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新津机场:71年前 轰炸日本的飞机从这里起飞



2015-09-05   作者:吴晓铃  来源:四川在线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抗战期间,“川军出川”,有64万多人在战场上伤亡,被誉为“无川不成军”。实际上,作为抗战大后方,四川出人出力,在经济、文化、军事补给等方面,为抗战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川内多地,至今仍有遗迹、馆藏、亲历者等历史见证留存。

  70多年前,在硝烟弥漫的历史深处,抗战大后方四川究竟发生了什么?从今日起,我们推出“重走四川抗战大后方”系列报道,通过现场探访、当事人讲述、对话专家、互动活动等方式,为读者揭开那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往事。

  ▲它是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轰炸机场

  ▲首次从中国基地出动轰炸日本的飞机从这里起飞

  ▲20余万民工修建的跑道迄今部分保留

民工修新津机场

新津机场保留的机场跑道一角

  6月9日,新津机场,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的学生,不时驾驶着飞机从平坦的跑道上起飞。跑道不远处,一片废弃的空地上已经长出了荒草。很少人知道,71年前,这片位于抗战大后方四川的“荒地”,是耗费20多万人力抢修出来的一条机场跑道。

  1944年6月15日深夜,首次从中国本土起飞的盟军飞机对日本八幡制铁所的大轰炸,便从四川的新津、广汉等4座机场起飞。而新津机场,不仅是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轰炸机场,连美军援华航空指挥部也设在这里。

修建新津机场现场美方负责人与民工交流

  5个月抢修出亚洲最大轰炸机场

  楷:2015年6月9日,新津邓公社区79岁的张茂春大爷来到机场附近。看着起起落落的飞机,他乐呵呵地说,“我8岁时也参加过修机场,到河坝里捡了几个月的石头!”

  张茂春所说的,是1944年新津机场的扩建工程。新津县地方志编委办总编潘夕潮告诉记者,新津机场前后经过几次扩建。“第一次修建机场,是军阀刘文辉想借空军称霸全川,在1929年花了4个月时间,在新津征了3000多亩地修了一个可供三架飞机使用的机场。抗战爆发后,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新津机场也成为中国空军的基地之一,于是扩建至7000多亩。”然而,耗工最多、最重要的一次修建,当属1944年春的这一次。

美军在街头

  1943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中国国民政府:“美军将在中国成都附近修建B-29轰炸机场……我个人坚信:这次空袭一定能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给日本人以致命的一击。”罗斯福的要求得到中国政府的积极响应。1943年12月,当时的四川省政府在成都召开紧急会议部署。1944年1月15日,新津、邛崃、彭山和广汉的轰炸机机场正式开工。

  张茂春记得当年新津机场扩建时的情景。“机场周围到处搭满了工棚。有的工棚搭在了七八里之外,民工天不亮就要起床吃饭,然后走路到工地,收工了还要走七八里才回工棚,相当辛苦。”附近老百姓也家家户户住满了民工。张茂春家当年住了一二十人。“家境好点的还有铺盖打地铺,穷的就只有扯点谷草垫起将就了。”而新津县志记载,这次扩建机场,来自成都、华阳、三台等22个市、县的民工,每地在万人以上,共23万多人参加机场修建。他们没有报酬,虽然吃饭不出钱,但每顿只有白菜、胡萝卜等时令蔬菜下饭,一周才能打一次牙祭。

  这次扩建没有机械设备,民工都是手工操作。捡卵石、填石方、挖排水沟、运土等,都是肩挑、背磨、手挖和用鸡工车推,连压路机都没有,全用石碾压路。尽管修建机场要求必须是壮丁,也不乏妇女和儿童参加。张茂春说,当年他家也分配了捡石头的任务,“我和兄弟姐妹负责捡,父母就负责锤成小石头。”

新津机场修建老照片

  经过长达5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一条长2.5公里、宽25米的主跑道和两条滑行跑道被抢通。机场还修建了大型机棚、机械厂、油库、电台以及弹药库、招待所等,成为亚洲最大的盟军轰炸机场。今天,还能在机场看到部分保留的油库和地堡。

