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建设 >> 正文

首都机场中跑道大修:热关注背后的冷思考



2015-06-04   作者:王羽娟 周彤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荆雷 摄

  “首都机场拟定于2015年5月23日00:00至5月28日23:59关闭中跑道,实施道面大修工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官方网站。

  近日,关于首都机场中跑道维修的消息成为了行业及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输入“首都机场中跑道大修”字样,就可以找到61800多条相关消息。自5月7日首都机场发布中跑道大修公告以来,中国政府网、人民网、中国民航网、网易、搜狐、腾讯等200余家媒体相继对此进行了转载或报道,首都机场官方微博被转发240余次,首都机场很多员工的微信朋友圈内也不时出现转发或关注的信息。

  据了解,为确保首都机场在中跑道大修期间安全、顺畅运行,首都机场集团高度重视,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并且在施工期间组织运管委、新宣委、旅促会联合开展工作,对跑道大修情况进行时时关注,及时发布相关消息。经过6天144小时的奋战,31868平米的沥青道面大修工程于5月28日19点30分顺利完成并通过行业验收,提前恢复运行。期间,民航局十分关注此次维修工程,副局长王志清一行还专程前往施工现场进行了视察。

  我国共有民用机场202座,跑道211条(《2014年全国机场生产统计公报》中数据)。为何首都机场一条跑道的维修,会引起多方媒体报道、社会公众关注、机场管理和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

荆雷 摄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首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612.8万人次,占全国总量的10.4%,旅客吞吐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二;通航54国家和地区的111个航点,国内通航133个航点,已构成遍布全球的航线网络,在民航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都机场目前拥有三条跑道,此次维修的是中跑道。中跑道大修期间,首都机场整体运行保障能力有所下降。为最大限度降低跑道大修所带来的影响,首都机场集团自去年7月开始就进行了前期论证和深入细致的筹备,尽量缩短工期,确保维修期间机场安全平稳运行。即便如此,在大修期间,民航局空管局暂停了临时飞行计划审批;11家航空公司的航班被调减。其中,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四家航空公司就调减航班856班。航班的调减对旅客出行带来一定影响。据了解,中跑道大修首日,首都机场客流锐减4万人次。可以说首都机场的一举一动都会给民航业带来影响。

  事实上,此次跑道维修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了首都机场在中国乃至世界民航的地位和作用,也反映出中国民航在发展过程中,市场结构不平衡、枢纽布局不完善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近年来,首都机场航空业务量逐年提高,随之产生的空域资源紧张、航班时刻饱和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据了解,首都机场高峰小时航班架次为97架次,时刻资源的挖掘几近极限。航空公司也因此面临着申请航线难、申请时刻难的问题。如何解决运行资源短缺与旺盛的航空需求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一是补充和完善运行保障资源,提升首都机场运行保障能力。

  据了解,2014年,首都机场完成运输起降58.2万架次,这就意味着,平均每一分钟就有约1.1个航班起降、近25万人次旅客进出,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运行保障压力,对机场的承受能力也是一种挑战。事实上,首都机场早在2012年就已开始谋划运行资源补充的问题,实施了T2航站楼的改造工作,以应对捉襟见肘的局面。而从首都机场未来发展和多年来受到航班延误诟病的情况来看,建设第四条跑道也已经迫在眉睫。首都机场需要加速推进第四条跑道建设,以缓解运行资源短缺的局面,提升机场运行保障能力、提高航班正常率。

  二是积极推进新机场建设,进一步优化空域资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民航局、北京市及首都机场集团都十分重视空域资源的补充。2014年,北京新机场建设工程正式开工,一期建设4条跑道及1条军民两用跑道,70万平米航站楼,2019年建成通航后,可以满足72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的需求。届时,新机场与首都机场南北相对,空域资源将得到进一步补充和优化,也将为北京航空运输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此外,新机场还将有效带动就业、促进北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立足国家发展战略,以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为契机,推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4年12月12日,民航局出台了《关于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升京津冀地区航空保障能力和运输服务水平,全力推动京津冀民航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4年12月22日,京津冀三地机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进一步明确了三地机场的定位。今年年初,民航华北局提出将首都机场二三线城市航班分流津冀,以缓解时刻紧张的问题。2015年5月20日,首都机场集团正式托管河北机场集团公司,实现了京津冀三地主要机场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营。接下来,首都机场集团需要不断深化改革,腾笼换鸟,逐步向天津、石家庄疏解非首都航空运输功能和航班航线,优化客座率低、机型小的航班,在实现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的同时,解决区域民航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四是谋划民航长远发展,尝试构建多层级枢纽机场。

  立足当前是为了谋划长远。民航局已提出建设民航强国的发展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建设布局合理的机场网络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尝试构建多层级的枢纽机场,即国际枢纽机场、全国性的枢纽机场和区域枢纽机场。国际枢纽机场主要突出国际转国际的功能,全国性的枢纽机场主要突出国际国内的中转功能,区域枢纽机场主要突出国内干线城市间的中转功能。通过对机场进行功能定位,调整航线航班结构,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机场的作用,进一步满足旅客不同的出行需求,推动民航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条三公里的跑道可以连接世界”。发展民航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和整体水平,逐步实现民航均衡发展、协同发展。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