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人物 >> 正文

冯正霖:中国民航愿为亚太民航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2018-02-01   作者:吴丹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如今的亚太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而随着地区的快速发展,亚太地区更是成为全球民航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客运量和货运量在全球航空业中的占比均为最高。

  世界看亚太,亚太看中国。多年来,中国民航作为促进亚太民航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始终致力于发挥自身作用,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谋求亚太民航共同发展。

  1月31日—2月1日,以“共享 包容 协作 共塑亚太航空新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亚太地区民航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亚太以及全球36个国家和6个国际组织的民航事务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亚太民航合作发展大计。会议为何要选择在北京召开?会议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中国民航近年来与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有着怎样的往来与合作?未来中国民航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与亚太地区各国携手推动亚太民航的高质量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在会议期间对刚刚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后的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进行了专访。

  (冯正霖在亚太地区民航部长级会议上致辞 汪洋摄)

  记者:我注意到您刚才在致辞中提到,此次会议是围绕亚太民航事务召开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盛会。请您为我们解释一下会议的高规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冯正霖:我们之所以称之为高规格,首先是因为会议的级别高。此次会议是自国际民航组织1944年创立至今74年来召开的首次亚太地区民航部长级会议,它区别于已经连续召开了54届的亚太民航局长会议,参会人员的级别更高,在亚太地区民航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另外,马凯副总理在百忙之中专门前来参加此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民航业发展以及国际民航业界协同合作的高度重视。

  其次是因为会议的规模大。此次会议共有参会代表近300人,包括来自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各成员国以及英、法、美、俄等国负责民航事务的部长或民航局长,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等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国际民航组织高官和理事国的代表等,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

  还有一个原因是会议的活动多。此次会议不仅将聚焦航空安全、空中航行服务、事故调查、人力资源开发等事关亚太民航发展的普遍性、关键性议题进行发言、展开讨论,并通过《北京宣言》,而且还将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技术考察等,活动之多、之密集也是前所未有的。

  记者: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为何会选择在中国召开?您认为中国民航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航空运输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冯正霖:此次盛会能够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国际民航组织对中国民航的信任,我刚才在致辞中也表达了对阿留主席、柳芳秘书长的感谢。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互联互通是关键,交通运输是基础。作为基础交通支撑,中国民航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民航合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真正发挥了“先行军”的作用。

  与此同时,作为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中国民航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在寻求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谋求亚太民航共同发展。

  多年来,中国民航始终坚持持续安全发展,过去五年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和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保持双“零”记录。截至2017年底,全行业累计实现连续安全飞行88个月,5670万小时,创造了历史上最长的安全周期。

  安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民航连续30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过去五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12.2%、11.4%和5.5%,通用航空业务量年均增长9.3%。截止2017年底,中国民航飞机数量达到5500多架;中国颁证运输机场达到229个,其中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达到32个;航空运输企业达58家。

  在安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民航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通过实施民航航班临时航线使用、机场桥载设备替代飞机APU、民航机场地面车辆“油改电”等节能减排重大专项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质增效。仅2017年,就有34.1万架次航班使用临时航线,缩短飞行距离约1284万公里,节省燃油消耗约6.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8万吨。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2013年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会给亚太发展带来更大机遇。对于民航业来说也是如此,中国民航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民航发展需要中国。最近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统计:2017年中国民航对世界民航增长贡献率超过25%,对亚太民航增长贡献率超过55%。从这组数据来看,再结合我上面提到的中国民航近年来的发展成绩,可以说,中国民航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航空运输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影响力越来越大。

  记者: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共享、包容、协作”,为什么要确定这样一个主题?您如何理解这个主题?

  冯正霖:当今世界,生产力空前发展,我们其实并不缺乏解决问题的资源和能力,关键是一些现有国际合作的碎片化、排他性,导致我们难以把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共享、包容、协作的合作平台,把各方力量汇聚起来,有效整合资源。此次会议把“共享、包容、协作”作为主题,积极推动共建共享,打造合作平台,展现出了中国民航与各方谋求共同发展的决心,也符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核心理念。

  我刚刚在致辞中对“共享、包容、协作”的内涵分别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我看来,共享机遇意味着更加开放。从历史渊源看,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国家是中国民航开放航权最早的一批国家和地区;从当前发展看,近年来中国民航同东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大幅度扩大航权安排,2017年中国与东盟间货邮增速达到27%、旅客量增速超过20%,中国与澳洲间货邮增速超过30%、旅客量增速超过20%,这表明亚太民航合作的基础是开放的,大家都从合作中获益良多;从未来趋势看,预计未来15年,中国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2万亿美元,每年出入境旅游将达3亿人次,这无疑将为亚太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包容互动意味着取长补短。在满足航空需求的过程中,亚太各国探索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形态。举例来说,有的国家地理位置优越,已建成成熟的国际航空枢纽,中转便利;有的国家人口众多,航空客货运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好;有的国家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开发尚不充分,增长潜力大;有的国家低成本航空发展迅速,积累了丰富的运行和管理经验。这些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正是亚太民航发展的巨大优势,亚太民航只有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取长补短,把多样性和差异性转化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发挥各方的优势和潜能,促进区域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亚太民航共同发展注入更为持久的新动力。

  协作共赢意味着群策群力。我们应该看到,尽管亚太地区航空业正经历史无前例的增长,但仍普遍面临着安全风险日益严峻、基础设施滞后、空中交通拥堵、专业人员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比如说在航空安全方面,亚太地区经过国际民航组织普遍安全审计的36个成员国中,19个有效实施率低于全球65.4%的平均水平,两个国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面对这些问题,更需要亚太各国进一步加强协作,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为亚太民航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打造形成更加紧密的亚太民航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同迎接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此次会议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将取得什么成果?

