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人物 >> 正文

北京城建集团总经理郭延红:建一个让所有人点赞的新机场



2017-10-27   作者: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自2014年12月开工以来,北京新机场这个远期规划年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8万架次的“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的建设时刻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作为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工程承建单位的“领头人”,党的十九大代表、北京城建集团公司总经理郭延红就接受了《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记者的采访。她表示,北京新机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国家重点工程,关注度高,工期紧、任务重,作为工程建设者,一定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竭尽全力把北京新机场打造成全国机场建设的标杆,让所有人为北京新机场的建设点赞。

  总书记视察为施工建设指明了方向

  今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北京新机场建设,并将其定位为“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在对新机场主航站楼建设工地进行实地考察后,习总书记对新机场建设表示肯定,他要求每个项目、每个工程都要实行最严格的施工管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

  “总书记对北京新机场建设的最新指示为新机场的建设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为我们的施工建设指明了方向。”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郭延红仍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习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新机场时,两次评价航站楼核心区施工现场管理“井井有条”,“这让广大建设者更加坚定了把北京新机场建设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的信心”。

  用技术创新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谈及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最大感受,郭延红说:“报告让我感受特别深刻的,就是对技术创新的进一步肯定和部署。报告在谈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并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些都令人十分振奋。”她告诉记者,在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北京城建集团一直将技术创新贯穿始终,“我们一直把践行技术创新作为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在工程技术领域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这是2015年英国《卫报》给予北京新机场的定位。“能够被评为‘新七大奇迹之首’是因为北京新机场建设在很多方面都是史无前例的,难度之大无法想象。”郭延红表示,面对难题,北京城建集团一直注重发挥创新的灵魂作用,在施工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确保整个工程稳步推进。

  郭延红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按照规划,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是全球首座高铁从地下穿行的航站楼,建成后将有时速超过300km的高铁从地下穿过,震动问题不可避免。鉴于此,北京城建集团设计建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达18万平米的层间隔震层,大直径隔震支座数量达1152套,每一套隔震支座的安装工序就多达14道。隔震层的综合应用成功解决了高铁高速通过时对航站楼的影响这一世界级难题。

  80天完成18万平米的屋面网架提升——这是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工程建设过程中被攻克的另一个世界级难题。据了解,航站楼的屋面网架投影面积达18万平米,结构重量4万多吨,又大又重又复杂的屋面仅以8根C型柱为主要支撑,C型柱间距达200米,形成的空间能装下整个水立方。如何高精度地实现网架的吊装提升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难关。经过多次探讨论证和技术模拟,最终通过使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基于卫星定位的RTK技术、测量机器人和三维扫描设备等,仅用80天的时间就将屋面网架全部提升完成,而且合拢部位的安装精度达到了公分级,将钢结构相关安装精度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除此之外,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工程的技术创新还体现在紧密融入互联网技术以实现智慧建造方面。据郭延红介绍,北京城建集团将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引入到施工管理中;施工过程中采用测量机器人、激光三维扫描仪、施工环境自动采集仪、全自动应变温度数据采集仪等高科技装备,创新传统施工技术,提高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的保证能力,实现了建筑业的变革。

  采访快结束时,郭延红告诉记者,如今北京城建集团已经搭建完成了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的骨架,目前,正在为它“穿衣戴帽”,全面推进玻璃幕墙、金属屋面等的施工,同时,楼前高架桥、机电安装、二次结构砌筑、初装修等也在紧张有序施工。“未来,北京城建集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安全生产,坚持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全力建设好这个世界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单体机场航站楼工程,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郭延红如是说。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