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首航飞机释压之后:乘坐中国飞机,不必恐慌
2018年8月26日,首都航空JD5158航班,14点54分起飞由昆明飞往杭州,在飞行过程中,客舱内氧气面罩全部脱落,后该航班于15点30分安全返航。
其实有关释压的问题聊过很多次,飞机释压属于紧急情况的一种,但不管是飞行机组还是客舱机组都有相对应的处置程序,这些程序是每名空勤人员日常训练、年度考核的重中之重,所以这几天每当看到一些报道里写到:“惊心动魄”、“劫后余生”,我就觉得作为媒体没必要给公众制造这种恐慌。
但我理解,媒体之所以会恐慌,除了制造话题吸引眼球,最主要的原因是媒体本身对这个问题也感到恐慌,写下这一篇篇报道的媒体人,自己也知道过马路比坐飞机危险的多,但马路之事属于他自己可控的范围之内,而飞机的种种状态他完全摸不着头脑,纵然“飞行”已经出现了上百年,但现在的人们仍然会对克服重力这件事感到担忧,恐惧源自未知,所以感到恐慌属于正常。
从另一个角度讲,媒体的恐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航空业进行更好的完善和变革,但前提是必须要站在一个专业、公正的立场上。可悲的是,在自媒体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早也开始了追热点的脚步,生怕错过每一个热点消息,错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十万加,但谁又该对社交网络里泛滥的各类不属实、不专业的消息负责?
如果用最通俗的语言去解释释压问题,其实可以这样讲:除了增压系统异常、虚假警报,真正的释压,可以理解为飞机“漏了气”,漏气为什么会可怕?因为高空里的氧气浓度不足以让人类存活。那应该怎么办?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把飞机下降到氧气浓度足够的高度。那么在这个下降的过程中,没有氧气怎么办?没关系,氧气面罩会自动脱落。氧气面罩能用多久?一般在12分钟。
那么在这个整个过程里,作为旅客你应该怎么办?是惊慌失措吗?是饱含泪水吗?是口述遗书吗?不,都不是,你应该且唯一应该做的就是系紧安全带,戴紧氧气面罩,尽量帮助身边的人,少废话。
为什么要把安全带牢牢系紧?因为你的身体相对飞机原本静止,在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跟机体保持下降速率的同步,你有可能会被抛至空中受重伤,如果只是系上没有系紧,身体其他部位也会有着比其他人更高的扭伤几率。
为什么要先给自己戴氧气面罩,再帮助身边的人?因为在客舱释压时,留给人们的有用知觉时间极少,一个需要你帮助他戴氧气面罩的人,在接下来的可能还需要你更多的帮助,你一定要先保证自己的存活。
任何的机械设备,高大上如航天站,普通到自行车,都有出现故障的可能。在民航业里,“民航机务”的存在就是为了在最大能力范围内,保证飞机的各项指标正常,力求提现发现并解决问题,让机组安心去飞,让旅客安心去坐。但是仍然出现问题怎么办?按照程序处置就是,不必惊慌。
除了释压,要是遇到更麻烦的高空失火怎么办?如果是货舱起火,人力不可及,自动灭火装置全部用尽但火仍在燃烧怎么办?如果是尾部洗手间起火冒烟,旅客恐慌乱窜,导致飞机失去配载平衡怎么办?如果飞机客舱有人纵火,所有灭火设备均已使用,所有液体均已耗尽,但火势仍未被控制又该怎么办?
你所能想象到的乘飞机最可怕的状况,民航业都有着对应的处置方案。而作为媒体,如果对民航业感兴趣,我非常欢迎你们找熟悉的民航单位进行学习,提前给公众普及航空安全知识,而不是在事后大写特写劫后余生。
甚至我一直希望媒体记者可以真正体验一下空乘的培训究竟是在学些什么,也能有机会以一名空乘的身份体验一下延误了几个小时后以后的京沪航班。
其实写到这儿,还想对业内同行说几句。这些年写公号,我几乎翻烂了能接触到的所有手册,也设想过各种发状况下的预案。但我仍然不敢保证自己能在飞机上解决所有的问题。我常常呼吁局方和航司,要求保障好我们的休息期,要求我们能有尊严的工作。但这个前提是,我们自己本身要做一个专业的、值得被尊敬的人。不管飞行还是空保空乘,做人做事都请对得起你自己。
最后,借着首都航空这起事件再次向旅客朋友们重申两点:一,乘坐飞机,请全程系好安全带。二,不管在飞机上遇到什么事,都要听从机长和空乘的指挥,请相信我们的专业能力。
感谢。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乌海机场:加入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大家庭这十年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