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项目经理的“施工日记”入藏国家博物馆



2019-11-05   作者: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承重柱橡胶隔震垫模型、超大平面异型双曲漫反射屋面吊顶板、顶棚外部铝网玻璃……11月5日,一批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建设实物连同项目经理李建华的施工日记入藏国家博物馆。

  上午的捐赠仪式选在国博五层的白玉厅举行,一般国博有重要文物入藏都会选择在这里举办仪式。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次捐赠的虽然不是文物,但每一件都是重量级的。其中包括实物11件,图片10张,实物有航站楼顶棚外部铝网玻璃、承重柱橡胶隔震垫模型、项目经理李建华施工日记等,图片包括开工前还是荒地的航拍图、竣工验收前的航拍图等。

  镜头前,李建华罕见地没有穿工作服,改穿一件深色夹克。他的目光一直在5本黑色封皮的笔记本上流连。他说:“从基坑开挖、装机施工,到后来的机电装修施工,从开工到竣工,我都把这些记录下来了。”

  李建华的工作经历里,机场是当之无愧的关键词。从参加工作开始,他先后参与过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三号航站楼建设,后来又受委派出国到也门去建设机场。在很多次采访时,李建华都提到过,11年前在完成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的建设后,他觉得国内短期可能不会再有更大规模的机场了。出乎意料的,不仅是11年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竣工,而且他还亲自担任了航站楼核心区工程项目经理。

  “2015年2月18日,这是国家重点项目,是北京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1号工程”、“习总书记说,2019年内建成投入使用”、“下周四封顶仪式”……日记里,李建华的记录大多简短,有些地方字迹甚至有些潦草,几乎找不到太多生活记录的痕迹。国博工作人员说,这些日记是改革开放以来首都三座“国门”建设者的日常工作笔记,他记录了从航站楼基坑工程到主体结构机电装修工程中如何带领团队攻克世界级难题的亲身经历,“最终使全项目提前17天竣工,创造出多项世界之最和100多项技术创新,成为机场建设的世界标杆。”

  日记中提到的一些新材料今天也一同入藏国博,李建华对每一件都像是老朋友一样熟悉。他说,我们综合分析当地的太阳辐射数据和天球采光模型,选用最优的铝网形状后增加在两片中空玻璃之间。这种铝网玻璃能将60%的自然直射光线转换为漫反射光线,让室内的行人感受光线的柔和,同时没有直射的灼热感,“这是国内首创、世界领先。”

  国博表示,将以此次捐赠为契机,进一步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多元合作,为记录“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程、阐释和弘扬“新时代”精神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