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机场:上半年平均航班放行正常率为90.90%
不久前,从哈尔滨飞往广州的张先生因前站航班延误,他的航班预计要延误1小时。到达登机口后不久,广播通知等候的旅客从远机位更换到近机位登机口。随后,该航班迅速组织完成旅客登机按时起飞。这是哈尔滨机场通过系统谋划、精细管控,提高航班正常性的一个缩影,也是黑龙江机场集团学史力行、践行“我为民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哈尔滨机场努力消除空域资源、保障资源紧张、复杂天气频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运管委组织协调作用,全力提高航班正常性管理水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哈尔滨机场平均航班放行正常率为90.90%,为哈尔滨机场增量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为国际枢纽建设打开了发展之门。
系统谋划 精细管控
哈尔滨机场机坪布局狭长,现有停机位82个,其中近机位(廊桥机位)只有19个。这些“先天不足”导致本场航班靠桥率相对较低,远机位保障耗时长等问题,降低了航班保障效率。同时,空域资源紧张、暴雨大雪等特殊天气频发、流量控制等均对航班正点率带来严峻挑战。黑龙江机场集团总经理王清表示,“航班正常性既关系到旅客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机场的发展和形象,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影响航班正常的因素很多,我们要主动作为,少强调客观因素,多从自身找原因,深入挖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内外联动,无论如何也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为此,黑龙江机场集团高度重视,把航班正常工作作为“一把手”工作,系统谋划,成立了由黑龙江机场集团、黑龙江空管分局主要领导“双主任”负责,各驻场单位及航司共同参与的哈尔滨机场运行管理委员会,搭建了哈尔滨地区航班运行协同管理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机场、航企和空管共同决策、互相协商,以作出最优决策。
此外,哈尔滨机场还出台了《哈尔滨机场航班正常性绩效考核管理规定》《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运管委航班正常性考评细则》等奖惩办法,建立起“机场指挥、运管协调和运行监管”三级协调平台,强化“资源能力、信息畅通、协同联动、快速处置”四项管理,落实“采取约谈、通报批评、资源限制”等多项措施严肃追责,以雷霆之势强力提升航班正点率。
同时,以流程管理作为突破口,哈尔滨机场积极行动,从细节入手,仔细查找、梳理可能影响航班正点率的每一个环节,挤压前端提高裕度,抓好中端提高效率,盯紧末端加强协调,优化流程创造条件,制定出“提高廊桥机位资源使用效率”“除冰车、无动力设备资源共享”、“优化冬季除冰雪效率”“优化旅客服务”和“保障资源区域调度管理”等具体措施,每一条都着眼旅客乘机体验,直击提升航班正点率的要害。
针对机坪翻建工程造成运行资源缩减的现状,哈尔滨机场一方面加紧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另一方面重新进行飞行区的路径规划,缩短航空器地面滑行时间。
哈尔滨机场运行管理委员会实行常态化联席办公,进一步强化信息互通共享、优化资源配置、空地协同管控、放行时刻协调,在临界航班抢回、特殊天气处置和航班放行正常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哈尔滨机场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共组织会议25次,在春运保障、航延处置、特殊天气应对及复盘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特别在今年“3.20降雪”“3.25大雾”等极端天气保障中,能够及时预警,提前研判,有效保证了机场安全平稳运行。
早字当头,抢字当先
确保航班正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航班运行链条上的各环节,值机、安检、登机、行李运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航班的正常运行。而一个航班的延误,又可能影响后续航班。哈尔滨机场坚持“早”字当头,“抢”字当先,把工作想在前面、做在前面,为后续工作留足时间、留好裕度。
