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航企 >> 正文

波音帝国是如何建成的,中国航空业能复制吗



2016-01-05   作者:仰望星空  来源:航佳技术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2016年是波音公司成立100周年,100年波音公司从最初只有21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世界航空航天界的巨头。

  单就目前中国民航业而言,截止2014年9月,中国在役民航客机,波音飞机占比高达44%。波音帝国是如何建成的,波音的成功能否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中国航空业能否复制波音之路走向强大?

  星星之火

  1916年1月美国木匠威廉波音与一位海军军官共同设计制造了波音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同年该飞机首飞。该飞机最初的目标客户是美国海军,但是美国海军并没有购买,最初设计制造的两架飞机卖给了英格兰,这是波音历史上的第一笔国际订单。

  波音的第一位工程师,中国人王助完成了对该飞机的升级改造,改造后的飞机为公司从美国海军获得一笔57万美元的订单。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波音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就是波音的星星之火。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资料看看波音天字一号飞机的风采。

  具体参数如下

  飞机翼展52英尺,机身长度为27英尺六英寸,巡航速度为67MPH(1MPH=1.61KM/H),此时的飞机巡航速度和我们现在的汽车速度差不多啊,哈哈。

  另辟蹊径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是波音历史上最难熬的寒冬。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飞机市场萎缩,充斥着大量的军用剩余飞机,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减缓;

  1929年至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更是雪上加霜。波音公司另辟蹊径,开始发展航空运营业务,并由单一的航空邮件业务发展到了客运,货运兼顾运营的局面。

  营运业务的良好发展,为波音提供了充足的研发资金,在这段时间内波音飞机公司先后设计制造了民用飞机B-1邮政机,首架战斗机即15型原型机,波音40型邮政机,四座民用水上飞机波音204型,波音首架单翼民用飞机“单翼信使” (Monomail),波音首架单翼轰炸机B-9(215型),波音P-26“玩具枪”等飞机,这为波音飞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露头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波音公司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波音公司借此成为世界一流的军机制造商,在大量军事需求的刺激下,波音公司的生产能力、设计研发能力也得到巨大发展。

  在1935至1945这段时间内波音设计生产了二战中赫赫有名的B-17、B-29轰炸机,据统计仅B17二战期间波音就生产了1.9万架。在二战中波音积极参加美国空军的喷气式战略轰炸机的研发,并从德国缴获大量风洞数据,这些使波音在进入喷气时代的路上快人一步。

  帝国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音公司利用战时积累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全力进行大型喷气运输机的研发制造。

  60年代中期,公司重心转向大型民用喷气飞机制造。1957年研制成功波音707喷气式民用客机,从此势如破竹,先后发展了从波音727到777等系列型号,牢牢占据世界喷气式客机市场的头把交椅。

  1996年,收购罗克韦尔防务及空间系统分部;1997年,兼并世界第二大飞机制造商麦道公司;2000年,收购休斯航天和通讯业务分部。

  波音帝国正式形成。

  架构未来

  进入21世纪,波音并没止步不前。波音公司不断对原有的产品进行改进升级并研发设计性能更优的产品。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在公司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波音公司向更高更远迈进,下个100年波音公司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简单地说波音公司的强大之路可概括为:

  1、抓住历史机遇,两次世界大战,军用飞机的大量需求,波音公司从中获取了大量的资金与研发、设计、制造经验;

  2、合理的战略中心,非战争时期,波音公司睿智地将战略中心转向航空营运、民机制造、设计研发等领域,使公司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营状况;

  3、不断创新,把握未来,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良好的氛围是波音公司的发展基础,波音公司也能够很好的推陈出新,顺应时代需求。

  我国民机制造该如何发展,波音强大之路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1、在当今几乎处于波音,空客垄断地位的民航业,我国民机产业要想分一杯羹,务必得做好以下工作:

  2、准确定位,在当前的局势下,我国的民机只能够从国内,从第三方世界国家寻求突破;

  3、准确把握民机发展的方向,争取能在下一次飞机技术革命中取得先机。从1903年第一架飞机升空,短短100多年,飞机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经历了活塞发动机时代,喷气发动机时代。接下来又将是什么时代,又将出现在何时?

  4、政府一定要支持民机产业的发展。飞机制造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企业发展单单靠企业是不可能的。不论是波音还是空客,他们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