际出港行李系统设置了高速托盘式小车系统,便于行李快速传送。这套我们并不耳熟的系统,自T3启用之初,便采用了顶尖的技术和先进的配套设备。

  伴随着首都机场日益增加的旅客吞吐量,行李系统因长时间运行磨损带来的进口备件更换问题,成了工作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郭崇雨主要从事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行李系统中的高速托盘式小车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而他对于备件国产化的思考,也是和3号航站楼的启用同步开始的。由于该系统受制于国外企业原厂备件的垄断,所以其备件在价格、售后等方面都比较被动。如何能够以更少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得到备件,成为横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那个时候大家仅仅是模糊的想法,没有明确的方向,我们分别接触了很多家科研机构,试图去分析这些备件的构造,但是当时的研究费用很昂贵,仅仅对行李分拣机上木托盘的研究费用就需要几十万。我们反复讨论后,向公司提交了科研申请。”郭崇雨回忆说,2013年伊始,首都机场股份公司构建了科技化管理体系,借助科委会平台,发挥科委会的联动作用,组建了跨部门、跨组织的科研团队,大力推进机场重要生产运行系统的科技研究,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这对于郭崇雨和他的同事们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意味着,他们对于行李系统备件的研究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有了强大的平台、充足的资源和更先进的团队。

  “国产化并不只是简单的模仿,我们结合首都机场行李系统的实际情况,在原有进口备件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良和精进,你看,咱们自己的研究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他激动地说道。备件研制成功的背后,郭崇雨数不清多少次和专家在嘈杂的行李转盘下沟通需求、测试实验,但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批备件替换为首都机场节省资金300万元,供货周期缩短了6~7个月,并降低了公司库存占用率。2014年,进口备件国产化替代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节约采购资金553万元,相比进口品降幅达30%~50%,并且采购周期缩短了3~6个月。

  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逐年增长,行李系统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备件数量、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在备件国产化的过程中确保整个系统的运行安全,如何攻克进口备件中“难啃的骨头”,郭崇雨说:“技术创新需要我们大胆想,但涉及到实际使用时,每一个环节都要很谨慎,都要经过反复而周密的实验。路还很长,走得稳才能走得更远。”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