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建设 >> 正文

通用机场建设:民企的热情与困惑



2014-02-26   作者:程婕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来说,机场、空域、市场是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要素。在这中间,“机场先行”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参与企业的一个重要共识。

  目前,美国的通用机场已过万座,占到民用机场总数的96%;而中国仅100余座,仅占民用机场总数的46%。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到通航产业中来,为了营造一个更好的基础设施环境,由地方政府规划主导的通用机场建设领域也开始有了众多民营企业的参与。

  产业发展 机场先行

  “核心是机场,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机场在运作的”。作为全国最早进行通用航空布局的省份,来自陕西民航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未来10年,陕西将先在陕北、关中东部和西部构建“工”字形骨干网络,“十二五”期间将建成10座通用机场,进而在全省构建“王”字形网络覆盖全省。

  当下,无法实现点对点常规飞行而只能本场飞行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构建通用机场网络,正是为了解决目前飞机飞起来却无处可落的尴尬问题。陕西的做法也代表了全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很多省(市、自治区)已经出台了其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规划,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区域内通用机场进行布局。如北京提出在2020年之前需建19座通用机场,湖南在2030年之前将新增通用机场21座,山东到2015年力争拥有10座以上通用机场,珠海也将新建12座通用机场。

  当然,在产业链专业化运作尚不成熟的今天,为了支撑飞行,很多民资运营商也开始不断地在地面“耕耘”。以精功通航为例,他们在2010年拥有了陕西内府机场作为飞行基地;2011年与海航集团旗下的首航直升机共同投资成立了北京八达岭机场管理有限公司;2012年9月,他们则开始介入到通用机场的建设中,在浙江绍兴滨海新城投资建设了通航机场项目。消息称,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精功集团将斥资40亿元用于投资建设机场本身及通航配套产业。

  尽管政府和企业建设通航机场的热情不减,但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对通用机场建设缺少指导性意见,建设标准一直参照运输机场的做法。对于这一不尽合理的现象,行业管理部门已经作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2012年,民航局正式出台了《通用机场建设规范》。该《规范》在内容上确立了“满足基本安全运行需要,并留有最大灵活性,为通用航空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的编写原则。这也为更多民营企业参与通用机场建设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民企参与 形式多样

  对于吸引其他投资主体进入通用机场投资领域,国务院发布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就明确提出了鼓励全社会投资建设机场。此外,《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民用机场以可作为民营企业投资的领域。

  事实上,民营资本早已意识到了通航产业发展对机场建设的迫切需求。早在2006年,浙江省首个由民营资本控股新建的通用机场——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就已竣工试飞,其背后最大的股东为浙江中江控股集团,这是一家主营香精香料生产和酒店经营的民营企业。

  尽管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这成为了一个失败的案例,但是现实的需求仍然吸引着众多民营企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其中,很多企业内部都从事着通航运营板块的相关业务。

  “100亿元人民币,100个通用机场。”正阳集团董事长邹建明在2012年第九届珠海航展上首次透露了这样的规划。近几年来,在以房地产和通航运营为核心业务的正阳集团旗下,一直在做直升机运营业务的金汇通航早已为人所知,但事实上,正阳集团早在2009年11月就成立了福建正阳通用航空机场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涉足通用机场建设领域。

  “通用航空最大的价值是交通价值,而缺少了必要的机场网络来谈中国通航的腾飞是不切实际的。机场网络化,才能实现通用航空的本质价值。网络化以后,通用飞行的机动灵活性就可以得以释放,运营公司才可以甩掉目前的野外作业伴随保障这部分包袱”。正阳通用航空机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伊小林告诉记者,“要依靠国家、政府来投资建设通用机场是不现实的,民营企业是通用机场建设的中坚力量”。目前,该公司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已有两座机场,分别为厦门厦金湾直升机机场和福州竹岐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在完成了厦门、福州两座福建中心城市的布点工作后,正阳机场公司的龙岩、晋江、南平、宁德等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其筹划的福建省10个通用机场网络的布点工作正在有序地展开。

  “当然,我要说明的是,100座通用机场不可能完全由我们投资建设,而是采取一种多元化的建设形式”。伊小林向记者透露,这其中有正阳机场公司自己投资的,有与各地有实力的投资方、开发商合作投资的,有利用其品牌以加盟的方式合作的,还有通过该公司团队为其他需要建机场的通航企业进行代报、代建、代管等方式。“我们所建的通用机场与目前绝大多数通用机场最大不同就是,我们的机场是对所有通航公司开放使用的”。

  热情高涨 瓶颈犹存

  随着中国通航产业的加速发展,民营企业投资通用机场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但过程中仍有一系列困难和瓶颈限制了通用机场的建设及运营。

  2012年,《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对通用航空飞行给予了专项资金补贴。近期,国家对于支线航空和中小机场的补贴政策也已经明确出台,但是对于通用机场的建设和运营目前还设有任何的补贴扶持政策。

