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空港关注:有一种“情怀”叫驱鸟



2016-04-06   作者:贾金旭 周铭钰 王淼 徐静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张亚洲说心里一直有个遗憾,没有一张与儿子在雪天立拍的照片。一句话,说出了多少人的心里话?随车巡视的时候,周铭钰说:草又绿了,我们又要开始忙了。岂不知,这一岁一枯荣的小草,是多少驱鸟人四季轮换的提示符。

给驱鸟插上科技的翅膀

  “我们现在,正在对历年来我们留存的鸟类信息,进行电子归档。通过对鸟情档案的数据分析,对鸟类活动、迁徙、食物链等信息进行提炼,发现其规律,并以此规律,为此类鸟情研判、预防鸟击事件等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周铭钰指着自己案头正在录入的厚厚的纸质数据资料说道。”未来,也许我们可以借鉴‘安全随手拍’和‘互联网+’的思想,举办个‘鸟情随手拍’,通过发动所有首都机场人的力量,将他们在某年某月某时,在某地发现的鸟类拍摄下来,上传给我们,建立起一套实时更新的更大范围的鸟情信息收集渠道。到时候,首都机场驱鸟半径可能就是机场周边8公里范围内,甚至10公里范围。“看着他眼中闪烁着激动而坚定的目光,我知道这一天不会太远。

  目前,首都机场正处于鸟类春季迁徙期的上升阶段,预计4月下旬为高峰期。“首都机场将持续推进春季迁徙鸟类的专项治理工作,厉兵秣马,切实提升鸟击防范能力,全面保障首都机场的航空器运行安全。”在谈到即将到来鸟情,王淼介绍说。“随着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绿色机场理念的不断深入,首都机场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一方面,首都机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治理为主,现场巡视驱赶为辅’的鸟击防范原则,采取切断鸟类食物源、驱赶等综合手段,将鸟类的活动范围尽可能赶离出飞行区;另一方面,首都机场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工作,与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共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研究示范基地’,并将野生动物救助列入鸟击防范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鼓励‘多救助、多放生’,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为进一步加强鸟击航空器防范管理工作,确保首都机场运行安全,同时大力推行和谐生态机场理念,履行首都机场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应尽的社会责任,2015年10月15日,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和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携手建立了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研究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和“首都机场鸟情信息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这是全国范围内机场方与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首次正式共建合作。

  随着首都机场航班量逐年稳步攀升,鸟击航空器防范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也愈加严峻;另一方面,随着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建设和谐生态机场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首都机场加大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投入。为此,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在前期与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行了多次沟通,并已就受伤野生鸟类救助、鸟类血液鉴定实验室建设、北京地区常见鸟类鉴定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合作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于是,在监测站和示范基地的基础上,2016年飞行区管理部再次将合作的橄榄枝抛向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筹建属于首都机场自己的鸟情分析实验室。与此同时,飞行区管理部正在积极筹划建立系统的鸟击防范标本展示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力争打造民航业内对外展示驱鸟和生态治理工作的平台,成为首都机场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共建合作,首都机场将可获得全国范围内针对鸟类活动和迁徙行为的更加权威、科学的信息来源和数据支持,以及时锁定各时期重点防范鸟种,并针对性的调整驱鸟设备及人员力量分布,确保首都机场的航班运行安全;同时,借助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专业知识指导,首都机场将进一步打造完善鸟类生物实验室,实现鸟种准确鉴定,开展专业的鸟类救助工作,实现和谐生态机场。

  为了降低鸟类撞击飞机的安全隐患,首都机场飞行区的鸟击防范团队便产生了。这是一支由29人组成的队伍,他们平均年龄34岁,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避免鸟击航空器事件的发生。平常的日子里,经常能够见到他们开着“装甲车”,带着“驱鸟武器装备”出现在飞行区的各个角落,他们干着鸟击防范的活儿,并非是鸟类的天敌。

爱鸟才“赶”鸟

  在首都机场,驱鸟枪、手持火药发射器、车载驱鸟炮是鸟击防范员的必备武器,但深爱鸟儿的鸟击防范员们用这些武器并不是猎杀鸟儿,而是多靠“吓”的方式将鸟儿赶走。如果在飞机飞行的区域内有鸟类出现,鸟击防范员便会向其所处方向鸣枪,用响声赶跑它们。若机场上空出现的鸟类数量不多,鸟击防范员一般会使用手持火药发射器的声响吓走鸟类;如果发现的鸟类数量比较多,鸟击防范员就会使用“威力”更大的车载驱鸟炮吓跑它们;在跑道两侧的土质区内,常常可以见到不断发出三或四种刺耳声音的高空集束强声驱鸟设备,鸟击防范员正是利用其刺耳的响声来驱赶鸟类,令它们自觉地‘退避三舍’。

  “神枪手”董亚坤是一名鸟击防范员,也是一名爱鸟人,他了解鸟儿的生活习性;凡是他打出的每一枪,基本上是“弹无虚发”。但他常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作为鸟击防范员,我鸣枪只是为了吓跑鸟儿,让它们远离危险区域。每一次的开枪,都是为了多一份安全,多一份鸟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救鸟成习惯

