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机场:2号航站楼露雏形 首次实现泥浆零外运
图: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钢构施工。记者徐能摄
国庆长假,正是大多数人休息,一家人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的时候。而54岁的金海生却和所有在宁波机场三期工程交通中心项目的建设者一样,仍然在工地上忙碌着。而且,这个国庆长假,他和班组还迎来了或许是一年中最紧张和重要的时刻———对地下数百平米范围内的混凝土支撑梁进行浇筑,紧挨地铁一侧土方开挖完成后,支撑梁垫层、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必须风雨无阻,日夜不间断地在48小时内全部完工。按照老金的话说:就是天上下铁也不能停。为什么这项工作这么紧迫呢?
机器人24小时监控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宁波机场三期工程交通中心的施工现场。交通中心位于栎社机场在建的T2航站楼与轨道交通2号线进出站口之间,未来这个占地5.28万平方米的两层建筑将与主体航站楼相容,旅客可以在这里换乘轨道交通从地下直接进出航站楼,同时可以进行公交、大巴以及出租车的换乘,成为未来宁波机场的交通换乘枢纽。
戴上安全帽走进工地,眼前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除了几个正在旋转的塔吊外,似乎没有什么人,和印象中热火朝天的景象截然不同。可再走近瞧却惊讶地发现:这里原来还有一个“地下世界”———在一个深达五六米、相互连通的偌大基坑内,成群的建设者和机械正围着地面上一圈圈的像“铁栅笼”一样的东西紧张地忙碌着。
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管理部部长朱成凯说,从国庆节开始,交通中心项目就进入了可能是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完成项目与轨道交通2号线间二道混凝土支撑,防止2号线车站本体及附属结构位移。根据技术要求,一旦一个小基坑挖开,就需要在48小时之内完成这项支撑工作,否则轨道交通运营就会遇到麻烦。因此这个假期,他们必须夜以继日地工作,而记者看到的“铁栅笼”正是工程所用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梁。
这个工程的难点在于:轨道交通2号线每天都要运营,而交通中心项目要在距离轨道交通车站附属结构最窄处只有1米之隔的地方,向地下深挖一个12米深的基坑。“往地下挖土难度不大,但如果不加控制,一墙之隔的轨道交通地下本体结构及附属结构发生位移,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按照地铁保护的要求,这个位移的安全值设定在7毫米。在施工前,轨道和工地中间的夹层中被放入一个自动监测位移的“机器人”,它24小时不间断地在夹层中巡回,不时向外传回实时的位移数据。朱成凯说,他们在施工时也是在不停地测试,发现位移到安全警戒值时,项目需停止施工并采取原地回填或其他加固抢险措施,如果钢筋支撑梁能在规定时间内浇筑完成,向基坑一侧的位移又会恢复原状,这个工作必须在48小时之内完成。
首次实现泥浆零外运
由于涉及到大量的地下工程,都需要打桩和向地下深挖大范围的基坑,打桩挖出的大量泥浆如何处理掉,填埋基坑的土方从哪里来?以往工程的做法是,将打桩出来的泥浆用专用车外运,这会造成道路负载、扬尘以及渣土综合处理的问题,而交通中心项目则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泥浆固化技术。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在全市重点工程中首次使用该技术。
泥浆固化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对建筑泥浆进行回收利用的技术。记者在另一处施工现场看到,打桩产生的泥浆通过专用管道被引至调节池,先由设备分离泥浆中的水分,然后向里面添加一种材料。大约1个小时后,分离机的槽中就开始陆续“吐出”像水泥颜色的饼状泥土。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泥饼”体积约为原料泥浆的三分之一。而产生的水经过检测,达到三类水质的标准,直接排放完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些“泥饼”的作用就更大了,施工现场这么多基坑,这些“泥饼”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将全部用于机场三期工程的土方回填,这样不仅确保了T2航站楼工程中产生的泥浆全部在工程现场处理、消纳,还实现了泥浆零外运、零污染。
T2航站楼“贝壳”已露出雏形
现在宁波机场航站楼仅有4.35万平方米,这是按照年旅客吞吐量380万人次设计的。而实际情况是,今年前9个月,宁波机场旅客吞吐量已接近550万人次,全年吞吐量将超过700万人次。除了设施陈旧,像十一、春运这样的高峰期,机场候机厅里被挤得满满当当,安检、值机柜台高峰时都要排起长长的队伍。
记者昨天在施工现场看到,机场三期工程地面部分建筑已经隆起,T2航站楼工程西侧已能看到一小部分圆弧状的主体建筑结构的雏形。这个建筑造型呈“贝壳状”,设计风格创意理念源于“海定则波宁”。新航站楼面积将为现有航站楼的2.5倍,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200万人次。未来,T2航站楼的一体化弧形屋面将延续T1的曲线元素,与T1长廊屋面自然相连,形成有机协调的航站区。在功能设计上,T1、T2国内功能区空陆侧均可连通,形成统一整体。此外,通过交通中心的衔接,T2航站楼还将与轨道交通2号线直接连通,旅客乘坐地铁无须中转就能直接在航站楼乘机、离开或换乘其他地面交通工具。
宁波机场与物流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波机场三期工程力争在2018年年底竣工。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