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神农架机场不公示环评”是权力傲慢



2013-06-28   作者:朱四倍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3版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2009年2月18日,神农架机场正式奠基,投资总额高达10亿元,计划今年10月1日正式通航。然而十天前,湖北某媒体一则名为《原始森林山顶打造华中最高机场》的报道中提到这一机场“削平了5个山峰、填平数百个溶洞”,引发社会的环境忧虑。质疑声中,当地政府却一直不愿对外公布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6月25日《北京晨报》)

  “神农架拒公布机场环评报告”撩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而“先通航再给说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胡扯”,一方面表明神农架机场建设项目是把环评当成了形式,另一方面是对民众环境权的漠视。当前,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思维模式下,不少地方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大量漏报、漏批现象,审批把关不严,环评执行率不高,加上个别地区奉行“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的违法逻辑,让环评工作处于步履蹒跚之中。神农架拒公布机场环评报告就很像这样的例子。

  “确实有环评报告,但现在给不了你”和“肯定有,否则这么大个项目没有环评报告能上吗”的话语,除了让公众体会到权力者傲慢和高高在上之外,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权力者的“泼皮”姿态——“公众没有察看环评报告的资格,有也不能让公众知晓”,如果要看,也要等到“通航典礼”之时,言下之意非常明显:到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公众知道了又能如何?

  在神农架机场建设项目引发公众环境忧虑的当下,如此做法,不仅是在遮蔽公众的知情权,更在一定程度上变相阉割了“环评”存在的实际价值。“先通航再给说法”是对环评的变相绑架和裹胁。环评被既成事实所绑架的事情并不少见,最终造成只能对减缓环境损害提出建议,环评成了补救工作而非预防手段。“先通航再给说法”明显有着这样的意图,试图以既成事实倒逼环评。这也是口头上表示有环评报告却不愿意出示的重要诱因。

  “先通航再给说法”的怪论,与我国对环评违法行为缺少责任追究有关。也正因为缺少责任追究,才导致质疑声音不被重视。有专家认为,“是大手笔的建设还是大手笔的破坏都很难说”,只是这样的质疑声在长官意志之下显得微不足道罢了。难道我们真要等到“大手笔破坏”到来时,才能醒悟吗?

  一个能得到充分执行的环评制度,才能对环境治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环评信息的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前提。不少事件正是由于公众参与的缺位,才影响了环境公共决策的正当性,也让政府付出了相应的成本,厦门PX事件的教训不值得汲取吗?难道非要等到民怨沸腾时才让知晓吗?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