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建设 >> 正文

泸沽湖机场:打造“女儿国”中的绿色机场



2015-05-25   作者:刘玉琦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5月6日,清晨,滇西北的高山上,泸沽湖机场初见雏形;跑道上,施工人员正在打最后一层道面;航站楼里,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

  这座由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西南分公司(以下简称西南分公司)承担了全部设计工作的机场迎来了最后的收官之战。如果说泸沽湖是镶嵌在高原上的明珠,那么泸沽湖机场就是飞跃在山巅的云彩。

  这是一座神奇的机场——坐落于群山之巅,诞生于苦寒之地,却又与这些山、这些树融为一体,仿佛与生俱来就归属于此。

  这是我国机场设计的壮举——海拔3298米的泸沽湖机场属于高高原机场,且地处喀斯特地貌地区,是云南地区海拔最高、地质条件与净空条件最复杂的机场。

  据悉,泸沽湖机场有望于今年底正式通航。

  幸福机场:

  为了那片“神秘”的土地

  在泸沽湖边的落水村里,来自北京的姑娘海伦开了家小小的咖啡馆。说起即将落成的泸沽湖机场,她笑得很开心,“太期待了,以后回家肯定特别方便”。海伦告诉笔者,她3年前来到泸沽湖,从此便爱上了这片宁静纯粹的湖面,唯一的不便就是交通,“我每3个月回北京一次,都是坐六七个小时的大巴到丽江,再从丽江飞回去,有时候机票紧张,还得从丽江先飞到昆明,再从昆明转机回北京。慢的话,路上就得两三天”。

  泸沽湖地区位置偏僻,交通十分不便,无论是从云南丽江过去,还是从四川西昌过去,都需要走六七个小时的盘山公路。山路蜿蜒曲折,时有落石、滑坡等危险事故发生,地面交通费时且不安全,这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而泸沽湖景区所属的宁蒗县,由于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薄弱,亟须大力发展旅游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业就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宁蒗地区旅游资源很丰富,有狮子山、永宁温泉、万格火普等。当然,最负盛名的就是‘高原明珠’泸沽湖了。”海伦说,“但是现代人假期很短,交通不方便就不愿意来了。”

  正因交通不便,泸沽湖地区长期以来仿佛与世隔绝,被称为“未开化的神秘之地”。进入21世纪后,为了发展旅游业,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泸沽湖机场被提上议事日程。2009年,西南分公司承担了机场的全部设计工作。

  接下任务后,设计人员便开始了紧张又忙碌的设计工作。试验阶段,他们在荒无人烟的山顶一呆就是4个多月,丛林密布,气候潮湿,蚂蝗遍野,遇到下雨、滑坡、落石,则常常被困在山上,甚至一度断粮。

  艰苦的环境,却让他们越挫越勇,不仅实现了土石方挖填平衡的目标,还成功解决了道面冻胀、边坡不稳、地基沉降等诸多工程难题。

  “我们特别重视设计产品的质量。” 西南分公司总经理刘荣鸿说,“设计的每个阶段都会进行内部评审,遇到重大技术问题,我们会邀请专家进行讨论或者召开研讨会。此外,我们严格实行三级校审制度,每一张图纸都需要经过校核、审核、审定,方可出图。在施工阶段,我们也会在项目现场派驻设计代表,随时跟踪,有问题及时反馈,多措并举,保证设计质量。”

  泸沽湖机场的设计赢得了机场参建各方的高度好评。“泸沽湖机场设计报告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报告。”泸沽湖机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艾永健如是说。

  生态机场:

  不弃一抔土 不砍一棵树

  生态保护是泸沽湖机场设计首先需要实现的目标。泸沽湖机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地无三里平”。因此,机场场址选在山顶,属高填方工程。“泸沽湖机场地基处理的土石方量非常大,共有3000多万方,最大的填方高度有80多米。”机场设计项目负责人熊安蓉说,“这座机场最大的特色就是成功做到了挖填平衡,没有一点弃土,我们净空处理的土完全本场消化,填入飞行区跑道,没有影响原始的地形地貌。”

