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首都机场今冬除冰雪“亮点”多



2013-11-01   作者:周婷婷 田宇 吴善杰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国际空港信息网2013年11月1日消息:除冰雪工作是机场冬季运行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旅客是否能够安全、顺畅、正点地抵离首都机场。为了做好今年的除冰雪工作,首都机场股份公司飞行区管理部紧紧围绕“旅客为先”这一工作原则,聚焦冬季运行航班正常性这一重点工作,从场道除雪和航空器除冰两个方面,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识别安全风险、提高作业效率等手段,努力提升冬季运行保障水平,立誓打赢除冰雪“攻坚战”。

  创新网格化除雪

  “网格化管理”是最近在机场安全管理领域“流行”起来的新名词,主要是通过将管理对象划分为 “网格”,对应分配管理主体,从而进一步明确每个单位或者个人的工作目标,充分落实各岗位的安全责任。

  飞行区管理部积极运用“网格化管理”理念,在全面梳理整个飞行区场道除雪作业面的基础上,按照行政组织结构划分了除雪责任网格化分区,根据每个分区的不同特点,对应配备不同性能的除雪设备,确保跑道、滑行道区域的除雪效能最大化。

  此外,飞行区管理部组织进一步细化完善除雪预案,结合航班起降的高峰小时段,划分出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不同保障响应级别,确保最大程度提供机场运行资源。

  慢车除冰是重头戏

  航空器除冰是冬季冰雪天气下飞机起飞前的“必选动作”,航空器除冰的效率直接影响着航班运行效率。2011年,首都机场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波音737系列机型的慢车除冰,除冰效率提高了50%以上,开创了航空器除冰模式的新篇章。

  此后,首都机场逐步扩大慢车除冰实施范围,2012年,成功将慢车除冰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C类机型(包括B737、A320等常见机型);2013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联合驻场主要航空公司和除冰代理公司全面开展D类机型(包括B767、A330等机型)慢车除冰研究及推进工作。

  相比于C类机型,D类飞机的机身尺寸和翼展宽度更大,发动机推力成倍增加,直接导致发动机吸入区和尾流危险区范围更大,除冰地面行车路线更为复杂。通过对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飞行区管理部制定了缜密的除冰车地面行车路线、操作方法和测试方案,并顺利完成了D类机型慢车除冰操作演练,这标志着首都机场已具备D类双通道宽体客机的慢车除冰作业能力,也使今冬首都机场慢车除冰的覆盖范围扩大至70%,从而将有力提升首都机场航空除冰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夯实基础保安全

  在冬季除冰雪期间,能见度往往较低,飞行区地面上的标志标线会被积雪覆盖,除冰雪人员长时间处于紧张“应战”状态。为确保首都机场运行持续安全,飞行区管理部针对除冰雪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开展了一系列风险识别与管控工作。

  为进一步强化跑道安全防控,飞行区管理部全面梳理与跑道、滑行道连接道路。除保障运行必要道路外,封闭与跑道、滑行道连接道路,防止除雪人员误入跑道、滑行道区域;同时,充分利用除雪车辆GPS监控系统,设置报警区域和速度限制,及时监控车辆越界、超速等现象。

  在应急事件处置方面,授权除雪指挥员可根据低温结冰现象严重、能见度低于350米等极端天气触发条件,自行决定停止作业,确保车辆、人员处于安全区域;在人员管理方面,引入“取证上岗”模式,所有除冰雪人员必须在《跑道防侵入》、《场道除雪风险识别与管理》等培训课程考核合格、获得“除雪资质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同时,出台了《飞行区场道除雪十条禁令》,进一步加强人员管理,约束除雪人员操作行为,降低除雪风险。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