儿童参与修新津机场

  轰炸开启全球性空中战争

  美国为何要在四川修建一个大型轰炸机场?因为根据美国针对日军战略轰炸的“玛特霍恩”计划,其前提条件,便是要在中国的大后方修建供重型轰炸机B-29降落和起飞的机场。

  潘夕潮说,1943年,持续一年多的太平洋战争进入新阶段,日本从战略进攻转为防御。为配合盟军在太平洋上的进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在中缅印战区安插一支重型轰炸机部队袭击日本本土。原本轰炸日本最理想的起飞点,应该是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群岛。但是在1943年,这里还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如果从盟军控制的印度起飞,航程又太远,飞机实施轰炸后没有足够燃料返航。但如果在中国抗战大后方成都附近修建机场的话,便能为这种“超级空中堡垒”提供中转站。成都不仅相对安全,而且无论是距离驼峰航线这个后勤补给线,还是轰炸目标,距离都很适中。

  按照计划,盟军要炸毁日本的钢铁生产基地,以便切断其军事装备的供给。

  1944年6月13日,92架B-29飞机离开印度,飞往中国。由于引擎事故,最终只有79架飞机抵达成都。潘夕潮说,6月15日下午4点半,79架飞机分别从新津、彭山、邛崃、广汉等4个机场起飞。不过起飞不久,又有4架飞机因为故障返回机场。当晚成都时间23点38分左右,第一架B-29飞机抵达日本上空。

  这是继1942年4月,美国B-24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起飞对东京轰炸后,对日本本土军事目标的第二次空袭。潘夕潮说,根据史料记载,由于日军早就得到情报,轰炸机群抵达时,遭到日军战斗机的疯狂扰乱,投下的炸弹,并没有让八幡制铁所受到毁灭性打击。但是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B-29飞机,却让日军大吃一惊。因为这个“巨大的怪物”,双翼展开达到43米,配备4个引擎,最大载荷达到10吨。这次轰炸,被认为彻底打破了日本本土远离战火的神话。而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将军得到消息后宣称:“这次空袭是真正的全球性空中战争的开端。”

民工修新津机场筛石头

  23次坠机见证战争惨烈

  从四川起飞的战机,开始频频轰炸日本在中国的军事基地以及日本本土。然而战争惨烈,抗战期间,新津就曾发生过23次盟军飞机坠机事件。

  新津县档案馆馆藏资料显示,从1944年6月至1945年7月,这支美军B-29重型轰炸机群对中国战区的日军目标、日本本土等进行了猛烈轰炸,而牺牲也随之而来。

  2003年8月,新津县邓双镇田湾村(如今为邓公社区)一处在建楼盘的工地,民工突然在挖排水沟时挖出飞机残骸。当时的新津县文管所工作人员颜开明回忆,“我们接到报告后,便意识到这是当年新津机场战机的坠机残骸。”经过考古发掘,工作人员发现这架残骸就是B-29轰炸机,残骸上还有氧气调节仪表、化油散热器和航空机枪子弹等。

  张茂春亲眼见证的坠机,至少就有3次。“记得有一年腊月的晚上,我们一家正敬了灶神吃晚饭,突然就听到飞机哗拉拉开过来。‘轰’的一声响,我们发现附近一团大火噼哩叭啦就燃起来,把屋头照得透亮。我大姨正在盛饭,吓得碗都掉到地上了。”第二天一早,张茂春发现在距离自家屋子300多米远的一处田坝里,一架飞机烧成了光架架,“田里到处都是烂铁块,子弹到处都是,我还捡了好几个子弹壳。”而在另一次坠机事件后,张茂春的弟弟张茂全在附近放牛时,发现失事飞机不远处的一块碑亭上,还有坠亡军人的鲜血。不久,美国人开着汽车到失事现场,用担架捡起尸骨,默默离开。

  在张茂全的印象里,“那几年轰隆隆的飞机声音基本上没断过。经常是天没亮,军人们就开起飞机,一架接一架飞去打仗,很多时候天黑尽了才回来。”正是强大的空中战斗力,为抗战胜利增添了筹码。而美军第二十轰炸机总队司令伍甫也在B-29完成第一次轰炸日本本土的壮举后直言:没有中国农民用手创造的奇迹,就不会有这次伟大的胜利。