  为了实现挖填平衡的目标,设计人员一方面认真阅读地势材料,通过钻孔寻找合适的土石比;另一方面,在现场开展长期的试验段研究,从几十万方的试验段到百万方的试验段,历时一年多,针对不同的场区,不断计算场址的挖填比和压实系数,再逐个区域进行换算,得出精确数据,从理论上保证了挖填平衡。

  “除了计算挖填比和压实系数外,试验中,我们也在不断找寻最优的地基处理工艺,先后尝试了包括碾压、强夯、碎石桩等在内的工艺,密实地基处理,减少沉降风险,提高地基稳定性。”设计人员杨彪介绍。

  在将泸沽湖机场打造成生态机场的设计上,另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在场区内进行生态恢复。

  “在挖方区边坡,我们采用喷播绿化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这种方式在公路上比较成熟,但是在机场上还是首次使用。在填方区边坡上,我们采取格构覆坡的措施,达到边坡稳定与生态恢复的双重目的。同时,我们还设置了相应的排水沟和截水沟,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熊安蓉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特地保留了原有机质高的土壤,为了避免植被排异现象,我们利用原有机土进行了生态还原。”

  采访过程中,艾永健对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赞不绝口:“我们要把泸沽湖机场打造成生态机场,要让旅客从天上看只能看到一条跑道,其他地方都是绿色的森林,设计方案真正实现了红线外不弃一抔土,不砍一棵树。”

  科技机场:

  节能减排的先锋

  泸沽湖机场航站楼旁密密麻麻地堆着一些黄色的管线,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容积式换热器。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进行供暖。在采暖季白天太阳光照好的时候主要靠太阳能供暖,在采暖季夜间或太阳光照不好的时候,主要靠地源热泵系统供暖,两个热源可以进行联动。这种换热器就是冬天向土壤取热,夏天利用太阳能向土壤释热,从而收到热量取释平衡的效果。”西南分公司的设计人员林建平介绍,“这种技术在机场设计里面运用不多,我们算是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

  然而,这一新工艺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机场场址地处喀斯特地貌地区,溶洞很多。采用地热需要打很多管孔,设置竖直埋管换热器,若是遇到溶洞就将功亏一篑。因此,钻孔难度很大,废孔率很高。

  “溶洞地区看上去是平的,但是非常不稳定,这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林建平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将钻孔深度区间选定在65米~100米,并且采用上大下小的方法,尽量避开溶洞,基本解决了打孔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这一工艺已经经过中国科学院专家的两次检测,经论证完全符合项目要求。这一工艺一旦投入使用,每年将为机场节约70%的供暖能源。

  除了节约能源外,泸沽湖机场设计在减少污水污物的排放上也尽量做到世界级水平。“我们采用了先进的MBR膜生物处理工艺,一方面,剩余污物产生较少,保证了水质的稳定;另一方面,占地面积小,其高自动化的操作特性也非常便于今后的运用管理。”设计人员申基强告诉笔者。

  泸沽湖机场的另一个技术亮点是首次在西南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道面结构中采用“稀浆封层”技术。泸沽湖机场海拔高,冬季严寒而漫长,很容易导致跑道基层冻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请民航以及公路行业的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最后决定采用稀浆封层技术。”设计人员舒富民说,“我们在水稳上设计了1厘米左右的稀浆封层,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指标和验收指标。”据了解,这是民航首次在高寒地区使用这一技术,效果显著,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行业主管部门认为,今后可将此项技术在类似工程中进行推广。

  今年底,泸沽湖机场将正式投入使用,这片“东方女儿国”将掀开神秘的面纱,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摩梭女儿阿珠笑着对笔者说:“那时,我也能坐着飞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