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维权不该让乘客总冲在第一线
日前,青岛机场某国外航空公司办事处被维权的乘客围得水泄不通。原因是这些乘客原定于11月26日从青岛出发,由于飞机故障导致航班延误,耽搁了1天才起程,使得10天的欧洲旅行变成了9天。围堵事件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才结束。
在此次维权中,乘客的要求不无道理。花了高额旅费,却因为飞机故障推迟出发,让10天的旅行“缩水”成了9天,无论如何应该有个说法才对。本应在制度上非常完善的该航空公司应该感到遗憾,在飞机故障导致乘客权益受损后没能及时应对。但同时,我们同样应当思考,刚刚结束长途旅行的乘客来到航空公司办事处围堵的时候,旅行社在哪里呢?是不是所有乘客利益受损的事件,都必须采取围堵的方式才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在整个新闻中,我们只看到出发前乘客要求提供延误证明,返回后乘客要求该航空公司赔偿,完全看不到旅行社从中协调的身影。特别是航班延误发生在出发的时候,既然旅行社已经得知了航班延误,为什么在整个旅行期间没有作为,而是等乘客结束旅行后去航空公司办事处门口讨说法呢?笔者认为,在本次堵门维权中,该航空公司不仅负有相当的责任,相关旅行社同样难辞其咎。
由于天气、机况等因素影响,航班延误时有发生。既然如此,航空公司针对飞机故障等意外情况应该有预案。一旦发生依照预案进行处理即可,断然没有需要堵门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旅行社也应有所准备,除了调整行程外更应该积极协调。制度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各方面的配合,如果只将上一步推到下一步,则会让维权乘客对相关单位的信任进一步降低,甚至陷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思维怪圈,让堵门行为成为交涉常态。
因此,在关注航班延误赔偿问题的同时,更应当反思要建设怎样的完善制度避免这种维权形式的出现。只有制度完善,才能避免维权时乘客总是冲在第一线。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莫让机场成“鸡肋”
- 下一篇:观察:通航之火还须政府添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