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井强:守护那条海拔4300米的跑道



2018-07-16   作者:张毓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井强.jpg

  在这个距离河北近3000公里,世界海拔第二高的昌都邦达机场上,有一位我们的同事,河北机场集团首位援藏技术人员、石家庄机场现场指挥中心场务分部飞行区管理员——井强。

  “这次援藏,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爱人。”井强说,2016年4月8日,他刚刚买了房子,4月15日领取了结婚证,本来计划7月29日回老家举办婚礼。去援藏,意味着婚礼推迟,意味着装修房子、蜜月旅行的延期,更意味着要和新婚燕尔的妻子过两地分居的日子。“报名援藏的事,一开始我没告诉爱人,后来定下来才和她说,她心里是有埋怨的。但纵有千般不舍,她还是支持我去援藏。”

  一个坚守的誓言

  初到邦达机场,面对空气稀薄缺氧、紫外线强、冬季高寒等恶劣自然条件,井强像其他初上高原的人一样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走路喘、睡觉不踏实、频繁失眠……他积极想办法克服了高原反应,凭借坚强的意志,仅用5天时间就正式上岗。

  “来到邦达机场前,我觉得我的工作主要是保障邦达机场的安全运行。到了这里我才知道,邦达机场是昌都人民主要的出行通道,因为从昌都到拉萨如果坐车要走两天左右,而且路况还不好。我在这里工作,不仅仅是保障机场的安全,还守护着昌都人民的出行通道。”

  邦达机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每年8月开始降雪一直持续到次年5月,此外,侧风天气也非常影响航班运行。“邦达机场的航班都集中在上午,因为下午常常有侧风天气,导致飞机无法起降。有时上午就开始刮大风导致航班延误和取消。”井强介绍说。

  “在高原修跑道和在平原修跑道真不一样。第一次做道面维修,我拿着电镐对道面破损区域进行破碎处理时,没一会儿就感觉头晕眼花。”

  邦达机场运行保障部扎西四郎介绍说,在邦达机场,做任何的体力劳动,五分钟就要休息一下。就算是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小伙子也不例外,否则身体肯定会吃不消。在这里生活,就好像每天背负20公斤重物在做事。年纪上了40岁的人,就不能再拿电镐干重体力活了,只能在旁边做一些道面清扫工作。

  在平原上看起来比较容易的道面修补工作,在高原变得异常困难。夏天气温较高,只要拌好修补料,做好修补就行。冬季的气温都在-20℃至-30℃,只能用冷沥青进行道面修补。井强和同事们要顶着刺骨寒风完成这项工作。填充好冷沥青后,大家要用铁锤一下一下进行人工击实处理。每个人抡20下便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井强也不例外,经常累得喘不过气来、眼前发黑,甚至瘫坐在地上。援藏两年来,井强参与的跑道修补数量多达60余处,修补面积超过30平方米。

  邦达机场老跑道病害严重。在航班保障过程中,飞行区管理员必须在每一架航班起降前后对跑道中线两侧的道面适用状况进行双向巡视检查,并随时做好跑道破损区域应急抢修的准备。虽然邦达机场每天只有3个航班,但是井强的工作量并不小。夏秋航季,井强每天凌晨4点起床,要在第一架航班起飞前90分钟内完成航前跑道巡检任务,5点左右向塔台管制员准时汇报跑道巡检状况,6点开始全天的航班保障任务。连续一周的值班时间里,由于缺氧所致,井强每天夜间的睡眠时间常常不足4小时。

  “有时候你‘干躺着’、睁着眼,就是没有一点困意,有时候‘坚持’到凌晨2点钟才有一点点睡意,但是一想到4点钟又要早起上班,担心睡过,只能选择继续坚持‘干躺着’,直到扛到4点钟起床上班为止。”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井强每周巡视跑道次数多达50余次,巡视里程超过500公里。

