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通航制造:企业落子产业链制高点
对于飞机制造商而言,不仅仅要在整机组装生产上与世界接轨,还要在重要的零部件生产、销售网络、供应商等方面,实现与世界接轨。
3月18日,北汽集团子公司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通航”)与新西兰太平洋航空航天公司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意味着北汽进军航空领域正式开花结果。
北京通航将引进该公司的P-750飞机,这是一款单发涡桨固定翼多用途飞机。该飞机适用于农林化飞行、航空摄影、航空护林等工作。按照规划,今年内首款组装飞机将实现在北京的平谷投产。到2024年,P-750飞机预计共可销售近500架。北汽高层人士表示,未来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将形成研发、制造、营运以及贸易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
这又是一个国内企业通过国际合作涉足通用航空制造领域的典型案例。自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以来,随着中国通航产业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各路资本开始将目光投向整个产业链的最上游——通用航空制造业,几年来,他们不断探索着可行的前进道路。国际合作生产、收购国外成熟品牌、自主研发等发展方式,在通用航空制造产业中将一一接受检验。
合作生产:与世界接轨的窗户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中,国际通用航空制造巨头的目光已经投向了中国,在巨大机遇的驱使下,纷纷开始在中国布局。同时,跃跃欲试的国内企业也看到了国外通用航空产业成熟的发展现状,国内外企业双方的需求一拍即合,于是运用合作生产某型号飞机并向全球销售的模式,运作了多个国际合作项目。
经过一年的发展,这些项目的进展程度不一。沈飞在2007年11月与赛斯纳签署了合作生产L162飞机的协议,2009年9月实现首架交付,至今已累计交付317架;2012年5月,中航工业与赛斯纳合作,在石家庄设立合资公司生产赛斯纳208系列飞机。2013年12月,首批飞机生产下线;2011年4月,中航工业与巴航工业签署公务合作框架协议,由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进行总装和生产莱格赛600和莱格赛650公务机。2013年8月,首架在华组装的莱格赛650大型公务机实现首飞;2012年12月,皮拉图斯中国总部在重庆两江新区揭牌;去年,“重庆造”PC-6飞机获得国家体育总局7架飞机订单……
可以说,通过国际合作进行通航飞机生产这一模式,在国内通用航空制造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为中国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扇与世界接轨的窗户。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这一合作模式也需要深入和升级。
对于飞机制造商而言,不仅仅要在整机组装生产上与世界接轨,在重要的零部件生产、销售网络、供应商等方面也要与世界接轨,将产品与服务推向全球,树立中国通用航空制造和服务品牌形象。
国际并购:风险与收益并存
除了合作生产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国外飞机生产厂商面临着破产的危险,此时一些有实力的国内企业也选择了进行国际并购。在过去的一年中,就有多项国际并购项目出现。
2011年12月,重庆直投收购了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公司。这是一家研发活塞式和涡轮式直升机的著名美国厂商。就性能而言,其产品与罗宾逊R44、西科斯基的两款飞机(S-333、S-434)、中航工业AC310相近,航程在500公里左右,高度为3000米~4000米。据了解,公司的首批订单来自重庆市公安局、安监局以及个人用户。
进行国际并购后,除了生产本身外,优势公司需要对并购的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因此,还需考虑公司的整体发展、机型的研发创新等工作。所以,整体难度比合作生产大很多。虽然国外有许多成熟的机型,但飞机的生产和销售有其特殊性,还体现在驾驶员、机务人员培训、售后维修服务等方面。因此,国际并购要特别处理好接管与整合这个阶段。
当然,国际并购的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并不成功的案例。2012年,由于深陷债务危机,豪客比奇在当年6月申请了破产保护。随后,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北京卓越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计划以1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亿元)收购豪客比奇。而这家公司成立仅3年,注册资本仅有2亿元人民币。3个月后,这一收购谈判最终以破裂告终,且损失了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
自主研发:一直在努力前行
大量的国际合作固然是一条高效的发展道路,但本土的通用航空制造产业也没有放慢前行的脚步。长期以来,中航工业在我国航空制造领域的实力毋庸置疑。但由于早期我国通用航空市场发展缓慢,且受到空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通用航空制造方面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事实上,中航工业在生产上开展国际合作与自主研发齐头并进的同时,也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产业链的布局,尤其是在通航飞机研发这一领域。此外,众多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的机型,也开始投向国内和国际市场。
2013年12月,领航150总装下线并交付试飞站。这款国产公务机是中航工业在收购EPIC公司后,设计的一款公务机。现在该机型也在进行适航取证,而该机型何时能够交付给用户尚未可知。
相比领航150而言,中航直升机设计制造的AC312、AC313这两款直升机则市场反应良好。其中,AC312已经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总量在90架左右。AC313在2013年11月完成了航空器评审(AEG)过程,标志着该机型初步具备了交付客户使用的条件。
此外,作为自主研发通航飞机的民企代表之一,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阿若拉飞机在2013年5月7日取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PC)。尽管经历了1年零10个月的等待,但最终拿到“准生证”的这一刻,对通用航空产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通用航空产品,已具有批量生产的能力。(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规模小增长慢等难题制约通航发展
- 下一篇:“空中ICU”的搭建之路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