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刚:援藏是梦想更是责任
中国民航积极响应中央关于西藏民航的战略决策,在雪域高原持续推进建设发展民航事业;集团公司积极响应中央和民航号召,邹刚、井强、苏新康三位援藏干部来自成员单位,认真工作,艰苦奉献,把好的工作经验与做法带到西藏,为西藏民航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彰显了老西藏精神和当代民航精神;数日的采访,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看到他们——在雪域高原淬炼“天地之道”
“01 01,TV9816航班已经落地。”
“01收到,请继续做好保障工作。”在海拔3600米的拉萨贡嘎机场,来自首都机场的援藏干部邹刚正沉稳地指挥着航班保障。
“由于雷雨,航班落地时间比预计晚了整整一个小时。”保障任务结束已经是晚上8点,邹刚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彼时正值傍晚时分,雷雨过境后,夕阳穿过层叠白云和耸立的群山普照贡嘎机场,远处的五彩经幡随风摇曳,显得干净而纯粹。
“这样的天气在夏季是常有的,我们已经建立了完备的预案。”经过两年的援藏生活,完全融入西藏的邹刚变的皮肤黝黑,同时,也使他对高高原机场物候环境的“脾性”更是了如指掌。
进藏是梦想,也是挑战
“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指引着我来到这里。”邹刚说,西藏是他一直向往的地方。从2005年首都机场股份公司援藏干部事迹报告会上的震撼,到2014年第一次踏足雪域高原,“进藏”到“援藏”梦想变的真实而质感。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于2016年再次启动选拔援藏干部工作,邹刚在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年7月31日,33岁的邹刚正式以“援藏干部”的身份来到民航西藏地区管理局,并被安排到拉萨贡嘎机场,参与贡嘎机场的运行管理。
“关于援藏,大家比较关心的是身体条件、气候环境、生活习惯能不能适应,这些对我而言都不是问题。”邹刚之所以自信满满,源于他的成长经历。出生和成长在大西北的他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力,而18岁就离家求学和打拼更历练了独立自强的个性。
即便如此,刚到西藏的“高原反应”让邹刚头疼欲裂,彻夜辗转难眠,甚至有一次因为着急赶车,差点缺氧晕厥过去……对于这些,邹刚从来没有一丝退却或后悔,“来西藏既是我的梦想,也是对我自己的挑战,我相信可以坚持下来。”
援藏有苦,更有责任
“把今天CA4126航班延误原因分析一下,看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讲评会上我们要及时提醒。”在邹刚的提示下,拉萨贡嘎机场指挥中心当班值班员拿出《拉萨机场生产运行管理手册》对照航班保障标准开始分析流程。记者看到在岗的邹刚有条不紊。
而值班员手里的《拉萨机场生产运行管理手册》,正是由邹刚牵头起草编制完成的。为此,他核对了贡嘎机场近10年共486份文件,汇总出128条待完善的关键节点,结合在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理念,撰写了341页、10余万字的手册稿,前后历时6个月完成,涵盖了各类保障流程、保障标准、正常性管理、机场运行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如今俨然成为贡嘎机场运行指挥的“百科全书”。除此以外,邹刚还牵头建设贡嘎机场智能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确定运行指挥中心人才培养规划……
“系统梳理,规范管理改变了过去粗放型、经验型的管理模式,用科学、标准、制度、精细化的手段取而代之,这样有助于机场持续健康发展。”贡嘎机场指挥中心主任熊林意味深长地说。
工作推进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遇到不少障碍和矛盾,“因为每一项举措都是对原有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对固有思维模式的冲击。邹刚和同事们之间非常耿直坦诚,只要沟通到位,基本都能达成共识。”邹刚带领同事推动贡嘎机场的运行管理日趋完善和规范。
“西藏人民太需要民航了,以拉萨到昌都为例,如果自驾,路程近1100公里,需要27小时左右,而坐飞机只需要50分钟。”民航西藏区局人力资源部助理田勇说,“但由于环境艰苦、基础薄弱、资源有限等原因,西藏民航发展一直相对落后。邹刚这一批援藏干部的加入,为我们当地民航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契机,我们相信西藏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随着时间推移,邹刚的援藏工作逐渐从“心中的梦想”转变为“肩头的责任”,对于留给援藏干部常被问及的三个问题“援藏为什么、进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他的回答是:“援藏的重中之重就是把好经验引进来,把好做法留下来,带动一批人干事、带出一批干事人。”
有磨砺,才有收获
凌晨5:40,拉萨的天还没亮,邹刚已经起床了。“今天是我值班,要在早上6:20前赶到值班室,组织各单位签到交接班。”简单洗漱收拾后匆匆出门。
“值班要求24小时在线,随叫随到,各种突发情况都要及时处置。”记者采访期间,值班电话此起彼伏,他一边仔细倾听情况汇报,一边在大脑里快速搜索相应的预案制度,给出简短准确的处置指令。
经过两年的西藏生活,邹刚已经适应了高原生活,跟当地人一样喝甜茶、吃藏餐,逐渐忘记在这个特殊地区,而援藏的三年期限也已经过去一大半。
“剩下的援藏时间不多了,我必须全力以赴,不虚此行。”邹刚几乎是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尽职尽责、毫无保留。
“已经快一个月没休周末了,有付出也有收获,贡嘎机场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运行指挥岗位关联的工作面比较广,比如和空管、飞行区方面不断沟通协调,除了知识面宽了,综合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民航西藏地区管理局与邹刚同批的13名援藏干部中,年龄最大的有36岁,年龄最小的28岁。35岁的邹刚却是同事们心目中的“老大哥”,他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大家,并被推选为援藏干部小组长。
“大家因为同样的梦想,从五湖四海聚到西藏,这是难得缘分。”邹刚强调大家在工作上相互扶持、生活中相互照顾、困难时相互鼓劲,亲如兄弟。
每每提到邹刚,身边的同事都由衷的给他竖起大拇指:“虽然来自内地,但毅力惊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在邹刚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邹刚、井强、苏新康他们把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都带到西藏,为西藏民航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老西藏精神和当代民航精神,感谢他们,向他们致敬!”民航西藏自治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文斌如此评价。
爱事业,也爱家庭
邹刚把西藏民航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立志苦干实干,服务西藏民航发展,而33岁的他三代同堂、儿女成双。所以,即使工作再忙,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邹刚也记得履行跟女儿的约定——每天晚上准时视频通话。
“叫爸爸,快叫爸爸。”邹刚正在引逗16个月的小儿子。小儿子萌态十足的发出“babababa”的学语声,令他心里满是柔软,这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除了儿子还有一个聪明伶俐已满五岁的女儿。
“来西藏报到那天,看着孕中媳妇儿领着年幼的女儿在航站楼内为我送行,心里真的是百感交集。”邹刚解释道,“这两年最不容易的是我媳妇,不仅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孝顺家里老人。特别是这两年,父母相继生病、住院、动手术……”谈及妻子的时候,他流露出无尽的怜爱和心疼。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视频那头响起女儿银铃般的声音。
“下个月8号就回啦,还有6个星期。”邹刚知道女儿每次都要数着日子盼他回来,所以尽量给她一个准确时间。
对于援藏,女儿是他最不舍的,每次返回西藏的工作岗位时,女儿都会哭成泪人儿。“虽然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有些可惜,但事业总得有人来干。更何况,我希望以这样的方式陪伴他们成长,让孩子们长大后可以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就像我今天用行动证明的这样。”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三亚机场:协助市供电部门快速处置突发停电事件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