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海关索贿专盯中国人只因风险低



2016-05-06   作者:杨国栋  来源:红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5月2日,一群以川渝游客为主、从成都赴越旅行团游客,在越南芽庄机场出境时遭遇索要小费,继而发生冲突并遭到越南边检暴力对待的情景,被一位宜宾游客记录了下来。记者采访多位亲历者和业内资深人士得知,中国游客在诸如越南等国出入境时被索要小费的情况绝非个案,且该现象存在已久。某些边检人员索要小费的对象几乎是特定的,那就是中国游客。“除了对方自身的原因,这种现象也与中国游客和领队不愿惹麻烦、宁愿花钱消灾、息事宁人的做法有关。”反观西方游客,面对索要小费,他们会理解为这是政府人员在索贿而坚决拒绝,有时还会上升为外交事件,令对方十分被动,所以一般不会去“招惹”西方游客。(5月4日《华西都市报》)

  联想到最近媒体报道的专门针对中国团体游客的日本免税“黑店”,看来,在海外频频“爆买”,对当地经济贡献不菲的中国游客,显然在一些国家并未获得应有的尊重。没有当上帝的感觉不说,还经常被当成“凯子”宰。而当地政府部门、执法机关的态度更令人愤怒,装聋作哑、推诿塞责之外,甚至还会公开敲诈和行抢。出国旅游本是开心事,但这些遭遇,却让中国游客开心不起来,很多人因出门在外,担心自身安全,往往会在对方的威逼利诱下选择妥协,花钱买平安。殊不知,此举只会更刺激对方的贪欲,让其在面对中国游客时更无顾忌,也让更多中国人沦为受害者。

  中国游客成为敲诈和行骗的主要对象,除了一些国家腐败猖獗,公务员平时的敲诈勒索和受贿收入远超正常工资外,恐怕与中国游客普遍选择息事宁人,不愿多作抗争,导致敲诈或行骗容易成功,没什么风险和后患也有很大关系。加上中国游客喜欢携带大量现金,而不是和西方游客一样主要使用信用卡消费,借检查为名敲诈、盗窃、抢劫,不仅能榨取更多油水,也不容易留下把柄。如果面对没什么现金的西方游客,总不见得递上个刷卡机让对方付钱吧?

  消费习惯要改,少带现金以减少损失,面对公然敲诈或行骗的国外腐败官员和不法分子,也要勇于抗争,除了要求领队、导游主动与对方交涉,拨打当地报警电话或执法部门电话求助并吓阻对方外,也要积极联系大使馆、领事馆或是当地有影响的华侨团体。寻求帮助的同时,让对方产生更多顾忌,不敢胡来。留下相关视频、音频以备售后索赔、交涉,也是必要步骤。否则,难免总是被人当软柿子捏。特别是海关或警察索贿,毕竟是执法部门,不可能像强盗一样完全撕破脸,事情闹大了或是成了外交纠纷,丢的是国家的脸,对当事人不可能毫无影响。轻则被上司警告、处分,重则要丢饭碗,甚至进监狱。

  但越南边检暴力对待中国游客、日本免税“黑店”专黑中国游客事件中,受害人都曾与当地中国大使馆、总领事馆联系,事情却并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像日本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就是中国游客屡屡受骗的原因之一。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领事部曾就此事多次与日本消费者厅、观光厅等部门协商,但得到的答复是清一色的“无能为力”。这不能怪驻外使领馆不尽力,作为驻外机构,其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面对傲慢且护短的外国执法部门,也许大使馆、总领事馆的抗议还很难打断这条众多人从中获益的腐败链条。

  这就需要外交部、国家旅游总局等相关部委采取更为有力的手段,按外交对等原则解决,包括但不限于提高签证收费、采取贸易制裁措施、对侵害中国游客较多且证据确凿的犯罪分子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国际通缉令等。如果光是“以理服人”,面对无耻到早已不要脸的对方,怎么有效保护中国游客的合法权益?如果外交部门也和中国游客一样打电话投诉,没结果就放弃,那这种领事保护显然意义不大。

  旅游黑名单不能只纳入不文明的中国游客,多次的行骗中国游客的国外景区、旅游点、购物点,也要纳入黑名单,禁止中国旅行社带团进入。同时,国家旅游局发旅游警示时不能只限于安全形势复杂敏感的地区,那些对中国游客不友好的地方,同样要发布旅游警示,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甚至完全禁止赴当地旅游。反正当地如此对待中国游客,不友好的姿态早就摆了出来,没必要花钱给自己添堵。世界上可旅游的地方多得是,为何要花钱买委屈?

  也许,中国游客数量的下降甚至完全消失,旅游收入的锐减和越来越多的失业人口,能提醒当地政府,如何善待中国游客,而不是把自己当成海盗,肆意对游客行抢。两国关系要正常发展,也不能靠一国单方面的让利或让步,这非但无法赢得对方的尊敬,反而可能因被视为软弱可欺而面临更多的损失。有来有往、坚持对等原则,才是国与国关系正常发展的前提。外交为人民服务,首先就要让国民在海外不受欺侮。这显然不是驻外大使馆、总领事馆的一纸抗议或投诉就能做到的,需要有关部委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中国的海外投资、保护中国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