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承担阿里昆莎机场建设工程回顾
2014年3月28日,是西藏阿里昆莎机场自建成试飞以来的第1400天。运营近4年来,阿里昆莎机场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这在4000余米的高高原上可谓是一大奇迹,但是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短短3年间竟然能在地势复杂、空气稀薄的高高原上建造出了如此大体量的阿里昆莎机场。
去年底,在阿里昆莎机场平稳运营3年之后,由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承担的阿里昆莎机场建设工程获得了第十一届民航优秀设计工程一等奖。3月下旬,笔者用一周时间,采访了阿里昆莎机场在选址、设计、施工过程中的亲身参与者,发现机场工程之艰巨、环境之险恶、任务之繁重,实在令人惊叹。而工程项目参与者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样令人惊叹。
选址:
用汗水丈量世界屋脊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西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会聚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为青藏高原之最。
在机场未建成之前,阿里的交通极为不便,山区公路是唯一的交通方式。阿里距新疆叶城1085公里,距拉萨1655公里,路况复杂,崎岖难行,单程开车到拉萨要耗时4天之多,每年只有5月~10月可以正常通行,是西藏生存条件最恶劣、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区,被称为“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
阿里地区不仅交通不便,环境也极为恶劣。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低,是一个连静坐都会头疼胸闷的地方。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困难并没有吓退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人,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修建机场,是阿里人民40多年来的梦想。自上世纪60年代起,建设阿里机场就被提上日程,但由于地形非常复杂,在这样一个地方选场址难度相当大,要选择一个各方面都比较理想的场址就更加困难。
为了找到最佳场址,由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员工孙俊、张桃明、王睿、林建平、代小斌等组成的踏勘工作组,在4500米以上的高原地段,背负着设备、图纸,伴随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停停走走,行进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与草原之上,寻找建造阿里机场的最佳地点……
“在第一次选址中,因为对当地的环境不熟悉,再加上路况非常糟糕,又要翻山又要淌水的,司机没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车在过一个大坑的时候,整个翻过来了,挡风玻璃和后车灯全摔碎了。幸运的是,人只受了点轻伤,当时真是吓得不轻。”代小斌回忆道。
正是凭着这样的毅力,在几乎踏遍阿里所有地区之后,他们最终选出了10个场址,并经过多番比较衡量,确定了“索麦”场址。这一场址顺利通过了审定,被定名为“阿里昆莎机场索麦场址”。
设计:
践行绿色机场理念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阿里则是屋脊上的屋脊。由于高海拔形成了高寒的气候,使阿里境内雪山重重,是名副其实的“雪域”,生态环境具有“原始、独特、敏感、脆弱”四大特点。如何既建成机场,又不破坏西藏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阿里昆莎机场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鉴于阿里地区的环境特殊性,民航局对阿里机场的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绿色机场”的要求,这就要求建设者们必须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环保工程建设原则,保护好这片神奇的雪域高原。
由建设集团员工组成的阿里昆莎机场项目组经过前期调研和实地踏勘,着重考虑了机场的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彰显“人、机场、环境”的和谐统一,将绿色机场的四个基本要素 “环保、节约、科技、人性化”作为机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由于阿里地区生态脆弱,项目组在机场污水处理站、垃圾转运站、排水管网系统、航站区绿化、防洪及排水工程、机场边坡处理、航站区绿化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尤其是在绿化方面,为了把阿里机场修建为绿色机场,项目组在航站区重要区域栽种了适合高原生长的红柳和班公柳,并把机场占用湿地处的草皮移植到航站区,达到了高原湿地生态保护的目的。
阿里地区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生态处于原始状态,为了维护这一生态环境,项目组不仅在选址及规划阶段充分考虑了噪声因素,合理规划了机场位置和航线,对建设场址附近零星散布的噪声敏感点均进行了有效规避或迁移,而且优化了阿里机场供排系统,合理处置机场运营中必然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
此外,项目组在阿里机场设计中还充分应用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借鉴当地以及青藏铁路成熟建设经验,采用精密导航技术(RNP技术)、污水再生回用、太阳能利用等科技化手段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
据了解,阿里机场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解决了全球第二海拔高度的高原机场湿地生态保护问题,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机场建成后,其相应环境工程也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部验收。
施工:
在实地踏勘中摸索前进
确定了设计理念,但在4000余米的高高原上建设机场却远比想象中困难。阿里一般上年10月初~次年6月初降雪结冰,而高原混凝土施工对天气要求比较高,因此可进行施工的工期十分有限。此外,阿里地区基础资料缺乏,几乎所有的资料都需要实地调查或核实。其中,确定机场设防洪水位就是显著的例子。
阿里机场场址附近有一条噶尔河,是对机场威胁最大的一条河流,但是整个噶尔河上没有一个水文站,这给跑道标高的确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为跑道的标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噶尔河的设防洪水位,也就是说,设防洪水位的确定关系到机场的安全和投资。
由于资料匮乏,项目组现场进行了洪水调查,走访了许多当地的常住居民,发现噶尔河的洪水水位变化比较大,这几年洪水大多集中在7月份,从而可能对场址有影响。
根据这一情况,项目组反复研究,并与当地水文水资源主管部门密切合作,对机场附近的河流进行了实际勘测,绘制水位流量曲线,查算出机场100年和5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位,并创造性地提出将岸堤设防标准由原来的以防冲刷为主改为以防漫顶为主,取消了大量的钢筋笼,仅此一项就节省工程费用约5600万元。
项目组的这一成果得到了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专家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察设计院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对未设置水文站的河流附近建设机场确定设防洪水位提供了依据,解决了无河流水文资料无法加快机场建设的问题。这一成果在西南地区的红原机场龙日坝场址附近的白河洪水位研究和那曲机场达仁场址附近的那曲河洪水位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