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把郑州航空港区建成中国中部自由贸易区



2014-01-02   作者:陈爱国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政府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正式启动,必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也必将引来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热潮。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把郑州航空港区打造成中国中部自由贸易区,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郑州航空港区有望成为自由贸易区

  郑州航空港区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综合交通优势、政策优势,是全国其他保税区无法复制的,是港区内现代物流业实现大进大出、“零库存”的命脉所在。随着“打造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形成大都市”的提速,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前景就是自由港区。

  把郑州航空港区建成中国中部自由贸易区,可以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利用郑州航空港区优势,打造“国家扩大商品进口示范区”,开拓中国中部地区奢侈品消费市场。保税区最大的特点是“允许外国货物不办理进出口手续即可连续长期储存”。保税区有国际贸易、国际中转、仓储物流、商品展示四大功能,但是在郑州航空港区,商品展示功能几乎空白。目前,青岛保税港区利用保税区“商品展示功能”建设了一个2.8万平方米的“进口商品交易中心”,上海综合保税区建有高端消费品贸易中心,它们都在力求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奢侈品进口服务平台。因而,郑州航空港区应该利用保税区的商品展示功能,建设港区“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同时发挥旅游带动功能,建设购物、住宿、美食等旅游资源配套,形成一站式旅游。

  在郑州航空港区打造“国家扩大商品进口示范区”具有比较优势。郑州航空港区地处内陆腹地,一个半小时航程覆盖我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郑州机场规划建设4条以上跑道,去年货邮吞吐量增速居我国大陆大型机场首位。同时,美国联合包裹、俄罗斯空桥、富士康等国际知名企业已进驻发展。另外,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集中布局,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即将启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第二步,以奢侈品消费市场为主导,把郑州航空港区建成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内

  外国货物的进出、装卸、分选加工、重新包装、储存与过境中转,以及专门进口原材料进行外贸加工再出口等,均可享有免征全部或大部关税等优惠待遇。把郑州航空港区建成自由贸易港区,无疑可以吸引国际货物的进出与过境,吸收国外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促使外商兴办各种经济与金融产业,同时获取运费、装卸费、港务费、堆栈费与各种加工费等收益。

  加快郑州航空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

  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国际航运税收政策“高地”、中国航运融资租赁交易中心、中国中部地区物流分拨中心、中国中部离岸金融服务基地等目标。争取再用5-10年的时间,基本完善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航运融资、离岸金融服务等功能,以自由贸易、高端航运服务为特色,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中部国际航运服务枢纽、中国中部新型贸易与金融创新基地。几点具体建议:

  转型升级高端产业,积极发展贸易和旅游业。建议政府给予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充分整合资源,改变以往以“加工制造、仓储物流、国际贸易”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形态,鼓励奢侈品、葡萄酒投资、文化创意、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服务贸易业在保税区内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创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努力打造包括高端葡萄酒在内的高档消费品保税贸易平台,试点建立虚拟外贸总部基地和跨境电子商务实体平台,创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开展工业贸易旅游等产业项目,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建议政府对郑州航空港区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对保税区未来重点发展的物流、贸易、旅游、高端工业产业进行布局和规划,使保税区未来的产业布局能很好地引导中西部地区的高水平开发,带动周边省市的经济发展。

  借鉴上海自贸区方案,为郑州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参考。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发展需求和经济地理环境,可以期望到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3个世界级自由贸易区,由此提出把郑州航空港区建成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构想是可行的。因此,要学习上海经验,从税收、贸易、金融、服务、外商投资等方面全方位深入剖析上海自贸区政策,为把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成为上海自贸区之后的第二个或第三个自由贸易区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撑。(作者系河南省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