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航成为民资投入的"高地"
近年来,与温州机场一样,国内很多机场相继进行了改扩建工作,动辄投资上亿元、几十亿元甚至更多。这么多的建设资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地机场和当地政府。如果向政府“伸手”,那么机场省了心,政府就烦心,因为就大多数地方政府如今的经济状况而言,确实负担过重;而如果机场自筹资金的话,处于目前的盈利阶段还好,未来一旦开始还本付息,企业的压力剧增,甚至会把机场带上亏损的道路。
近年来,国家和民航出台多项政策和举措,积极引导民企投资民航业,但鲜见民企在投资机场建设方面有实质性动作。机场业对民资开放有时像个“玻璃门”, 看得见,进不去;有时又像个“弹簧门”,进来了,又弹出去。
究其原因,要让民航成为民资投入的高地,民航就要破解这“二门”现象,其关键之举是如何真正让民资进得来、有钱赚。2005年、2010年,国务院先后颁布关于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民航局率先出台实施办法,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保证民间资本享有公平进入行业的机会。
好的政策需要有好的措施才能操作,需要有好的项目才能落地。在此背景下,温州机场勇敢跨出一步,把“看得见”又“有钱赚”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拿出来向民资开放,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通过政府引导、国企搭台、民企唱戏的形式来化解建设资金紧缺难题,有利于激发出民营资本在民航领域的活力。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大型枢纽机场再度崛起
- 下一篇:海外廉航“多拉快跑” 春秋航空复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