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家人:双流机场钢筋倾倒事件中的逝者
事发后,林秀琼的腰包被作为遗物交给儿子张林。包里有她的身份证、手机。新京报记者 潘闻博 摄
这是一个长约60米、宽约2.6米、高约3米的箱型钢筋。3月21日这一天,当它突然倒塌时,32岁的张林吓坏了。
站在原地茫然了一分多钟后,张林意识到出事了。他的父母张桂华、母亲林秀琼此刻就在这个“庞然大物”里头,密密匝匝的钢筋把他们困住。
3月2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飞机滑行道桥项目的施工地,发生一起钢筋倾倒事件。据官方通报,事故造成4人死亡,另有4人重伤、4人中度伤和5人轻伤,事故原因仍在查。
来自江油市的张桂华和妻子林秀琼,是四名死者中的两位。今年春节过后,他们带着儿子张林来成都的建筑工地打工。一家人在异乡漂泊,以这种特殊的形式团聚。
但是,这趟来程最终没有归途。
意外
青城叠翠,祠堂柏森,这是杜甫笔下的“锦官城”。作为四川省会,成都吸引着周边城市人口的流入。
农历正月十八,32岁的张林人生中第一次来到省城。
3月21日,成都阴天,一股南下的冷空气让温度下降4.5摄氏度。清晨五六点,天空一片墨黑,睡在双流一间活动板房内的工人们陆续醒来。
这是一间面积颇大的板房,摆放着约二三十张上下铺双层床,数十名工人居住于此,包括张桂华一家。
和往常一样,张桂华、林秀琼、张林一家三口洗漱完毕,吃过早餐后步行十来分钟,赶去建筑工地上班。他们拿着绑钢筋用的扎钩和手套,一路很少交谈。
工地位于双流国际机场附近的大件路东升段,是中铁二局承建的飞机滑行道桥项目。
今年2月22日,张家三口从江油来到成都,在双流区兴隆湖一个建筑工地绑钢筋。3月15日,他们和另外10个工人接到通知:到大件路东升段附近的机场工地“打突击”——即支援建设。
一家人到工地后,分散开来忙活。上午,林秀琼的肩膀曾被钢筋上掉落的钢管砸到,张林中午听到父母谈及此事,但“没有太在意,也没过问”。中午下班后,他们走了10多分钟到工地食堂,吃完白菜和豆筋炒肉之后,又原路赶回干活。
16时17分,意外发生。多名伤者、亲历者记得,当顶板的工人基本拆完箱型钢筋的钢管支架后,钢筋几乎在一瞬间朝着一侧迅速垮塌,“响声不是很大”。
“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反应。”43岁的陈康(化名)说。事发时他在钢筋顶板作业,忽然从约三米高的顶板掉落下来,磕破脑袋。当左眉骨上方额头的血顺着眼皮淌下来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受伤了。
陈康是张桂华的外甥。今年春节,他和张桂华闲谈中说起成都的建筑工地有活计可做。干这行哪有活就去哪,于是春节过后,他和张桂华一家都来到成都。
钢筋倾塌之后堆叠起来,有数十公分厚。掉落在钢筋上方的工人们,听到底下有人呼喊:“救命!”
