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机场10月份航班准点率全国领先
民航数据分析系统CADAS(Civil Aviation Data Analysis)发布2015年10月《全球机场放行准点率报告》:中国哈尔滨、昆明、乌鲁木齐和北京首都等四家机场进入全球Top100,其中哈尔滨机场以84%的准点率位居全国之首,这也是哈尔滨机场继2015年1月以来第二次进入全球Top100。
一直以来,哈尔滨机场始终将做好航班正常性管理作为履行民航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通过优化资源、提升保障能力,细化措施、加强现场监管,整体联动,强化航班保障,着力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敏感性引导各级管理人员做好航班保障工作。
优化资源,提升保障能力
近年来,哈尔滨机场运输生产快速增长。2014年,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23.9万人次,而666万人次的设计容量已不能满足运输生产的快速增长。为此,哈尔滨机场超前谋划,加大硬件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升保障能力。
他们抢前抓早,实施了原国际候机区改造和机坪扩建改造工程。2014年,新建快速滑行道3条、垂直滑行道1条,新增值机柜台10个、行李托运系统1套,新建停机位8个。今年实施的北扩和南扩工程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和行业验收,新建机位13个,有效缓解了机位紧张状况。
他们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对机坪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增设设备摆放区面积1.1万余平方米,并采取分区域设置专用保障设备停放区的方式,对运行频率高的保障设备进行集中规划。优化了保障流程,制定了区域运行保障方案,实施保障车辆设备就近保障,减少车辆、设备大范围调度,设置货邮托盘车摆放区5处、牵引杆集中摆放区6处、摆渡车专用停车位6处、客梯车、传送带等专用车位5处、各类工作梯摆放区21处。他们还规划临时停机位5个,释放运行保障空间4万余平方米。在国内航站楼内增设带有绿植的各类座椅400余个,既扩展了旅客休息区域,又美化了环境。同时,他们进一步优化航站楼内资源,使旅客专属休息区面积增至1.1686万平方米。
他们通过提高航班上桥率来提高航班的正点率。如针对早出港航班,他们采取“N—5排桥法”,即:早出港时间间隔在两小时以上的航班,安排在同一个廊桥机位,前一架飞机起飞后,将后续的飞机从附近的远机位拖至该廊桥机位。针对过站航班,他们采取“阶梯式排桥法”, 不仅节省了客梯车、摆渡车等保障资源,而且每个航班保障时间较远机位节省5分钟。据统计,今年1—10月份,在机场廊桥资源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哈尔滨机场航班上桥率达到70%。
加强与军方协调力度,使机场高峰小时容量由原来的22架次提高到24架次;新增除冰车、扫雪车、客梯车、摆渡车等保障设备……通过持续加大硬件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为航班正常运行保障创造了有利条件。
细化措施,加强现场监管
哈尔滨机场细化保障措施,强化过程控制,为航班正常性提供可靠保障。
他们制定了《航班正常性保障工作方案》,完善了航班正常性管理协调机制。坚持协调沟通制度,定期召开在哈运行各航空公司及相关保障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及时通报并解决影响航班正常及运行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与航空公司协调,确定了始发航班提前40分钟上客,提前10分钟关舱门保障作业流程;加强晚到旅客召集,实施快速过站方案;安排工作人员或“红马甲”志愿者将晚到旅客引导至专门开辟的晚到旅客“值机柜台”、“安检通道”,缩短晚到旅客排队等候时间,减少对航班正常的影响。
他们还制定了《航班运行保障实施细则》、《机坪运行管理规定》及《机坪运行保障车辆各机位等待保障操作规程》,修订了《航空地面服务质量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了保障流程,严格节点管控,实现整体保障工作的紧凑、顺畅,并以动态巡视和静态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现场监管,确保运行秩序井然有序。
机场各保障单位积极对照标准进行了宣贯,职能部门和管理部门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各保障单位按章操作,对违反制度,不执行相关规定的单位及个人进行问责。根据黑龙江机场集团绩效管理相关规定,制定安全、服务分项考核细则,将航班正常性保障纳入服务绩效考核管理,并将考核指标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下发到相关单位。相关单位对接上级考核标准制定本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逐级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层层签订服务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逐级监管,形成制度、监督、考核三位一体,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整体联动,强化航延保障
哈尔滨机场坚持“三统一,一强化”的保障机制,强化航延保障,提高航班正点率。
统一决策指挥:由黑龙江机场集团、民航黑龙江空管分局牵头,分别建立了哈尔滨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旅客服务协调机制及大面积航班延误后航班放行机制。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下,哈尔滨机场按照“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研判、统一标准”的处置原则,适时启动联席会商机制,形成联动格局,强化决策指挥工作。
统一信息发布:明确现场运行指挥中心为大面积航班延误时信息收集、传递、发布的统一归口部门。航空公司当航班发生延误时第一时间将延误原因和时间通报现场运行指挥中心。现场运行指挥中心对搜集到的可能影响航班正常的情况,经研判后及时通知相关保障单位,并通过广播系统、显示屏系统以及龙广交通台、电视台、网络、报纸、机场官方微博等渠道及时发布,使旅客及时获知权威消息,为旅客出行提供参考。机场旅客问讯处、各航空公司人员严格按照现场运行指挥中心通报的信息答复旅客问询,做到统一规范、统一口径,避免因消息混乱引发旅客投诉或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统一整体联动:在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下及航班密集时段,实行机务保障、旅客服务、配餐等部门联席指挥。制定大面积航班延误协调会议机制。大面积航班延误橙色和红色预警情况下,协调指挥中心各成员单位召开协调会议,制定对策,实施联动响应。与空管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实施空地同步放行机制,必要时实行空地联席指挥;与空管气象部门完善复杂天气预警机制,确保气象信息及时、准确传递;与基地航空公司就机位安排、航空器拖拽、除冰等事项及时协调行动;商请油料公司增加保障力量,避免因加油等原因造成延误;建立了与联检单位的联络机制,协调联检单位做好国际航班保障工作。通过整体联动,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减少延误。
强化预案管理:修订了《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手册》,制定了《大面积航班延误各单位处置职责手册》,使机场各保障单位明确任务,明晰职责。坚持对《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手册》等制度实施动态管理。每次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结束后都进行总结讲评,着重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各单位航延处置子预案及机场整体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手册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使之持续适应机场运行保障的新常态。
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哈尔滨机场航班运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据统计,今年1—10月份,哈尔滨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为81.07%,居于同行机场前列,未发生机场责任原因造成的重大服务质量投诉事件,未发生航班延误导致的重大旅客群体性事件,受到了业内的肯定。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阿拉善左旗机场遭遇大雾 多个航班延误
- 下一篇:海口美兰机场无线站坪调度系统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