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企PK票代 还有低价机票买吗?
导语:常在网上买机票寻优惠的朋友们注意了:三大国有航空公司提升机票直销、降低代理分销的战略又有新动作!近日国航发出通知:规定代理人不得在网络平台发布低于国航官网票价2%的机票,否则将被罚高额违约金。
是什么挑起航企与票代的PK?这场PK,会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本期热点看透透,带你探秘网购机票背后的利益博弈。
“低价票”血拼?航企不干了!
比起航企,票代似乎在网络上占领更大的份额,甚至时有“低价票”出现,“秒杀”线下直销。这种情况下,航企自然不乐意了——
近日,一则国航华北营销中心向全国各代理商推送的《关于规范网络平台国际机票销售的通知》在业内流传,发布五项关于网络平台的销售规定和七条处罚标准。
这些规定和处罚标准中包括这些:
其实,从去年开始,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就在逐步取消对机票代理的佣金返点。
你秒过1元机票吗?
大多数人是怎么买机票的呢?一组2013年的调查显示,网上支付纯电子机票早在两年前就成为消费者购票的首选。
机票网络大战早已拉开“战局”,航企也早已意识到这一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下,各种“低价票”应运而生。在线旅游网站搞“返利”、航空公司官网推“1元机票”……看起来硝烟四起,可消费者们却乐开了花。
怎么才能占据更大的主动权呢?以上变化成为航企变革的强大诱因。
肥水怎能流外人田?
有人会说,票代网络销售机票一直以来不是都好好的吗?怎么就“惹着”航企了呢?归根结底,无非下面这两大原因:
①降低成本
航空公司向分销商支付的机票代理费不菲,2014年仅国航就付出销售代理以及系统使用费40亿元。因此,航空公司试图通过降低佣金、扩大直销的方式,降低机票销售的成本。
以海航为例,构建直销渠道电子商务平台之后,每年能够节省3000万元左右的成本。销售比例的扩大足以说明这一点:
②有技术有条件
21世纪是全民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技术手段日益完善,也让航空公司实现官网直销的客观环境成熟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
一块蛋糕就这么大,航企要在网络直销渠道收回主动权,势必有人欢喜有人忧。
目前多数航空公司还对大型代理保留“售后返现”的制度,即代理必须完成航空公司规定的一年销售任务,才能获得航空公司的奖励。
但是对于此前没有售后返现、仅依靠航空公司售票返点的中小代理而言,则面临着倒闭。
羊毛出在羊身上。面对已经到来的代理费“零时代”,票代们纷纷计划以类似火车票的形式向消费者收取服务费。
案例:
今年6月11日,四川航协通过决议,允许机票代理人向客户收取每张机票30至60元服务费,或按照票面价格收取3%至10%的服务费。青海、海南、北京等地区的票代协会等组织也出台了类似的决定。
据悉,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部分机票代理商已开始向客户收取服务费,金额20元或者30元。
不过,航企似乎不必高兴地太早,票代也并不是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扩大直销比例、降低对机票代理商的依赖,是航空公司降低营销成本的集体举措,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市场验证,至少目前代理人销售市场份额70%以上的地位是未变的。
此外,即使航空公司降低代理人返佣,增加自己直销渠道,自身另外其他成本肯定会增加,比如客户维护、售后服务、软硬件提升等,而这些恰恰是航空公司方面不擅长或无暇顾及的。
网络平台长期经营的客户基础和积累的丰富经验,都是航企官网做不到的。
大型在线旅游网站其盈利模式和中小机票代理商不同,它们为客户提供保险、酒店、景点门票、机场接送等一条龙服务,服务费也就打包在了增值服务中。这些附加服务,也是航企短期很难达到的。
在便捷度上,乘飞机人群大都为商务人士,群体变动性不大,而公司或个人不太可能挨个查航空公司机票,这对他们来说耗费的时间精力成本太大,多数人会选择代理商系统来订票。
(来源:新华网、经济观察报、海峡导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
结语:从上可知,航企要真正制胜票代,仅靠提升直销比例还远远不够。但直销能使航企进一步掌握客户出行习惯、消费习惯等重要的大数据资源,为以后发展后续增值服务提供可能。在这点上,提供票代服务的网站才更应有危机感。
从消费者而言,其实并不需要过于担心这场PK,航企和票代二者的博弈,最终势必要以更大的便捷性来吸引消费者。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机票“限折令”为何不合时宜?
- 下一篇:无人机的市场开发会否陷入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