  在伊小林看来,真正的阻碍还不仅仅是补贴政策的缺位,更多的是标准与概念的不统一以及通用机场不“通用”。

  他说,长期以来,对于通用机场,目前国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给跨地区投资建设通用机场增加了难度。此外,大多数通用机场用途比较窄,没有形成对外开放和资源共享的格局。“对于中国的通用航空产业来说,现在缺乏的不仅仅是必要的通用机场网络,还缺乏市场化的通用机场服务理念,更缺乏专业的机场运营公司”。伊小林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没有官方渠道来收集并提供机场资料,通航公司无法取得各地区通用机场的信息,通用机场无法形成服务网络,不能够真正地给通用航空公司“减负”,提供一站式的通用飞行保障与服务。

  经过了多年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6月1日,投身通用机场建设的企业终于等来了《通用机场建设规范》的正式发布,从而结束了多年来需要按照运输机场的建设标准去建设通用机场的历史,降低了成本与进入门槛,使得通用机场的建设有章可循。

  “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讯号,是行业主管单位重视通航发展最直接的表现。《通用机场建设规范》对通用机场分类重新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在一些设施标准上也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对通用机场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但伊小林也指出了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在通用机场的分类上,与军方以及各地区管理局现行的管理规定不统一,实际上企业还是按照地区管理局的管理程序进行报建的。另外,该规定在机场建设程序内容上有所缺失,没有按机场分类明确不同的报批程序和行业审查工作内容。

  此外,对于那些希望利用通用机场进一步发展为通航产业园的地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航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建议,目前中国的通用机场奇缺,多建有益无害,有社会条件、产业基础的地方可以发展成为产业园,但不应盲目建设。

  Q&A

  民营企业经营通航机场如何“开源节流”?

  ——访正阳通用航空机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伊小林

  针对民营企业进军通用机场建设领域,如何进行管理,获得嬴利,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正阳通用航空机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伊小林。

  记者:在通用机场投资领域,行业应该如何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进入?

  伊小林:国家鼓励全社会投资建设机场。中国通用机场的数量太少,单靠国家或者某几家企业是不可能完成初期的基础布局工作的。所以,想要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进入,一方面,就必须在政策上做出倾斜,给予财政资金、税收鼓励、运营补贴等多方位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发挥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鼓励国内、国外等社会资本投资机场,借助资本市场的多种融资方式,并支持有规模、有能力的通航企业做大做强。

  另外,多元化投资主体需要专业团队的支持。通用机场的专业性特点决定了其进入门槛较高,例如机场建设各项手续十分繁杂,机场管理也是如此,岗位多、专业性强、管理复杂。因此,需要有一支对机场报批、建设、管理手续、流程,以及每一项工作内容都非常清楚的专业团队,通过有效的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报建办理时间。

  我认为,专业化的机场管理公司要具备积极拓展市场的能力,不局限于只管理一座机场,要融合多种行业的特征和职能。另外,支持投资多元化就一定要让机场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通过接受委托、租赁等形式对机场实施管理和经营,才能进一步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进入这个行业,发展这个行业。

  记者:在目前机场普遍亏损的市场背景下,民营企业该如何找到一个正确的盈利模式?

  伊小林:民营资本是当前投资建设通用机场的主要力量,而民营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考虑到市场和成本,要实现盈利的最终目标。坦白地说,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通用机场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虽然目前达不到盈利的目标,但至少我们可以往减少亏损的方向去努力。简单来说,盈利模式无外乎“开源”与“节流”并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规模化和市场意识。规模化管理可以解决各机场之间管理标准不统一、保障能力差距过大的问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市场资源,从而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这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采取的既能满足规章要求,又能降低成本的主要“节流”手段之一。同时,还要增强市场意识,深化机场经营改革,做好通用机场的延伸服务。综观全球,盈利的机场无一不是将非航空性业务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各个机场的地域位置、经济水平以及自身定位都是不同的,所以“开源”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记者: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正阳机场是如何做到“开源节流”的?

  尹小林:第一,在面对通航专业性人才匮乏的困境时,正阳机场公司持续数年实施“种子计划”,招聘专业院校应届毕业生,与运输机场、空管局建立渠道,专业人才从零培养,目前已培训专业人员60余人。

  第二,为了降低机场运营成本,正阳机场公司培养了一批“一专多能”的民航专业人才,制订了“一人多岗”的专业人员兼职方案,在满足机场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减员增效,有效地降低了机场运行成本。

  第三,正阳机场公司建成的通用机场都不仅仅是一座机场,而是一个航空器的展示、销售、维修、培训、旅游、科普教育、研发组装等综合服务基地。除了提供航空性的机场保障服务外,我们还增加了要客保障服务、青少年科普服务、办公楼租赁服务、直升机销售“4S店”等特色服务,且提供了各项延伸增值服务。

  第四,开发新项目,针对目前通用机场在报批、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流程不清、技术不明和人员不足的“三大”现状,公司推出了通用机场代报、代建和代管、设备咨询等业务,为业主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也为公司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