  机场的驱鸟工作非常辛苦,而且“鸟击防范员”(岗位的正式名称叫驱鸟保障员)还经常被一些爱鸟人士误解成不“爱”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内心是非常爱鸟的,为了更好的保护鸟类,首都机场鸟击防范团队还特意与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开展了共建合作交流,针对每一只面临危险的鸟儿,鸟击防范员们都会积极去救治。

  还记得是2014年10月14日,在一架国航的航班抵达首都机场之前,鸟击防范员曹严正驾车专注地巡查跑道附近的风吹草动。突然,他发现有1只隼在跑道附近的草坪上停留着,随即他便举起驱鸟枪想试图吓跑它。然而,仓皇逃窜的隼却不慎被“粘鸟网”缠住了。待航班安全降落后,曹严师傅把这只隼救了下来,准备医治后再将这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送到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我们鸟击防范员的主要工作就是驱鸟,但鸟类是咱们人类的朋友,万一真的伤到它们,我们的心里也挺难受。”曹严如是说。被粘鸟网缠住的鸟儿犹如被“五花大绑”,要想再从鸟网上摘下来可不是简单的事。有时为了救一只鸟,班长张亚军要在烈日下暴晒或在寒冷的天气下挨冻20多分钟,救几只鸟下来,时间往往要耗上个把小时。但张亚军并不觉得苦:“鸟类是我们的朋友,宁愿自己辛苦一点、累一些,我也会把它们救下来。”

待鸟如“公民”

  “鸟儿有它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把它们当成‘公民’一样对待。”这是每一名鸟击防范员都铭记于心的一句话。他们对待每只“落网”的鸟儿都很“客气”:每天都有一项工作是巡视检查粘鸟网,取下被“粘住”的鸟类,暂时“收养”,并管吃管喝管住,待鸟儿康复后再放生到安全区域。他们常说:“看着飞走的鸟儿,我们内心感到非常的欣慰。”

  2015年7月份的一天,有一只红点颏不小心伤到了腿,这下可急坏了鸟击防范员们,他们小心地把它“护送”回来进行治疗和照顾:用药帮忙敷治出血部位并进行包扎,见它胃口不好就想尽各种办法给它找东西吃,放在室内怕空调冷气冷着它,担心它休息不好就用报纸给它遮光,担心它怕打搅就把它放在安静的角落里……。折腾了差不多一天,心疼鸟儿的鸟击防范员们还是担心“伺候”不好这位“伤号”,最后把这只受伤的红点颏送到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行救治。明明本职工作是驱赶鸟儿,但却又要费心对其救助治疗,颇有些自找麻烦,可鸟击防范员偏偏又是不怕被麻烦的“主儿”。将受伤的鸟儿送走后,鸟击防范员们还会时不时的打听一下被送走鸟儿的“身体状况”;对待鸟儿,他们像是对待自己人一样,悉心照料、无微不至。

  “亚洲雄风班组”是首都机场股份公司级的五星班组。用班组长张亚洲的话说:“我们这五颗星,就是我们班组的五个人,因为这每颗星都是5名班组成员心血的凝聚。”

“鸟都不飞了,人还在满场‘飞’”

  “肖师傅,明年3月就退休了;闫师傅年纪大了,身体还做过手术,身体不太好。所以,李晨光陈明保和我在班组分配工作的时候,都会主动多承担些。”张亚洲说道,“尤其是夜班最熬人,基本上都是我们三个年轻的扛着。从下午6点半到晚上12点,需要对障碍灯、红点灯等净空巡检项目进行逐一巡视。而在夜里停航之后,还要对土质区内施工现场进行巡视,看看是否有破坏土质区情况。同时,持枪人员还要对夜间活动的啮齿类动物、野兔等进行驱赶,防止其侵入滑行道。”于是,就看见这三个人满场“飞”。

“冬雪,夏汛,春秋迁徙”

  “您看见这土堆没,都是场内施工的废料,对于我们来说,这可都是好东西。”张亚洲指着一堆渣土说道,“夏天雨后,土质区经常会被冲出沟壑,这些渣土就是最好的填充物,土质区的平整也用的上,每年能给公司省不少钱呢。”在张亚洲眼里什么都要精打细算,对于员工的任务分工要根据当天的业务量以及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对于各项工作的推进,他更是把时间节点精确到了分钟;对于员工业务素质的培养,更是着重挖掘员工内在潜质,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每天班组的班前会他力争在几分钟内,完成工作布置、交接班手续、子弹申领等多项工作…….“不这么做,不行啊。冬雪,夏汛,春秋迁徙,我们就五个人要分散在 8900亩的辖区内,真的是一分钟掰成八瓣花。”

“经常找各种‘借口’聚聚”

  “班组就五个人,每天上班就班前会那会能聚在一起。所以,我们就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找各种‘借口’聚聚,比如带着家人一起组织个郊游,谁家有点喜事儿就去凑个份子什么的。也正因为我们都把班组当成自己的班组来看待,所以,大家在各项工作开展的时候,才能更好的拧成一股绳。”陈明保说,“班组给我定位是班副,就是在亚洲不能再第一时间回应的时候,我立刻顶替他,做好应答。同时,李晨光又是我的替身,就是班组第三人,依次类推。所以,我们虽然是五个人,但是经常被人认为是一个人员‘庞大’的集体。”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