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十年实现十倍成长



2014-12-31   作者:孟进 钱擘 李娴  来源:中国民航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有这样一座机场:在仅仅1到2小时的车程范围里,就有另外3处旅客吞吐量达到千万级规模的重要空港,其中2座更位居全国前4;同时还有其他多个兄弟机场在1个多小时的车程范围内,这座机场本身则是军民合用、必须保证国防建设与民航发展双赢;就是在如此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通过精准把握市场、与兄弟单位错位发展,机场在2004年-2014年的十年时间里,成功实现了客运量、货运量都增长十倍以上。这就是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软硬件建设先行一步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将于2014年底竣工,总面积达6.4万平方米的新航站楼以"怒放莲花"为设计特色,与原有航站楼相邻,使机场航站楼总面积达10.6万平方米,年旅客设计容量达1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可容纳30万吨,将能满足其未来十年的发展需要,也为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和旅客提供了完善的硬件基础。

  2004年,苏南机场投入民航运输之初,只有从部队租用的3500平方米航站楼,跑道长度2200米,当年的旅客吞吐量仅为32万人次,货运量7000吨。虽然起点有限,但机场敏锐地提出,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只要善于找到自身定位,一定能把握合适的市场份额。而这个定位,首先就应该是周边城市旅客与货运客户最便于到达、又有良好设施与水准的机场--因为仅苏南无锡、苏州两市的人口之和就在千万以上,经济总量也在江苏全省乃至全国排名靠前,发达的经济水平既意味着航空客货运的巨大潜力,也意味着消费者对机场的软硬件品质有着更高要求。

  就在开展民航运输的次年,2005年苏南机场投资18亿元实施了航站楼一期扩建工程。工程完工后,航站楼面积增至4.2万平方米,年旅客吞吐能力达300万人次,同时将跑道延长至3200米,并建成全国第二座能保障B747大型全货机的4D级机场。

  对苏南机场所在的无锡当地、以及苏州乃至苏南、苏中其他周边城市的旅客来说,水准迅速提升的苏南机场,意味着出行又多一个新选项,特别是无锡和苏州西部的旅客,苏南机场的就近便利更具吸引力。此后,苏南机场始终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增幅;2011年,新航站楼、货站续建等二期工程又陆续展开。

  在硬件之外,苏南机场也不断增强软件建设。机场2008年通过安全设计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2010年又成为全国民航第一家通过空管安全管理体系(SMS)评审的机场,开航迄今已连续实现十个安全年。

织密天地两张网

  12月2日,伴随东航MU2932航班降落,苏南机场迎来了今年第40万名出入境旅客,创下机场航空口岸开放以来的新高。

  国际地区航线是苏南机场近年来织就航线网络的重要发力点,这也是机场结合自身特点与周边市场而确定的错位发展之道--欧美等远程洲际航线,需要使用大型客机、也需要庞大的客流支撑,而且在毗邻苏南的上海早已有了众多此类航空产品,决非苏南机场当下所长;但苏南的台资、港资、日资、韩资企业云集,这类商务旅客为数众多,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出境游旅客也增长迅速,尤其是前往日韩和东南亚的旅客;除了上海、南京之外,完全有机会吸引一部分到就近的苏南机场。苏南机场因而陆续开通了香港、澳门、台北、大阪、首尔、曼谷、新加坡等地的10条国际和地区航线;2014年,其国际、地区航线的起降架次、旅客数量和货邮量同比增长16.4%、20.4%和87.1%。

  苏南机场同时把吸引基地航空公司作为打造航线网络的另一突破口,目前已吸引东航江苏公司和深圳航空在当地设立分公司、建立基地,基地航空在苏南机场安排有13架飞机。而在整个苏南机场,开通的航线数量则从2004年的3条,增长到了如今的36条。

  空中航线织密的同时,苏南机场也在迅速编织地面的服务网络。目前,苏南机场已有苏州、常熟、张家港等地的8座城市航站楼,将服务功能迅速辐射到周边。

力把握突破机遇

  12月16日下午,苏南机场竖起水门,欢迎韩亚航空直飞无锡首尔航班的班机降落。这也是苏南机场迎来的第一个外航航班。

  2014年11月,海关总署批复同意无锡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仅仅一个月后,外国籍飞机就降落在了苏南国际机场。苏南机场积极寻求、把握机遇的热情与效率,可见一斑。

  作为江苏省最大的军民合用机场,苏南机场所在的无锡市政府近年来与部队签署军地协议,协调军、民用航空关系,与深航、东航和华东空管局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使苏南机场的基地航空发展得到进一步扶持。

  从2004年的32万人次年客运量、7000吨货运量,到2014年的客运量超过415万人次、货运量超过9万吨,十年间,苏南机场实现了十倍以上的增长。而到十二五期末,苏南机场计划实现旅客吞吐量近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建成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