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航企 >> 正文

白云机场:连接世界的起点



2014-08-07   作者:郭瑛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南海之滨,珠江河畔。浪涛拍岸,沙鸥翔集。始于秦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广州为起点,2000年后,正在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的广州白云机场,重振广州在人类交通史上的地位。来自全世界的“银燕”在此起降,把旅客送到四面八方;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在此聚集,又分送到世界各地。

  自2004年转场至今,广州航空枢纽港建设已经进行了10个年头,旅客吞吐量和货运市场就像航空枢纽港的两翼振翅高飞。

  截至2013年,20多家国内航空公司及40多家外国航空公司在白云机场运营200多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150多条,国际航线110多条。2003年~2013年,30余家外国航空公司先后开航广州,累计新增国际航线90余条。目前,白云机场航线网络可通达130座国内城市,国际方面则形成了覆盖亚洲42个航点,大洋洲6个航点,欧洲6个航点,北美洲2个航点及非洲4个航点的航线网络。

  白云机场股份公司总经理马心航表示,建设世界级航空枢纽是白云机场发展的长久性战略目标,是一切工作开展的重心。目前,白云机场在枢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国际及中转业务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关键政策方面更是取得重大突破。

  航线网络结构完善

  织就“空中丝路网”

  白云机场的枢纽建设经历了转场后的起步发展期,以及枢纽战略实施以来的迅猛发展期。

  转场10年期间,旅客吞吐量实现了3次跨越性发展,今年旅客吞吐量更有望突破5500万人次。随着白云机场枢纽战略的深入推进,中转旅客比例及国际中转旅客量都出现了大幅增长。2005年~2013年,中转旅客量年均增幅达51.6%。2013年,白云机场中转旅客446万人次,同比增长3.4%。中转旅客比例达到8.5%,其中国际中转旅客占所有中转旅客的比例达到81%,上升近6个百分点,国际中转业务结构持续改善。

  近年来,72小时免签政策、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边检手续政策、“通程航班”监管模式的实施,无疑为白云机场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奠定了一道重要的政策基础,使白云机场的国际中转业务增长如虎添翼。数据显示,2012年,“通程航班”监管模式开始试运行,次年本场国际中转旅客量增幅达到6.7%。2013年,72小时过境免签证政策获批,次年本场国际中转旅客量增幅达到8%,预计到2015年国际旅客占总旅客的比重将超过20%,国际转国际旅客将超过160万人次。

  “白云机场中转旅客里约有70%是国际中转旅客,这意味着我们已奠定了南中国区的门户枢纽地位。随着南航‘广州之路’战略的深入推进,白云机场的中转业务和枢纽功能还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白云机场航空市场部部长沈朝阳介绍。

  目前,白云机场已基本构建了通达欧美、大洋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南亚、东北亚、西亚、中东地区等全球重要城市的国际航线网络,并在大洋洲、非洲和东南亚、南亚、中东地区航线上占据了天然区位优势,成为国内通达大洋洲、非洲和东南亚、南亚、中东地区的第一门户机场。

  当然,白云机场对国际航线的雄心不止于此。“新建第三跑道和2号航站楼,正是为了争取更密集的航线网络、更高效的航班起降以及更完善的中转功能。”沈朝阳透露,白云机场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到2015年,白云机场国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国内转国际航班最短衔接时间分别达到50分钟、60分钟和60分钟。预计到2015年,白云机场与各大洲都将有始发直达航线连接,争取世界各主要城市都有正常始发直达航线连接广州。国际航线总数力争达到130条,国际旅客占总旅客的比重力争达到20%,中转旅客比重力争达到10%。

  空地无缝连接

  打造立体式综合交通枢纽

  一座成熟的国际枢纽机场,不仅要有发达的空中航线网络,同时还要具备完善的地面交通网络,才能真正实现空地服务的无缝隙对接。为此,白云机场积极打造集民航、城轨、地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立体式综合交通枢纽。

  “要实现‘地空无缝连接’,做到有航班就有空港快线,这是我们坚持不懈的目标。”白云机场空港快线服务分公司总经理陈顺富说。转场后的第一天,“空港快线”正式亮相,融入进了广大旅客和市民的生活。2005年9月,白云机场率先在东莞建立了内地第一个异地候机楼,至今已先后开通了通达珠三角各城市的19条长途客运专线。

