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民航业需适应共享经济大潮



2015-08-06   作者:张巍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最近两三年,有一类互联网应用在美国与中国两大经济体内几乎同时崛起,火暴异常。美国是Airbnb、Uber,中国则是滴滴打车、快的打车。

  第三方数据也表明,这类打车软件已经占据了在线出行平台O2O(网上到网下)入口至少70%的流量,每天能产生近1000万个订单(含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仔细研究这类公司的发展逻辑,不难发现,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其实是互联网思维引领下的“共享经济”模式。

  “共享经济”是指民众公平、有偿地共享一切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在发展中会更多地使用移动互联网作为媒介。本质上,共享经济是对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不仅车辆可以共享,房屋也可以共享。全球在线房屋租赁网站Airbnb的估值已经超过250亿美元。再比如,开发智能硬件产品和阿里影业娱乐宝采用的“众筹”,翻译工作采用的“众包”等商业模式,同样是采用了共享经济模式。

  而作为传统服务行业的民航业,是否能在这场共享经济“盛宴”中获得一些启示呢?下面,笔者将分三个层次对共享经济与民航业的融合进行一些梳理和探讨。

  首先是平台共享。相信你对互联网上免费的新闻、杀毒软件、搜索引擎等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其实,这些免费产品都是共享平台,对使用者免费,对利用者收费。客户在享受免费产品的过程中,广告商已经把想要传递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对于民航而言,可以借鉴这一方式。为旅客提供免费WIFI,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共享平台突破口。试想,旅客无论走到机场的哪个角落,甚至是乘机过程中,都能享受到免费WIFI,相应付出的成本无非是偶尔看下广告,想必不会拒绝。纵观国内,虽然已有部分机场提供了这种免费WIFI服务,但仍存在不成体系、不成规模、缺乏统一运营等问题,用户体验并不太好。部分航空公司也初步实现了机上移动互联,但受制于前期需要投入资金较大、收费高、带宽受限等因素,要普及并商业化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其次是用户共享。微信这一社交软件的普及使共享经济从“平台共享”向“用户共享”转化。目前,航企、机场都在努力推广服务号、订阅号、企业号,不仅使企业免费获得了旅客关注,用户也从单纯依赖某一个平台(携程、去哪儿等商旅平台)过渡到可以“直连”商家的产品或服务,获得了便利和实惠。例如,今年6月初南航在国内推出了会员最低价保障政策,通过南航官网、微信、客户端购买的机票如不是最低价可以提出申诉,经核实后可获赠面值为2倍价差的机票优惠券。

  最后是产品或服务共享。产品或服务共享是共享经济的高级状态,包括生产共享和消费共享。众所周知,机场的停车费非常昂贵。而国外有一家公司名叫FlightCar,它的运营模式是这样的:当注册过FlightCar服务的车主把自己的汽车留在机场并乘坐航班飞走后,该公司会把汽车租赁给另一位飞抵机场的用户。车主不用再为闲置汽车支付停车费,而可以从租用其汽车的旅客那里获得报酬,FlightCar则从中抽成。FlightCar会为每辆汽车提供100万美元的保险,并会在归还汽车前提供免费洗车服务。如果国内机场能够引进第三方来运营这个项目,将是民航产品服务共享的一次突破。另外,航空公司在开辟新航线之前,也可以利用众筹概念来进行机票销售。

  “共享经济”已经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传统经济秩序正在经受着不断的冲击。可以预见的是,消费者和供应者的界限将变得更加模糊,各种潜在生产力也将获得更为深层次的激发,最后势必演变成一种进化趋势,逐步形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裂变的良性商业生态。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