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服务 > 安全 >> 正文

完美迫降的“幸运之神”不会每次都眷顾你



2019-01-16   作者:小柒  来源:e起飞民航交流平台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哈德逊河奇迹”,在航空史上无疑是一次教科书式的水上完美迫降。时值“哈德逊河奇迹”十周年,我们更想用求索的心态看待“完美”,毕竟,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宝贵的生命,因此,这样的奇迹不应该仅仅成为一时的话题,而应该为后人带去更多的反思。

  事件回顾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公司1549号航班受到鸟群撞击,机长萨伦伯格凭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飞行技术,在飞机双发动机都失灵的情况下,全程仅208秒的时间里冷静地完成了哈德逊河水上迫降,使1549航班上155人全部幸免于难。

  萨伦伯格机长也因此作为英雄飞行员,成为了业界的骄傲,而这一史无前例、看似根本无法完成的完美迫降则被全世界誉为“哈德逊河奇迹”。

  ▲1549次航班的真实新闻画面,图片来自网络

  这不是完美,而是幸运

  e起飞此次有幸找到了一位曾与萨伦伯格机长有过“亲密接触”的中国机长——程征,亚航集团公司安全部安全技术总监,从他的描述中,呈现出一个与世人眼中不太一样的萨伦伯格。

  ▲由程征机长提供,与萨伦伯格机长的合影

  作为一名多年致力于飞行安全的机长,程征曾与萨伦伯格机长就飞行安全方向做过学术探讨,其间也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哈德逊河奇迹”。

  “我与他见面的时候,已经是事故发生很久以后了,他的口才很好,但是为人谦逊有礼。”

  程征回忆说:

  “从萨伦伯格机长的交谈内容和交流方式上,仍然能够清晰看出他古典式飞行员的职业轨迹:通航—空军—民航。在我们的交流中,他完整地复盘了整个事件。但是,当我惊叹这是个奇迹的时候,他矢口否认,非常谦逊地将其称之为幸运。尽管他幸运而完美地实施了迫降,但他也不能复制完美,幸运也不会再次光临。意外的危险不能靠幸运来解决。”

  程征说,因为在萨伦伯格看来,之所以能够成功迫降,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巧合因素和根基因素。

  例如:

  他本人碰巧具有丰富的空气动力学知识

  他的副驾驶员碰巧也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能够快速翻阅检查单,与自己保持默契的配合和良好的决策梯度

  迫降成功后,救援团队的及时出现,避免了乘客遭受溺水、受冻的生命威胁,毕竟,重大险情的完美处理,需要众多环节共同的出色专业表现

  “萨伦伯格说,他事后反复地回想整个事件,甚至他自问,如果再让他遇上这样的情况,是不是还有这么好的运气?好运气不能用一辈子,更应该从案例中汲取训练的精髓,多从理念和应变着手,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程征如是说。

  程征告诉小编,其实他自己也想过,“哈德逊河奇迹”在十年后的今天,仅仅从技术角度而言,把飞机改进得更好,应对“哈德逊河事件”的能力更强,是没有难度的。

  但问题是,下一次,上帝还会出同样的“题目”吗?

  奇迹可以寄希望于幸运,而生命却不能

  萨伦伯格16岁的时候就亲眼目睹过一场坠机事故,对于小小年纪的他,面对残酷血腥的事故现场,转身离开也无可厚非。

  然而,他却没有回避,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他用这场事故不断地鞭策自己:要以前车为鉴,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因为驾驶飞机是不允许犯错误的,要将最大限度地降低飞行风险作为毕生追求。

  ▲萨伦伯格年轻时的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155人,看上去似乎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如果你把这个数字连接上面孔,那就不仅仅是155张面孔,而是那背后父亲和母亲的面孔,妻子和儿子的面孔,是155个家庭的许多张面孔。

  155,不仅仅是个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个体,珍贵的生命安全保障怎么可以寄托于幸运?

  萨伦伯格在他的书中提到:飞行员就是把涉及各方面的盘算始终计于心中的掌控之下,关注天气情况以及与乘务组、空中管制员、副驾驶、机务整合为一个团队协同工作,对飞机能做与不能做什么一直保持着明了的情景意识。

  尽管今天的飞行大部分时间在使用自动驾驶,但飞行员们必须用他们自己睿智的心算来作为计算机的备用系统。

  而于航空业而言,安全大于一切。

  所有惨痛的教训和成功的经历,都不仅仅是一时热议的谈资,而是作为珍贵的案例资料被研究和借鉴。

  因为,航空飞行经不起“经验教训”,每一次事故经验的背后,都有可能以人命为代价。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小编:现在的事故征候只有不到20%是机组原因,其它机械故障,天气意外等等,而事故有80%是机组原因,为什么?

