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致票代:因机票而生,因提直降代而亡



2016-04-08   作者:高欢  来源:亿欧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图片来自“123RF图库”

  在1990年纸质机票流行的时候,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大一部分旅客无法了解到民航的信息,机票销售主要靠的是各民航体系的自营点,但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竞争也日益激烈,单靠自营点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的需求了,这个时候,机票代理商(以下简称“票代”)应运而生,并如雨后春笋般地逐渐发展起来。

  票代公司的辉煌

  票代的出现给航空公司的机票销售开辟了新的道路,那个时候票代一手牵着航空公司,一手牵着旅客,基本上掌握了所有旅客资源,以至于航空公司都无法拿到乘客的电话号码,可以说当时的机票售卖由票代完全掌控,因此航空公司也把票代当成了香饽饽,据了解,票代的佣金是每张机票国内航线3%、国际航线5%,加上近5%的返点及部分机票几十元到一两百不等的加价,那个时候对于票代来说,每天赚个几千元都是很轻松的事,所以就由一级票代滋生出了二级、三级票代,因此在航企的改革中,最先倒下去的就是最底层的票代。

  民航新政对票代的影响

  据亿欧网了解,2008年国家取消了机票代理费统一收费标准后,机票代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3%的代理费和完成一定的售票量后航空公司给予的销售奖励,这就是业内所说的“3+X”制度。票代们依然拥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行情依旧火热,我并不知道那时候的他们是否会预料到自己的命运,是否为自己准备了退路。

  自2015年7月1日以来,国内各大航空公司不断下调机票代理费,从3%下调到2%,再下调到1%、最后到0,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实现了机票代理费归零,代理人零佣金这个概念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机票代理市场,为了降低自身成本,多家航空公司实行了代理人零佣金。零佣金的推出,给票代公司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票代公司的现状

  据中航信发布的“航指数”显示,目前,国内有中航信票务代理资质的代理商1万家左右,挂靠型代理商约十万家。2013年,国内80%的机票被400位代理人掌握。2015年,80%的机票被200位代理人掌控。航空公司的直销比例也从几乎为0达到了现在的30%左右。业内有预测称到今年底票代可能从1万家减少到200家左右,也就是说有将近98%左右的票代将会被淘汰。虽然是预测,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票代目前的处境着实堪忧。

  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

  从移动市场来看,2015年12月在12.8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有将近4亿用户与移动旅游相关,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攀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的分享和使用,当移动互联网与旅游结合起来的时候,就实现了1+1>2的效果,各大航空公司也想借着这股热潮重整航空市场,一是为了完成国资委的提高50%直销的指标,二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抢占高地。

  票代公司生存危机

  今年3月份,国内媒体和业界人士都在传播一家机票B2B平台决定暂时退出行业的消息,重点是这家平台并没有什么名气,而且规模也不大,却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可见票代们都如惊弓之鸟一般,密切注意着行内的一举一动。

  而且今年2月民航局下达了六号文件,各航空公司积极响应并纷纷公布新政策,国航要求定座和出票由同一家代理人完成,这就意味着不能再有二级三级代理进行分销,如果所有航空公司都执行这一政策,那就是一场大屠杀,二级代理和机票B2B分销平台如果不转型的话,那最终的结果就是关门大吉。此外国航、南航将机票价格打印在登机牌上,代理人无法再加价售票,票代想借提高票价来换取利润的时代似乎将要终结,近期南航公布的新规定中将代理手续费统一为按航段定额支付,这一新规将缩短票代之间的返佣差距,票代行业将趋于扁平化。

  现在的票代公司早已不像早些年那样门庭若市,因为利润空间不断缩水,众多的票代公司现开始缩小店面,减少人员,规模较大的票代公司开始转型,维护大客户获得稳定后返佣金,转型差旅公司发展全产业链,拓展国际机票业务,而这也是目前票代公司的主要出路,还有一部分选择转行做旅游分销、互联网等其他行业,还有一部分票代公司已经关门大吉。

  90年代的光鲜艳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支离破碎,因机票而生,因提直降代而亡,票代也算是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成长过来的一代产业,航企在变,票代要想继续存活下去,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求变求新。航企与票代的博弈一直都在继续,最终将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场,亿欧网会持续关注。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