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都市区规划发布拟建铁路接驳江北机场
你的家乡可能纳入“大都市区”了哟!昨日,市规划局在重庆规划展览馆举行的第二堂“市民规划讲堂”上,200余名市民参观了规划展览馆后,与专家互动提问。并首次发布《重庆大都市区规划》,以后,“大都市区”内的区县,将在交通、产业、功能、空间尺度、空间结构五大方面一体化发展。
未来不仅可以开车走高速公路去周边区县,市郊铁路、城市干道等也将延伸,出行选择更多。客运方面,研究市郊铁路接驳江北国际机场,从合川、江津等周边区县乘飞机更方便;货运方面,“公路+铁路+水路”等多式联运,比如,铁路、公路无缝连接港口,通过“黄金水道”到达世界各地。
范围包括哪些?
主城区+12个周边区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何波介绍,重庆“大都市区”,是我市规划体系的一个新概念,包括了重庆五大功能区域战略中前三个圈层,即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
简单地说,主城区加上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这12个行政辖区,包括万盛、双桥经开区,今后都将成为我市规划的“大都市区”。
以前,各区各自规划,容易出现重复建设,或者道路建设时序不一致,出现断头路等;产业方面重叠过多等。因此借鉴巴黎、伦敦、东京等大都市区,制定了《重庆大都市区规划》,7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
“这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何波说,也是我市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落实五个功能区域战略的重要载体。
如何规划都市?
呈“一心多极网络状”
重庆大都市区将形成以山水、田园、森林等生态空间为图底,长江、嘉陵江、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主要交通廊道为发展轴带,“一心多极网络状”、高度一体化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主城区,由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组成,是我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载体,面积约5473平方公里。
“多极”指依托城市发展新区现有(城区发展起来)的12个行政辖区,包括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等,是承担主城区功能疏解、集聚新的产业和人口、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规模化城市地区。
“网络化”指由环形和多条放射状城镇发展轴,联结形成的轴带圈层网络化空间形态。
交通如何连接?
规划到郑州昆明长沙西安的高铁
重庆大都市区内,将以城市轨道、市郊铁路、铁路环线为骨干,各级换乘枢纽和场站为节点,组织客货运输。
客运方面,内部构建以城市轨道、市郊铁路为骨干的运输网络。正在研究市郊铁路接驳江北国际机场,以后从一些区县到机场,就更方便了。江北国际机场幅射周边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货运方面,推进客货分线,依托铁路枢纽环线和铁路外环线,布局涪陵、合川、永川、綦江等大型货站,疏解主城区货运压力,增强区域辐射能力。并且将使用“公路+铁路+水路”等多式联运,打通货运“最后一公里”,让铁路、公路无缝连接港口,通过“黄金水道”到达世界各地。
外部则是构建“米”字形的高速铁路,除成渝客专外,还将规划加快建设到郑州、昆明、长沙、西安等地的高铁,可以达到350公里/小时。
根据功能优化组合的需要, 城市发展新区分为五大板块。
铜梁—潼南板块: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承接主城区传统工业转移,发展电子配套、汽摩零部件、机械制造等产业,培育商贸物流、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
永川—大足—荣昌板块:重点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培育完善商贸服务、综合物流、职教研发等区域性服务功能,培育消费品、汽车、装备、电子等产业集群。
江津—合川—璧山板块:重点实现与主城区融合发展,承接主城区外溢的区域性服务、物流及科教研发功能,布局国家级产业开发平台,发展电子配套、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等产业。
主城区:突出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现代服务业、高端研发及创意产业。集聚高端服务业,布局金融商务、商贸物流、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电子信息、汽车和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的研发与总装基地,引导大型专业市场及物流设施向二环周边地区疏解,限制一般性制造业进入,并加快引导其向主城区以外转移。
涪陵—长寿板块:重点打造综合产业基地,引导化工、钢铁、装备、材料、汽车等产业集群发展。
綦江(万盛)—南川板块:重点打造资源深加工基地和重要能源基地,承接主城区外溢的商贸物流、现代制造功能,培育休闲旅游与文化交往功能,完善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和城郊休闲旅游业。
新闻纵深>
大都市区 如何与周边省市协调?
“为了发挥大都市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内陆开放高地的作用,引领周边地区对外开放,本次规划还重点加强了与四川、贵州等周边相邻地区的规划协调”,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何波说。
一是加强交通衔接,开行城际列车线路,构建与周边重点城市联系的城际铁路网。
二是加强产业协作,吸引周边腹地企业总部向大都市区集聚。
三是加强生态共治。
四是加强资源开发。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