事发后,陈康“一下子蒙了”。几分钟后他回过神,自己站立起来,走到一旁;50岁的易天松被钢筋砸断左腿,是工友将他抬出;47岁的赵强(化名)在事故中面部多处受伤。
57岁的张桂华和56岁的林秀琼则没有那么幸运。他们在箱型钢筋内部作业,垮塌发生后,直接被钢筋吞没。
对于事故原因,双流区政府仍在调查。
3月23日,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伤者陈康(化名)侧躺在病床休息。新京报记者 潘闻博 摄
终点
“第一次来成都,第一次。我老爸老妈的命丢了。”3月23日,在成都成华区一家酒店房间内,张林两眼通红。他蜷缩在沙发椅上,点了根烟,空气中烟雾缭绕。许久,又把脸埋进椅背里。
事故发生前,张林在箱型钢筋外给父母递材料。倾塌的方向不在他这侧,他得以逃过一劫。
事故发生后他吓坏了,手足无措。当他缓过神,脑海中第一个念头是:救父母。
但父母都已被密密麻麻的钢筋掩埋住。张林只能看到父亲的一点儿衣服,还有母亲的红色手套和黄色安全帽。两人一动不动,任凭张林如何呼喊,都没有回应。
张林蹲下身,透过钢筋缝隙,看到母亲林秀琼的嘴角渗出殷红的血。他后来拍了两张父母困在里面的照片——这是他们人生最后一程的照片,保存在张林的手机里。
“眼睁睁看着老爸老妈塌在里面,自己无能为力。”张林想把手伸进去摸自己的爸妈,但被密集的钢筋拒之于外。
工地上的工人马上施救。他们试图用吊机解围,但钢筋实在太多太重。被压在两旁的伤者有人被救出,但对于困在倾塌区域中部的张桂华、林秀琼,工人们无计可施。
随后,消防队员赶来。下午5点多,消防员割开钢筋,将张桂华救出。守在一旁的张林无暇顾及被送医的父亲,“我还得等我老妈,想着再去医院找我老爸。”又过一会,林秀琼也被救出,送上了救护车。张林不能靠近她,便坐上救护车驾驶室,一路陪她奔向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32岁的张林在此后经历了人生至暗时刻。在医院抢救室,他的母亲林秀琼没有了生命体征。母亲的衣服和腰包,在交到张林手里时,已成遗物。
张林开始打听父亲下落。一位护士告诉他,院内尚有一名逝者无人认领。他赶到跟前,逝者脸部已变形,无法辨认。
但那件白黄相间的格子衫,让他确定眼前人就是父亲张桂华——那是他当天所穿的衣服。
林秀琼微信朋友圈唯一一条动态,是2月12日发布的小猫照片。新京报记者 潘闻博 摄
不归
3月23日晚7点多,离事故发生51小时。成都天空灰蒙,随着夜色渐浓,落起了小雨。事发地附近的大件路东升段,道路两旁延绵着高约两米的绿色围栏,东北、西南对向的车流奔腾汹涌,车声嘈杂轰鸣。
经附近工人及伤者、家属确认,该路段两座塔吊所处位置,就是事发地。多盏橘黄色大灯映照下,两座塔吊清晰可辨,但工地一团漆黑。张林的父母及另外两名工人,在此走向了人生尽头。
张林一家的故乡,在距离成都约170公里的江油市武都镇。他们的房子坐落在当地一个村子里,那是一栋一层楼平房,门是木制的,面积在80平米左右。
张林的三姑张月华介绍,早年,夫妻俩在家种田,2008年后开始外出务工。直到出事之前,他们一直在建筑工地打工,挣的是辛苦钱。“他们偶尔也会和我们讲,说干活很累,吃住都不好。”
张林原本开装载机为生,各处奔波。2018年,为了“和父母团聚”,他改行追随他们。去年,一家人就在北京的建筑工地干活。
多位亲友称,张桂华、林秀琼夫妻感情很好,“几乎从不吵架”。多年来辗转各地打工,夫妻俩始终形影相伴。
因为是家中独子,夫妻俩对张林疼爱有加。张林的名字,恰好源于父母各自的姓氏。
随着张林年岁渐增,夫妻俩压力也越来越大,“拼命挣钱、攒钱”。在大件路东升段附近的工地,他们每天早7点上班晚5点50分下班,每日工资有200多元。最近几天还在加班,“一直到晚上9点半”。
张林四姑张玉华说,夫妻俩一年到头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才回家。他们曾说过计划今年回去后,给儿子买房,顺便讨个媳妇。没想到这次事故,让计划瞬间破碎。
在外甥陈康的印象里,舅舅生性随和,到哪都能和人打成一片。张桂华颇爱喝酒,干完活后,甥舅二人偶尔会举杯对饮,聊些家长里短,苦辣酸甜。
张桂华闲下来时也抽烟,用手机玩“斗地主”——这是张林给他下载的游戏,并教会了他怎么玩。
和丈夫不同的是,林秀琼会用微信。她的网名叫“天天开心“,经常在家族群里发红包、抢红包。有时,她也会和亲戚们发发语音,分享有趣的小视频。
林秀琼喜欢小动物。去年在北京,她养了一只猫,回老家时乘坐大巴车,把它带了回来。今年2月12日晚,她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中,小猫脖挂红色铃铛,一双大眼睛正视着林秀琼的手机镜头——这是她发的唯一一条朋友圈动态。
今年举家来成都谋生前,林秀琼把小猫寄养在大姐家里。这只猫,再也等不到主人的归来。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白云机场安检:心大!身份证过期三年不知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