  “异地值机,广州登机”的“一条龙”服务方式为珠三角旅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成为白云机场输出服务、吸引客源、推进枢纽建设的“桥头堡”。陈顺富为记者介绍,长途客运专线可为每位异地旅客缩短1小时~4小时的旅途时间;不仅如此,万一碰到堵车等特殊情况,空港快线还会派人帮赶不上航班的乘客办理改签等事宜。近期,白云机场还增开“长途班线晚班车”,旅客无论多晚到达,都可乘坐空港快线返回温暖的家。到2015年,白云机场异地候机楼总数有望达到25座,并在部分异地候机楼具备国际值机功能。

  根据最新的广州空港经济区规划,区域内将建设4条城际轨道、3条城市轨道、9条新型公交,7条高速公路、11条快速路、30余条主干道,从而实现20分钟直达中心区,1小时覆盖珠三角,3小时覆盖南中国的目标。届时,白云机场将成为汇集航空、公路、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交通枢纽和换乘中心,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小时交通圈的空港核心。

  客货两翼齐飞

  助推枢纽建设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白云机场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提速,特别是旅客吞吐量和航班起降架次增长迅猛。与客运快速发展相比,白云机场货运发展仍与行业龙头有差距,硬件设施的短缺成为制约白云机场货运业务发展的关键瓶颈。国际1号货站的启用,标志着白云机场在“客货并举、协同发展”方面迈向一个战略新起点。

  “珠三角货运物流市场庞大,我们要依托白云机场丰富的航线布局,提高软硬件实力来满足增长的需求,吸引更多货主选择白云机场,而国际1号货站的建成正逢其时。”白云机场物流服务分公司总经理汤容柱说。

  作为白云机场重点打造项目,国际1号货站硬件条件优势突出:占地21万平方米,设计年处理能力可达52万吨;空运岸线“地利”明显,整个货站紧挨货运停机坪,货物出站到机坪仅需3分钟~5分钟车程,极大缩短了货物“登机”时间;货站设施设备先进,15台小型安检机、21个货物组板平台、225个集装器自动化立体货架和915个散货自动化立体货位,确保了航空货运的快速高效;建筑设施完备,可满足货物处理的所有要求,包括货物存储间、危险品存储间、可调温冷库等,专门的活体动物库也正在筹建中;在货物验放效率、货站安全系数方面,海关和检验检疫的查验场所、办证大厅、信息系统、监控系统等已同步启用,通关设施和监管流程完善,500个高清摄像头实现全方位24小时电子监控,并在海关设置分控中心,实现信息与联检单位联网。

  国际1号货站“筑巢引凤”的效应很快得到显现:启用至今仅7个月时间,货邮总量已达9.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7.13%。预计2014年货量可达50万吨。其中,国内货量可达32万吨,国际货量可达18万吨。

  “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封关运行、白云机场新科宇航项目的建设投产、顺丰快递转运中心的进驻、南航在广州货机运力的加大投放等利好消息,都将有利于实现客运和货运‘比翼齐飞’,加快白云机场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的步伐。”汤容柱告诉记者。下一步,白云机场将以国际1号货站为依托,推动进、出港国际货物全进1号货站,积极推进代理人仓库启用,优化货运通关环境,加大全货机航班航线营销力度,努力提高货站的服务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重点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搭建,以广州获批“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为契机,深入研究政策落地条件和要求,推动白云机场成为南中国地区具有品牌聚集效应和物流处理优势的跨境电商业务通关口岸;推进机场检验检疫集中查验平台的搭建,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在物流通关公共服务资源方面抢占先机。

  航空经济:

  区域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

  据民航业内人士分析,和其他世界级航空枢纽一样,白云机场如今已成为广州乃至广东省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其发展延伸出的临空经济包罗万象,其中的高端产业乃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随着世界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进程加快,优质资源要素将向机场周围集聚,广州已逐渐具备了成为航空大都市的成熟条件。

  早在10年前,广州市便明确了白云机场在提升区域经济方面的“龙头”和“引擎”作用。2001年,广州市提出的“北优”战略已将新白云机场纳入其发展战略。2010年出台的《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白云机场航空枢纽建设,依托机场大力发展空港经济的战略思路。

  据了解,机场吞吐量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测算,每100万名旅客会产生经济效益18.1亿元,解决5000人的就业问题。白云机场5000万人次客流意味着将产生905亿元的经济效益,提供数十万个就业岗位,机场的集聚效应将会更加凸显。

  从长远来看,以机场的建设发展来撬动广东省和广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白云机场加速打造世界级国际航空枢纽的根本意义所在。随着二期工程、第三条跑道紧锣密鼓地建设。白云机场未来产能将得到更大释放,届时,可以满足50万架次、8500万人次旅客量和200万吨货邮量的运营需求。白云机场将利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推动世界空中桥梁的建设,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更有力的保障。

责编:admin2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