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空港经济区可否撬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3-11-30   作者:程东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空港经济区(一些地方叫临空经济区)给诸多拥有机场的地方经济很多遐想,更被学界寄予了厚重的期望——空港经济或许可以成为撬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杠杆。

  本报记者通过到部分提出空港经济区地方调查发现,各地发展空港经济区的积极性都很高,全国已经申报了50多个空港经济区。

  但说实话,目前国内的这些临空经济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区别并不太大——除了比邻空港、有部分服务于航空业的产业外。某种意义上说,所谓临空经济区,很大程度上是以“临空”这个概念,行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实。

  即使空港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广州白云区在规划空港经济区的时候也承认,“商贸物流业虽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运输方式多依托铁路和公路,以传统特色为主,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特征不明显,与航空经济的关联程度不高。”

  实质上,空港经济区应该充分发挥“临空”带来的信息、资源等优势,比如,一些高端人才乘飞机抵达目的地后不用再转乘车辆到市区就可以开始工作,返程也非常方便;而一些附加值高、交货周期短的产品,如芯片、药品、快件等可以通过航空运输。

  当然,在广州,还有一个很大宗的商品与高新产业无关——每天,都有数万吨海鲜在广州空港转运、落地;每天都有数十吨各类快件通过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转运。

  但是,由于国内大多地方的大多数产业尚不具备条件,“临空”的优势也就只能被“闲置”。于是出现了很多地方的临空经济区,只见“经济区”,不见“临空”;或者因为城市扩张被迫搬迁到郊区的机场,再次被城区包围,机场与城市之间上演一个包围与反包围的竞赛……

  当然,这种观点或许有点狭隘。有部分专家就指出,临空经济区不一定就一定要与空港有关,只要是高新企业即可——哪怕其主要资源其实还是通过航海、汽运等方式配置的。

  从尊重客观现实的角度看,在临空经济区发展与空港关联度不高的产业,甚至地产项目或许是必经阶段,但是,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临空”优势,这些企业建在哪里都是可以的,名叫“临空经济区”还有什么意义?

  这或许也回答了国家有关部门至今还没有出台有关政策的原因,在临空经济区缺乏真正成功、可以复制的案例的时候,盲目出台政策是一种冒险,而且,再完美的政策设计也容易落空。

  但对于空港经济区我们或许应该更加乐观,毕竟,中国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高新区、开发区等概念也已经不再让人惊艳,空港经济区至少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从长期来看,部分地方的空港经济区或许真的可以在野蛮生长后修得正果,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这些突破口从一个个点,最终连成一条线,或许就可以真正实现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梦。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