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航企 >> 正文

空客交付欧洲首架A350 以合作撬动中国市场



2015-10-09   作者:李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A350_xwb_finnair_first_flight_01_.thumb_head

  当地时间10月7日上午,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欧洲最大航空城图卢兹,迎来了一场聚焦全球的媒体盛宴。

  作为全球大型飞机制造商空客公司的大本营,这样的场景本已数不胜数。但这次到场的众多中国媒体,让整座航空城乃至当天交付芬兰航空的首架A350-900都增添了诸多中国元素。

  芬航是欧洲首家接收A350XWB的航空公司,接收此架A350执飞的首条国际航线将是赫尔辛基——上海。聚焦中国目光的不仅如此,空客A350更强大的中国元素在于,空客承诺中国企业承担A350飞机5%的工作份额,这是空客第一次在欧洲以外做出类似承诺。并且,随着芬航等启动用户的飞机交付,A350项目随之进入第二波购买潮。按照空客的预计,全球未来20年需要约9300架全新的双通道宽体客机,中国市场不可或缺。

  但让空客丝毫不敢放松的是,就在半个月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美国,考察了总部位于西雅图的波音宽体民用飞机工厂。A350的直接竞争机型正是波音宽体机787和777。

  直接竞争波音787、777

  芬兰航空是A350的启动用户之一。启动用户投入运营的成败,对新机型第二波销售潮影响至关重要。

  芬兰航空首席执行官佩卡▪凡洛蒙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第一架芬航A350XWB将于今年11月21日执飞赫尔辛基——上海。他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的是,芬航去年在中国的运量增长了70%,创历史新高。芬兰航空打算到2020年,以2010年为基准将其亚洲交通量翻两倍,这其中,投资空客A350就是实施这一策略的中流砥柱。

  A350XWB适于250~400座级的远程市场,芬兰航空目前订购了共19架,这也是芬兰航空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凡洛蒙透露,第一批4架飞机预计2015年加入机队,另有7架将于2016年和2017年交付,而除了今年执飞赫尔辛基——上海、北京之外,赫尔辛基——广州航线也将在明年夏天新开。记者注意到,在芬航的宣传片里特别呈现了一只憨态可鞠的代表中国元素的大熊猫乘客。

  为业界关注的是,空客方面强调,A350XWB所有机型都具有将航空公司收入进一步提高10%的潜在优势。其系统的设计和技术改善,直逼竞争机型波音787。

  空客介绍,相比B787,A350客舱宽出12.7厘米,一方面在乘坐舒适度上确实有一定提高;同时最高可比B787多出35个座位。并且,飞机超过70%的机体结构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可以大幅降低飞机重量,进一步减少油耗,与B777和B787相比,A350燃油效率分别可提高25%和6%,座英里运营成本分别降低25%和8%。

  不过,因为波音、空客的技术竞争历来你追我赶,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每个新机型的优势一般都只是阶段性的。在真正市场层面,各家的销售技巧同样重要。

  中国承担5%的工作份额

  按照空客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A350XWB已经从41家客户获得783架确认订单。这其中,中国国航订购的10架A350计划从2018年开始交付。

  空客中国总裁陈菊明对A350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在他看来,未来20年远程国际航线上最主要的航线是中欧、中美航线。就飞机性能来说,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是跨太平洋航线的运营,A350不仅能够满足这些关键航线上的性能要求,就飞机尺寸大小而言,300座级左右的需求量也将是比较大的。

  承诺中国企业承担A350飞机5%的工作份额,被认为是空客在打开中国市场上所使的巧劲。据空客介绍,A350复合材料升降舵、复合材料方向舵、复合材料机腹整流罩夹层板以及复合材料S19维护舱门,均由哈飞空客复材制造中心生产;复合材料扰流板和下垂板由成飞民机担当。以上部件详细设计工作也都是由空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承担。

  业内人士评价,类似这样的工业合作路径已经有了A320天津总装线(2008年投产)的成功示范。而除了A350宽体机,今年7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法国期间,在中法两国总理的见证下,空客与天津保税区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图卢兹签署关于在天津建立空客宽体机A330飞机完成及交付中心的框架协议。空客与波音在中国市场宽体机竞争进一步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自1985年中国引进第一架空客飞机到今年8月底,中国各航空公司运营的空客飞机总数已达到1185架。尤其近几年,空客交付中国飞机数量均占当年空客全球飞机交付总量的20%左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参观图卢兹A350总装线时从空客方面最新了解到,A350目前的生产能力是4架/月,未来不久的生产目标可实现10架/月。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