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航企 >> 正文

G20下的浙本土航企:助浙民航腾飞 迈步走向世界



2016-03-22   作者:江耘 施佳秀 张若娴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图为浙江长龙航空飞机。

  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候机楼,杭州旅客张先生在等待登机,不久前,一条串起国内几大旅游热点城市的航线杭州-桂林-西双版纳航线正式开通,张先生坦言,“桂林和西双版纳正好是我们此次旅程的目的地,(长龙航空)为我们提供了便捷。”

  杭州-桂林-西双版纳航线由浙江首家本土航空公司——浙江长龙航空开通,在短短两年内,该航空公司已经累计开通了杭州至北京、广州、深圳、成都、西安、昆明、厦门等50余个国内城市的客运航线,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干、支结合”的国内航线网络,2016年,还将开通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

  “我们要打造一个全国4小时交通圈,全球12小时交通圈。”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孙志军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浙江长龙航空希望将自身打造成浙江的一张航空名片,今后几年通过不断开通以杭州为起点的国际新航线,助推杭州“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名城”建设步伐,同时,在即将举行的G20峰会和2022年亚运会上服务于国际友人。

  布点全国延伸全球 助力杭州“国际范”

  浙江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数量繁多,民营经济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几年来,浙江加快由“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步伐,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势头正猛。

  然而,技术、人才、资本密集型新兴战略产业--民航服务业,成了浙江的缺憾之一。

  报道称,成立于1986年的中航浙江航空公司,在1989年开始运营后不久就移交给了民航,最终被国航收编,成为其浙江分公司。而与其同一时期成立、最初亦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厦门航空、四川航空、深圳航空、海南航空、山东航空等地方性航空公司则在多年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长为大、中型航空企业。

  随着浙江民航事业发展,众多航企纷纷派出分支机构进驻浙江,然而,浙江却没有一家本土的航空公司。

  2011年,长龙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在杭州成立,2013年,为加快浙江省民航业发展,在民航总局的支持下,浙江省依托长龙货航组建成立了浙江长龙航空公司,并于当年底实现了客运开航,浙江这个经济强省终于结束了多年没有本土民用航空的尴尬。

  作为一家新兴的航空公司,长龙航空这两年的发展速度很快。据了解,2014年浙江长龙航空旅客运输量是95万人次,2015年旅客运输量达到156万人次,两年的平均客座率是86%,累计安全飞行时间逾5.5万个小时。

  机场搭台,公司唱戏。对于机场来说,航空公司投放运力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一个机场的吞吐量。

  “由于在杭州机场的机队规模迅速增加,去年我们对杭州机场的航班增量贡献率是19.2%,旅客增量贡献率是15.5%。”孙志军告诉记者,去年一年,随着多条新航线的开通,长龙航空对萧山机场的旅客增量贡献很大。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未来五年,杭州明确提出要“提升城市国际化,建设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杭州空港国际及地区通航点达到40个左右,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浙江省旅客消费能力强,旅客出行意愿更多,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每年增长速度也比较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孙志军说,浙江的宁波、舟山、台州、衢州等地机场利用率并不高,长龙航空下一步还将考虑进军这些机场。

  随着G20峰会和2022年的亚运会双双落户,越来越“国际范”的杭州,将接待更多的国际旅客。

  长龙航空的目标不仅于此,2016年,它还将首次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机队规模将从14架增加至24架,预计旅客运输量达到370万人次,较2015年翻一番多。

  “今年考虑开通地区航线,如香港、台湾、澳门,还有东南亚航线,未来还会考虑欧美洲际航线。”孙志军说道。

  多制度架起空中“高压线”:抓安全隐患 列责任清单

  如何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并为之提供舒适的旅行环境,正是民航业目前所面临的一场严峻考验。