  虽然在高原,但是井强和同事们依然严格执行跑道周走检制度。在这个海拔高,氧气少,紫外线强的高高原机场,徒步走检跑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天14点开始走检的时候,井强都要全副武装,裹得严严实实,有时甚至只露一双眼睛在外面。但凛冽的寒风依旧会透过厚厚的装备与他的肌肤“亲密接触”,强烈的紫外线照得眼睛都睁不开,稀薄的氧气使人像年迈的老太太一样举步维艰。完成一次跑道走检需要2—3个小时,每次回到宿舍的时候,井强都会双脚麻木没有知觉了。

  除了道面修补、走检等日常工作,井强和同事们还要在降雪等不正常天气保障航班的安全起降。

  按规定,从内地返回高原的人必须经过7天的休息期,等身体基本适应环境后才能开始工作,但是井强再次突破了这一常规。2017年2月7日休假返回邦达机场后,井强来不及休息,就急忙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2月8日至19日他连上12天班。这期间,邦达机场连续3天降雪,给航班保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井强和同事们操作除冰雪车辆为跑道除雪、机坪扫雪,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降雪期间的航班保障任务。这期间由于身体不适应,井强多次出现了胸闷、头晕状况,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缓一缓就马上投入工作。

  “工作量太大了,看同事们那么辛苦,我过意不去。”井强与藏族同事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一份深厚的情谊

  援藏两年来,井强与同事们朝夕相处,生活中互帮互助,工作中团结协作,完全融入到邦达机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邦达机场人”。

  在工作中,井强发现所在的驱鸟队同事们普遍存在业务知识欠缺、操作技能不高的问题。工作之余,井强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同事们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一开始培训时,井强按照自己的教案设计,耐心细致地讲解了涉及《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中的内容。第二天问参加培训的同事时,发现大家学会的东西并不多。第二次上课,他将授课的内容偏重于介绍自己工作积累的经验与做法,在课堂中与同事一起对飞行区保障工作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更务实、更有针对性。

  “援藏的第一年,我主要是了解、适应,努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保障邦达机场的安全运行。随着对工作的逐步适应和熟悉,我就开始思考,援藏三年,我能为邦达机场留下什么?”井强说。

  援藏第二年,井强把精力放在了班组建设和业务精细化管理方面,不仅定期开展培训,还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 “有了培训计划,即使以后我回去了,大家也能按计划开展培训。” 井强还对工作进行清单化管理,将每周的工作、每天的检查项目制定了详细的清单。

  “井强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他不仅身体力行做好了场道维护等本职工作,让大家学到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他还特别有主动的意识,对班组管理有很好的想法。对规章、手册的进行深入培训,员工都反映他的讲解非常浅显易懂,培训效果很好。”邦达机场书记赵永忠表示,“井强不仅踏实肯干,工作认真,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他还真心把自己当做了邦达机场人,真心为邦达机场的发展做事。”

  井强心里一直牢记着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在援藏干部座谈会上的要求,“援藏干部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要主动思考,结合当前援藏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当好‘教书先生’‘匠人师傅’和‘岗位教员’,要带动、培养一批人,为西藏区局发展贡献更多的经验与智慧。”

  “通过培训,同事们对机场飞行区保障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都有所提高。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规范飞行区作业流程的目的,提高了飞行区保障人员的作业效率,同时也实现了我援藏的人生价值,我感到很充实、很开心。”井强说。

  此外,井强还对飞行区保障工作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邦达机场跑道巡查标准通话用语、鸟击防范与净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程序,有效地规避了日常工作中的风险,提高了飞行区安全保障水平。

  2017年10月,邦达机场第2条跑道正式投入使用。新跑道投用后,之前道面修补等重体力工作减少了,但井强心里一点也没有轻松。由于气候问题,经过了一个冬季和夏季,新跑道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井强在巡视中发现,建设好的新围界出现不同程度裂缝80余处,使机场空防安全保障压力加大。井强用了一周的时间和同事一起完成了砖围界裂缝标记工作,反馈给施工单位,目前,已经开始进行维护。“新跑道启用后,我的工作重心放在新跑道运行这一块,航班期间重点监控跑道、土面区、排水沟、巡场路和围界的适用性,防止飞行区场地因地基下沉对航班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井强说。

  在邦达机场两年的时间里,井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民航精神,信守着自己对祖国的承诺,书写着一位民航人的忠诚担当。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