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用“三新”打造中国智慧机场
有民航“乌镇大会”美誉的第十五届全国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于11月15日在许昌航空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一堂,以“新技术、新应用、新服务”为主题,深入研讨人工智能在民航的应用、智慧机场、民航大数据等议题,推动民航信息化发展。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河南省副省长徐光出席论坛并讲话。
董志毅作本届论坛的主题报告,他说,本次论坛是民航业连续召开的第十五届信息化专业论坛,是在各行业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系统谋划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论坛。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信息化在民航领域的新应用,以及民航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也是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智慧社会”新理念,而民航业关于这一理念的落脚点就是“智慧民航”。全行业要紧跟时代步伐,而民航业关于这一理念的落脚点就是“智慧民航”。全行业要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大力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实现民航发展新跨越。
河南省副省长徐光在讲话中指出,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实施“民航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郑州机场二期工程、信阳机场等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积极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加快构建以民航为引领、多式联运、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2016年全省三个民用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229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46万吨。河南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将其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强力推进“宽带中原”、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共享经济、智能制造、信息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国家物联网应用重大示范工程试点省建设,着力加快郑州航空港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等信息产业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建设网络经济强省。加快智能交通建设,持续加大民航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促使各民用机场运行更加安全高效,为出行旅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服务。
中国民航报社民航出版社社长马松伟致开幕词,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党委书记梁启通、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献波、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荣刚、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副所长王维忠等领导同志致辞。
论坛开幕式结束后,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东介绍了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工作,近年来,郑州机场在机场信息化建设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主要有:开启人脸识别“刷脸”模式,安检验证效率提高了一倍;开通道口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数据库信息比对识别,提高人员进出道口效率。提高自助化服务水平,将自助值机、微信值机、自助行李托运等设备在航站楼内集中布局,形成信息化自助服务区;把自助服务延伸至高铁站、地铁站。目前办理自助值机、微信值机旅客占出港总人数的60%以上,推出“无纸化乘机”,旅客通过手机生成电子登机牌,即可完成安检验证、登机口扫码等手续。研发的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与多家国内外物流企业实现信息联通,初步开展至卢森堡、芝加哥两条专线的在线订舱等服务。
未来几年,在机场接触最多的不一定是美女帅哥,有可能是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乘客只要有需求,通过手机向机场、航空公司等部门提出诉求后,通过大数据就能获得最佳解决路径,乘坐飞机出行时,智慧机场就像保姆一样不时提醒旅客完成出行任务,行李也会像人脸识别技术那样,不用担心丢失。这并非遥远之梦,而是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步入各地的智慧机场。论坛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在航空业的实践、助力航空产业智慧升级、智慧机场解决方案、智慧机场运营服务、智慧机场规划设计、民航大数据与智慧交通和机场运行等这些热门话题,共进行了三场主题演讲、现场讨论及观众互动活动。在会议现场,用于航空系统的机器人、人脸识别技术、安脸新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纷纷亮相,不少会议代表与机器人进行互动。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首都机场地服公司:牢记使命 在困境中重生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