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机长和乘客何必“弱弱对决”
核心提示
有时候,身处一线的机组人员成为“空怒”的发泄对象,其实也与服务观念落后有关。航空公司不能在乘客有知情权的时候保持沉默甚至冷漠,通过制度化的信息传递和人性化的服务跟进,既可缓解乘客的空怒,也能有效分解机组人员压力,减少本该“同舟共济”的一机人众的不必要对立。
厦航一机组因拒载一位辱骂机组人员的12岁女孩,被内部通报,被外界争议。机长权力是否滥用,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直至昨日,厦门航空通过其官方微博对外回应称,尊重机长在飞机上的最高处置权。这样的原则必须坚守。原因很简单,不因为机长的专业无懈可击,而是飞行安全不容有失。
机组人员的精神状况,一直是极为重要的飞行安全因素。1982年的日本航空350号航班空难,1999年的埃及航空公司的990航班空难,2013年莫桑比克航空公司TM470航班空难,它们的发生,都被怀疑与驾驶员个人原因有关。2014年3月8日MH370失联,据调查“飞机上的某个人”关闭了通讯系统,并大幅改变航向……即使真相还未被证实,但人为因素已呼之欲出。2015年3月24日,德翼航空一空客A320坠毁,副驾驶“谋杀”一说被最终锁定……在不能及时判断正误的紧要关头,尊重机长的最高处置权,其实是为了乘客的安全。
尊重机长的最高处置权,也不失为一种搁置争议的策略。110出警处理民事争端,不能现场解决的,都会移送派出所。这个过程堪称冷处理,可给冲动双方留下更多缓解情绪和冷静思考的时间,为促成争端的理性解决提供空间。飞行争端比地面争端危害更为巨大,尊重机长的最高处置权,可保安全飞行第一,将争端合理后置。在该不该拒载小孩这个问题上,尊重机长的最高处置权,对更多乘客的通行效率和安全出行而言,更为有利。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预计,2015年,全球航空旅客人数可达35亿人次,但飞行员的精神状况总体上却有些堪忧。过去5年,英国有350名飞行员因精神疾病被暂停飞行执照。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也曾对1123名飞行员进行调查,发现民航飞行员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一般成人。全球都在想法从技术上增加驾驶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但谁都知道,若机组人员中有人决心干扰飞行,其他人几乎没办法控制。所以,有效缓解飞行员的精神焦虑,尽量转移他们所承受的过多压力,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航班晚点延误的出现频率不小,原因众多,有空中管制,也有航空公司和机场方面的原因,但多数情况其实是航空公司尤其是机组人员无法克服的。客观说,上述情况发生,机组人员和乘客都是受害人或受损人。有时候,身处一线的机组人员成为“空怒”的发泄对象,其实也与服务观念落后有关。航空公司不能在乘客有知情权的时候保持沉默甚至冷漠,通过制度化的信息传递和人性化的服务跟进,既可缓解乘客的空怒,也能有效分解机组人员压力,减少本该“同舟共济”的一机人众的不必要对立。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