  是机组将大量的可能发生事故的事件给制止在萌芽中,保证了安全,而人没有做到的部分,才最终引发了事故,所以离开了人,很多事故征候都可能转化为事故。

  肯定会有人质疑这一观点,为什么保障安全的部门在于人,而不是人工智能?

  毕竟飞机的自动驾驶已经普及应用多年,飞行员除了起飞和落地的大部分时间实际是在“管理”飞机自动设备的工作,而非手动操纵飞机。

  但这并不意味着飞行员们可以完全凭借自动设备完成每一次的安全飞行。

  毕竟,自动设备需要人工输入,也只能完成程序设定内的“规定动作”,当意外情况来临时,飞行员丰富理论知识、充足的飞行经验、迅速的应急判断、精湛的驾驶技术,才是力挽狂澜的关键。

  幸运的背后,是防患于未然

  “哈德逊河奇迹”并不是这十年中唯一的“幸运”事件,就说国内,去年就有一件: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次航班在四川空域内飞行途中,驾驶舱右侧玻璃突然破裂,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

  意外发生后,危急关头,航班机长刘传健在自动化设备失灵的情况下,依靠多年飞行经验、手动操纵,成功备降在成都,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川航3U8633次航班驾驶舱右侧玻璃破裂,图片来自网络

  事后回想,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若不是刘传健机长靠着自身敏锐的瞬间应急反应和妥当的处理方式,这起化险为夷的英雄事件,可能就会变成无法挽回的惨烈空难悲剧。

  但是,整个民航系统的进步,包括所有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法规的完善和与时俱进、基础设施 / 新技术的日益更新,这才是民航安全最切实有效的定心丸,而不是希冀于某个英雄人物的灵光乍现。

  换而言之,不管是“哈德逊河奇迹”,还是川航事件,假如当时的机长不是萨伦伯格、不是刘传健,是不是每个机长都有这样的能力应对如此凶险的突发危机?

  萨伦伯格在他的书中说:

  “每一起空难几乎总是事件因果链的最终结果。如果任何一个链环出了问题,问题就有可能由此及彼地发展。几乎没有一起空难仅是由一个问题造成的。在许多情况下,一个问题导致另一个问题,进而风险加剧以至不可收拾。航空安全上,我们需要关注整个链条上的每一个链环。”

  “回顾飞行发展的历程,航空领域在安全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这有点像我们总是等死亡人数达到一定高值时,才引起公共意识或采取行政措施一样。许多最惨重的空难必然会在飞机的设计、训练、法规、航空公司的运行规则方面引起最重大的改变。”

  作为民航人,也许平安飞行了上千次起落,安全指挥了数万架飞机,但评判你的工作不靠“一贯”,而只是你的 “一次”,“一疏忽”便成千古恨。

  这样的认识和要求,严苛到有些不近人情,但是这就是航空工作的特性,生命只有一次,事故无法重来。

  安全永远是民航人的最高职责。

  那么,在除去幸运的因素以后,我们的安全人员的工作,不是祈祷下一次巧合的“幸运”,而是思考怎么样用技术和训练来保证下一次完全不同的事件到来时,即便没有巧合,结局依然完美。

  在飞行员群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飞行员有两个口袋,一个口袋装着运气,一个口袋装着技术和经验。你要趁着一个口袋的运气用光之前,尽快把另一个口袋装满。”

  而“商用航空是一个涉及多个知识、技术的专业,勤奋、正确决断和经验也都至关重要。

  我们手中掌握着上百名旅客的生命。

  飞行员们知道责任重于泰山。”早在执飞1549航班之前,萨伦伯格就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别人的经验,因为他深知这是职责所在,这是他强烈的职业荣誉感赋予他的责任心!

  所以当1549号航班事故发生后,他不但以超高的技术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水上迫降,飞机保持完整的同时还令机上所有人生还。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疏散乘客时,他还两度检查机舱,确保没有乘客被困才最后一人离开机舱。

  这样的飞行员,我们怎能不崇敬?!

  这样的飞行员,我们怎会不钦佩?!

  最后,小编依然想用萨伦伯格机长的话作为结尾。

  不管“哈德逊河”奇迹过去了十年还是二十年,五十年,抑或是更久,事件本身和“萨伦伯格机长们”都将是航空后来人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向这些航空前辈致敬:

  “我们必须在过去106年里航空界做出了不懈努力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不能躺在前辈人做出的努力上高枕无忧。我们需要持续地在改进 人员素质、完善系统和技术进步上增加投入,以保持较高的安全水平,这样我们才能劳有所获。这一切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

  ——萨伦伯格

(小柒)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