  细数四川“抗战机场”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博导段渝介绍,作为抗战大后方,为了顺利完成货物运输和实现对日军的反轰炸,四川仅在1937年至1943年期间,就修建了18个机场。而整个抗战期间,四川的军用机场多达33个。其中较为知名的有:

  广汉机场:1944年1月开工,同年5月完工。是专供B-29使用的大型机场。

  彭山机场:又名崇宁机场。与广汉机场同时建成,同为B-29轰炸机航空机场。

  邛崃桑园机场:1939年3月始建,1944年1月扩建。为B-29轰炸机航空机场。

  太平寺机场:位于成都簇桥太平寺,1944年1月动工,5月完成。用于停放驱逐机。

  双流彭镇机场:1944年1月动工修建的驱逐机机场。美军第14航空队1944年8月入驻该机场,负责侦察巡逻,保护中、印驼峰航线的空运机,伴护轰炸机等。

  凤凰山机场:位于成都北郊,始建于1931年,1937年扩建为军用机场。1944年1月再次扩建为驱逐机专用机场。

  白市驿机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建成于1936年。1940年改扩建,用于起降飞虎队之P-40歼击机。1940-1944年间,共起降飞机6600余架次,其中战斗起飞4000余架次。

  九龙坡机场:位于重庆九龙坡区,建于1939年,1940年投入使用,是当时国民政府政要的专用机场和空军转运机场。

  全国还有哪些“抗战机场”

  抗战时,在四川之外,云南、贵州、湖南等也有空军机场。

  云南在抗战时共有52个机场,雷允、凤平是抗日空军最前哨的作战基地。中国第一飞机制造(修理)厂的迁来,让雷允机场成为中国在抗战中第一个集制造、修理、作战为一体的机场;陆良机场抗战时有5条跑道,驻扎的美国驱逐机主要担负滇东的空防,也是飞虎队的主要驻扎机场之一;昆明巫家坝机场在开辟“驼峰航线”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此外,还有贵州遵义龙坪机场、湖南芷江机场等。龙坪机场修建于1939年,1944年扩建,用于起降美国入华支援的飞机,主要起转运物资的作用。湖南芷江机场,1938年投入使用。1944年初至1945年8月,中美空军大量飞机聚集芷江机场,担负着歼击敌机,断日补给线和空中增援等任务。

  国际“生命线”的开辟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建立的国际航线主要有三条,即哈阿航线、驼峰航线和重庆至缅甸仰光航线。其中尤以驼峰航线在抗战后期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建立联系、获取国际支持、坚持抗日的唯一一条国际通道。

  哈阿航线

  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国的空军力量非常薄弱。英美等国对德、日推行绥靖政策,坚持“中立”立场,中国希望借助当时的苏联抗击日本;苏联也希望通过国民政府更积极有效地抗击日本侵略,在东方拖住日本,以免使自己腹背受敌。在这种背景下,两国密切合作。1939年12月,哈密、阿拉木图之间的哈阿航线正式开航,哈阿航线与之前开通的重庆至哈密航线和莫斯科至阿拉木图的航线联通,建立了一条联系欧洲的国际航空线。只是由于中苏双方在经营权等问题上有争议,这条航线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抗战期间,在重庆和莫斯科之间,则从未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驼峰航线

  1942年4月,中国的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完全中断,在中、美、英三大盟国的共同努力下,从当月开始,中国航空公司和美国空军第十航空队共同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联接云南昆明和四川叙府以及泸县之间的航空线——驼峰航线。该航线的得名是由于它所途经的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绵延起伏的山谷很像骆驼的肉峰。“驼峰”航线的空运队伍由美国空运队和中国航空公司共同组成,以美国空运队为主,主要进行物资的运送。

  中缅航线

  中国航空公司开辟的重庆至缅甸仰光航线。1942年3月,仰光陷落,这条航线停飞。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