在哈尔滨机场保障航班正常的各个环节上 ,"早" 是一条永恒的金科玉律。“早”从抓好每天的早出港航班开始。哈尔滨机场出台了《哈尔滨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提出了航班提前45分钟值机截止、提前15分钟关闭登机口、提前10分钟关舱门的要求,这样可以使全天航班正常率提高5%。航班停靠廊桥是确保提前10分钟关舱门的有力措置。为提高航班靠桥率,哈尔滨机场精细测算飞机从每个廊桥到飞行跑道的滑行距离和时间,根据不同需求,安排不同廊桥。在后续保障环节中,哈尔滨机场对到达时间等下达硬指标,在每一个环节上严格"卡"时间,以确保航班的正常。针对冬季航班保障工作,哈尔滨机场根据天气情况灵活采用定点除冰、分散除冰、预先除冰等模式开展除冰保障工作,通过对推出前等待以及除冰前准备等关键环节的严格管控,切实提升除冰保障效率,提高始发航班放行正常率。
对于不正常航班的保障工作,哈尔滨机场坚持早发现、早研究、早处置。在今年“3.20降雪”“3.25大雾”等两次因天气原因造成的航班大面积延误中,哈尔滨机场提前预测机场天气变化,对于航班延误的大概时间、规模进行预判。AOC迅速对处置方案作出决策,对该取消的航班果断取消,能够签转的旅客尽快签转,该安排餐食或住宿的提早安排。此外,哈尔滨机场重视航班信息的畅通,除了及时在航显上发布航班信息外,还通过微信、微博等形式及时告知旅客航班延误的信息。这样,还没有出门的旅客就可以在家中等待,不至于让所有旅客都集中在候机楼里,带来更大的混乱。
哈尔滨机场坚持“抢”字当先,实施“边推边开”工作程序,对推出时间紧张或短时延误航班实施定向保障,减少飞机推出到起飞间隔时间;通过及时发布延误信息,为延误航班调整更高效的近机位登机口,不仅确保了近机位、起飞时刻等紧张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缩短了航班过站保障时间,让航班延误链条止于一个航班,尽最大可能避免航班延误的“多米诺”效应;实施高频延误航班和临界延误航班的管控。通过对航班运行数据的积累,分析鉴别高频延误航班及导致其延误的原因,通过安排优势机位、实施重点保障、预留开车路线、协调空管优化放行时刻等手段挽救高频延误航班。对延误临界航班,第一时间调集保障资源实施重点保障,至少提前18分钟由空管协调席向塔台申请放行时刻置换或重新申请时刻,确保临界延误航班的正常放行。
在AOC(现场运行指挥中心)、值机、安检、货运、保洁、配餐、站坪等单位密切配合下,哈尔滨机场过站航班保障速度不断加快。前一站航班如果出现延误,也能通过快速过站保障"抢"回时间。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哈尔滨机场成功将110余架可能放行延误的航班扭转为正常航班。
最强大脑 最佳方案
在哈尔滨机场现场运行指挥中心28块液晶显示屏组合成的屏幕墙上,不断变换显示着各种运行数据和分析情况。这是哈尔滨机场负责运行指挥的“最强大脑”的外在呈现。
依托A-CDM系统,哈尔滨机场深挖航班运行信息大数据这座“富矿”,用航班大数据提高航班正常率。建立了航班延误数据分析库,按照延误原因、延误时段、保障节点三个维度展开数据对比分析。将航班放行情况进一步细分,查找放行低谷时段,制定专项措施。尤其在哈尔滨冬季始发阶段放行困难的问题上,通过对滑行时间、除冰时间、保障时间、CTOT等关键节点分析,结合机坪可变滑行时间进行计算,制定全新除冰时间录入参数,有效提升了冬季航班放行效率。另一方面,建立航班运行日志库,按照月份、季节及流量限制分析不同情境下航班保障规律,通过系统性分析整理,提前总结各情境下航班保障优化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升航班正常性。
“例如,通过这个系统,指挥员可以随时了解到有关航班运行的所有重要情况。”哈尔滨机场现场运行指挥中心运行控制中心负责人说。如其所示,每个时间段的计划航班数量、执飞航班数量,进港旅客数量、出港旅客数量,停机位使用情况、近机位占用情况,预计航班起降高峰时段等信息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现场运行指挥中心还可以根据该系统预计的进出港航班高峰,及时调整特种车辆等保障资源以及地面服务人员的值班时间等,避免出现地面保障不到位导致的航班延误。哈尔滨机场还建立了除冰雪管理指挥系统,实现高效化的信息传递、远程化的监控管理、科学化的绩效评价、智能化的分析决策,提高哈尔滨机场除冰雪运行保障能力。
哈尔滨机场结合各单位使用情况已进行了多次更新完善,优化了包括里程碑监控、地面运行监控、除冰雪管理等核心模块的功能,实现了与ADS-B、场监雷达、多点定位、车辆管理等系统的融合,完成了与民航局、首都机场集团的数据共享工作,在民航局运行共享数据质量评比中常期处于较高水平,并被民航局选为航班运行全流程监控试点机场。
哈尔滨机场将秉承“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宗旨,充分发挥运管委组织协调作用,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久久为功,用努力克服困难,用创新促进发展,不断提高航班正常性,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航空出行的需求。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吕世明指导哈尔滨机场无障碍设施建设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