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应在批评声中发展
民航是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业,自然而然就处在了被社会监督之下。中国民航的服务水平不管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通过多年的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民航使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机龄平均也很短,新建和扩建了大批枢纽、干线、支线机场,管理和服务的理念也日益同国际接轨。但是,与国外先进航空公司和机场的服务水平相比,中国民航还有差距。这里既有整体国民素质的差距,也有管理水平的差距,还有体制不同带来的问题。因此,民航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也属正常现象,关键是民航如何对待来自社会的批评。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自家关上门不管怎么批评都行。民航没有哪一家单位不重视存在的问题,不下大力气解决问题的。但是一旦社会上有公开批评的报道,很多领导就坐不住了,立即启动危机公关,力图将报道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他们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社会上没有针对民航的任何批评报道。
其实,这是完全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没有社会舆论监督和批评是不利于民航发展的,因为旅客是感受服务好坏的最直接体验者。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是“耻辱文化”,在公众面前丢脸的事情谁也不愿干。比如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遭到社会的普遍诟病,在此压力下,民航各单位都不遗余力地下大力气解决延误问题。虽然离社会要求尚有差距,但是正在逐步改善。
世界发展的经验证明,不论是一个政府还是一家企业,监督仅来自内部是不完善的,有效的监督必须建立在外部。人们还有一句常说的话叫“我们欢迎善意的批评”。其实,尖锐的批评更一针见血。因为善意的批评可能常笔下留情;而尖锐的批评则咄咄逼人,不留半点情面。每一位民航人,尤其是民航的各级领导都应有倾听不同批评声音的胸怀与气度。
过去不管是发生空难还是遇到服务问题,针对来自社会上的批评,我们习惯的做法是赶紧启动危机公关,和各大媒体做好沟通,尽量减少批评稿件,其实这种做法并非上策。在这样一个信息和网络发达的现实社会中,是封不住各式各样的舆论批评的,而这也不是正视问题的正确选择。哪个行业没有问题呢?接受批评,坦诚道歉,认真改正,一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谅解。
什么时候航空公司的航班上和各个机场里配发的报刊杂志上有批评航空公司或机场的报道了,就说明民航面对批评的态度变得更加成熟。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日媒:中国将成为飞机产业“第三极”?
- 下一篇: 碳排放交易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