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北京筹谋通航产业 企业愿“赔本赚吆喝”



2013-09-20   作者:丁静 郭宇靖  来源:新华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第二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媒体日活动19日在北京市密云县通航机场热闹开场。然而,记者采访发现,航赛活动热闹非凡,企业却只当“赔本赚吆喝”。部分企业负责人看好行业发展,但坦陈通航产业尚在市场培育阶段,企业发展缓慢。

  北京市2011年制定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致力于将北京建设成“国内通用航空领导者,世界通航产业重要承载区和世界通航产业亚太地区的中心”。北京市各区县应声而动,平谷区、密云县等先后获批开通通航机场,并致力于打造通航产业园。

  北京华彬天星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乔治·海因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先后进驻密云通航产业园。密云通航机场目前由北京华彬天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发,拥有半径5公里的合法空域,能够满足直升机及喷气机以下的小型固定翼飞机起降条件。

  华彬公司副总经理赵轩告诉记者,目前国家低空空域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导向释放了行业利好,不少人看好通航市场。

  “但市场情况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赵轩说,“全国目前有100多个通航机场,盈利的寥寥无几。通航市场的培育、发展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通航飞机要起飞,航线、机场、飞机、买家是四大要素。然而,除了正在酝酿的低空空域改革方案之外,我国通航机场数量少、分布散,飞机制造企业审批难,私人飞机市场认知度低等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

  华彬公司在提供通航相关服务方面下足了功夫,开设了私人飞机驾驶培训,紧急救援训练,飞机维修服务,旅游、公务包机服务等。然而,这些服务也难赚钱。“我们针对私人飞机驾照的培训课程收费20万元,但飞机运行成本算下来都要比这个多。”华彬公司总飞行师曹威说,“这是个‘烧钱’的行业,大把企业进来很短时间就销声匿迹了。”

  乔治·海因茨公司董事长陈伟告诉记者,公司已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省市设立了分公司或生产基地,并签订了飞机生产订单,但盈利“还需要时间”。

  “小型飞机现在是求大于供。如果政策放开,这个市场将释放巨大能量。”陈伟说,“但政策放开、观念转变的过程有多长,谁也不知道。”

  谈及发展,两位企业负责人都表示目前是“摸石头过河”,希望国家尽快明朗相关政策,扶植通航产业发展。

  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专家认为,除了定期运输乘客和货物的空运服务以外,所有民用飞行都可以划入通航范畴,包括个人休闲飞行、商务航空、直升机紧急服务、农药喷洒及害虫防治、航空摄影测量等。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