  冯正霖:我在上面也提到了,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将重点讨论《北京宣言》,这个宣言的最终正式通过将是本次会议的最终目标和取得的最大成果。这是一个高级别的宣言,它在航空安全、空中航行服务、事故调查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表达了亚太民航各成员国的共同关切、共同立场、共同愿景,既是展望亚太各国致力于民航合作的政治宣示,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推动亚太民航发展的多边政策指南。阿留主席在刚刚发表的致辞中对《北京宣言》的意义也做了阐述,他认为这个宣言应该被看作是亚太民航之间高层互动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是各国对民航业安全和效率水平发出承诺的一个信号,也是帮助在双边或多边技术合作以及援助领域建立持久关系的一个工具。应该说,未来《北京宣言》将对加强亚太各国在民航领域合作,进一步促进亚太地区民航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作为连续多年的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中国民航近年来在国际民航组织的大平台上做了哪些工作?特别是在积极响应国际民航组织“不让一个国家掉队”倡议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冯正霖:“不让一个国家掉队”的倡议与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与中国民航的国际合作理念完全吻合。到目前为止,中国民航已经连续第五次当选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我们有义务带头履行国际民航组织的决议。多年来,中国民航始终恪守《国际民航公约》,忠实履行国际义务,重点围绕全面提升“一带一路”航空互联互通水平,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际民航组织“不让一个国家掉队”的倡议。

  这些年来,中国主动搭建了中国东盟航空区域合作平台、中国民航对非合作平台、中国民航对中亚合作平台等多个平台,推进中国民航在管理、技术、标准、产品和服务上与世界各国广泛合作。

  具体来说,在航权开放方面,截至目前,中国与1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其中亚太地区有27个国家;与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新西兰等国大幅扩大航权安排。

  在航线航班方面,目前中国市场上有50家国内航空公司和143家外国航空公司在共同运营,59个国家的134家航空公司每周安排7544个航班,自国外135个城市通航我国51个城市,仅亚太地区就有21个国家的65家航空公司开通至中国航线,每周有近7200个航班穿梭于中国59个城市与亚太地区92个城市之间。

  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以国际民航组织发起的“航空安全伙伴援助计划”为平台,积极开展对外安全援助。目前,中非区域航空合作计划顺利推进;民航局已与津巴布韦、塞内加尔、布隆迪等18个国家民航当局签署双边适航合作文件;推动东非航空安全监管署将中国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列为其接受的适航标准;与南非民航局签署了《民航安全合作意向书》;中非民航学院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组织召开了中欧航空安全年会,共同提升全球安全水平。

  在技术合作方面,中国民航参加了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技术委员会、航行委员会、航空运输委员会,约50名专家及顾问直接参与国际民航组织的政策与标准制定;积极支持国际民航组织改善空域管理,参加了东北亚地区空中交通流量合作组,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方案。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与中亚相关国家签署了5个机场建设项目合作备忘录,我国参与了老挝、缅甸、马尔代夫等国家机场建设项目的咨询论证工作,完成或正在进行老挝万象瓦岱机场扩建项目、老挝琅勃拉邦机场重建项目、尼泊尔博卡拉国际机场项目,中方承建的多哥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

  在人才培训方面,中国开展了对发展中国家民航专业人员的援外培训,截至2017年底,我相关民航院校共开展了航空安全管理、基础进近雷达管制、飞行标准等17个班次的培训,共计提供培训名额437个,实际培训305人,其中非洲74人。中国还先后为“一带一路”沿线近20个国家提供了360多个奖学金名额。

  在资金援助方面,仅2017年,中国就共向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安全基金、非洲航空安全全面实施计划、非洲人力资源培训、航空安保、航空环保、北亚地区运行安全及持续适航合作、安全伙伴援助计划、ICAO亚太地区分办事处等项目捐款共计人民币1028万元。

  记者:未来中国民航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亚太地区国家在民航领域的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民航领域的落实,发挥航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重要作用?

  冯正霖:下一步,中国民航的具体行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交流中国经验。我们将全面加强航空安全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经验,以国际民航组织发起的航空安全援助伙伴计划(ASIAP)为平台,积极开展对外安全援助活动,特别是充分运用目前已经搭建起的几个平台,共同提升全球民航安全水平。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适航审定双边合作,并在国际民航组织框架下,加强多边适航审定合作,推动互相接受设计国适航证件和审定结论,促进全球航空制造业发展。

  二是分享中国方案。我们将继续做国际民航组织制定国际航空运输政策与标准的积极参与者;继续为国际民航组织的各种合作组提供技术支持方案;中国民航的有关企业将继续积极参与非洲、南亚等地区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是提供中国服务。我们将致力于通过空中航行技术创新推动运行安全与效率提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空中数据与信息共享,协助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不断更新航行能力,提升地区航行安全;将继续加大对外援外培训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优秀的民航专业人员;将与国际民航组织及各成员国一道,共同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为全球民航发展提供“中国导航”服务。

  另外,我们还将全面加强航空运输国际合作,实行更加开放的航权政策,按照积极、渐进、有序、有保障的方式扩大航权安排,特别是着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空运输自由化和便利化,满足各相关国家和地区航空运输发展需求。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亚太第一、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我们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特别是为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发展提出新倡议与新设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我们愿与国际民航组织及各成员国一道推进更加深入的区域合作,为建设更加安全、高效、绿色、开放、和谐的天空而努力,为亚太互联互通、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