  “作为航空企业,首当其中的就是安全,我们的观点就是安全是根,效益是魂,安全是我们的根基。”孙志军告诉记者。

  就在此前,该航空公司的一个航班上,因在机舱内发现老鼠,考虑到老鼠会危及客舱公共卫生安全,并可能会咬破飞机上的管线,危及飞行安全,机长决定返航。

  同样也是在该航空公司,去年,一架货机因轮胎异常返航一事也曾备受关注,据了解,当时由于机组在起飞过程中感觉轮胎异常,为确保安全,机组决定返航,最终安全落地,该航空公司重奖机组100万。

  “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成果。”孙志军表示,长龙航空针对安全制定了奖惩机制,实施奖罚分明,做的好的会有奖,不好的也有罚。

  对长龙来说,“空中生命线”的搭建与公司的制度不可分割,如何制定制度?长龙从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安全文化的打造上着手。

  在安全管理上,长龙尤为重视安全设备投入,其中包括耗资1.2亿元用于发动机及航材储备,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建设SMS/SeMS等各类安全和运行管理信息体系建设,用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平台提升安全裕度。“我们专门有一个SMS系统,会把我们公司有哪些安全隐患,哪些安全源自愿申报给监管部门,以迅速制订安全预防措施。”孙志军举例称。

  近年来,专家在分析安全事件出现的原因时发现,多数都和人为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越来越多新航线的开通,长龙航空招募的飞行员、乘务员也越来越多,这对他们而言挑战很大。因此,长龙航空除在人员引进上严格把关以外,在安全培训上不敢松懈。在去年一年,该航空公司就投入5600万元用于飞行、机务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对1.35万人次(包括重复培训)进行了安全培训。

  “(我们企业)人数增长很快,这些人都来自四面八方,(培训是为了)防止大家的磨合期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我们的安全。”孙志军告诉记者。

  在安全文化打造上,长龙鼓励并奖励员工主动发现并报告各类安全问题和隐患。

  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只要发现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就可以通过公司自愿报告系统进行报告,长龙都会视反馈的问题性质实行分级奖励。

  “我们想营造这样一个氛围,让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安全理念上完成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孙志军说,公司的航空安全管理部,专门针对每个员工在每个生产环节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多渠道搭建员工“连心桥”:抢人才高地 拓发展空间

  人才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核心动力,而航空领域的专业人才在中国又极为匮乏。当前,随着全球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打造一支精良的航空队伍成了每个航空公司思索的问题。

  “人才对我们公司来说非常关键。”孙志军表示,为了留住人才,长龙从四个方面来增强吸引力,薪酬福利、职业规划、培训机会和企业文化。

  作为一个航空大家庭的“新人”,孙志军说,长龙在制定薪酬福利体系时就特别注意具有行业竞争力这一导向,还打造了激励机制,形成行业竞争力。

  除了薪酬待遇,在当今时代,员工个人价值能否实现,个人自身素质能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人才们选择单位和职业时最重要的参考因素。

  孙志军表示,做为航空企业,必须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开发培训激励机制,让员工在工作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展现自我价值。

  因此,在职业规划上,长龙明确了每个岗位的上升通道,该公司所有的管理干部竞聘上岗。

  “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能把事情做好,就有上升空间。”孙志军说,公司一年搞一次公开竞聘,很多管理岗位都拿出来竞聘,分为笔试、面试,评委由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组成,在满足公司要求的条件下,谁的成绩高就由谁来任职。

  一直以来,中国航空企业过于注重短期培训,重管理培训轻技术培训现象普遍。

  孙志军告诉记者,长龙会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岗位知识培训,如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员工,会请专家对他们进行经济法、合同法等知识培训,此外,为了让企业员工具有全面的航空知识,该公司还推行轮岗制度,每个员工在特定的岗位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转至其他岗位学习。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比其他行业,航空业各工种专业性和知识性强,培训周期较长,后备人才存在短缺的状况。

  因此,长龙非常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关爱。“员工利益无小事。”孙志军表示,长龙会通过搭建有效团队等来吸引员工长久呆在企业。

  孙志军认为,航空人才的培养,对于浙江省积极布局和发展航空制造及服务业,利用优势条件,谋划“大航空”和加快推进“民航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