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来“暴雨模式” 首都机场人为您保驾护航
从7月18日开始,新一轮强降雨开始影响长江以北地区,北方多地遭遇今年以来最大范围的强降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都有大雨或暴雨,北方迎来“暴雨模式”。
面对这样的困难和挑战,首都机场人早已整装待发,做好了准备,大家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在这场防汛战役中的首都机场人吧!
运行控制中心——统一协调
7月20日凌晨,首都机场出现强降雨,截至17:00累计量已超过暴雨量级。运行控制中心于20日3:15启动降雨蓝色保障程序,并于11:10升级为黄色保障程序。6:00,首都机场运管委启动应急会商机制,各单位协同决策,组织航班有序放行。运控中心防汛人员也在第一时间赶到运行前线,逐一检查场区内各个关键节点的排水情况。运控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众志成城,确保机场运行顺畅有序。
飞行区管理部——严阵以待
降雨过程中,飞行区管理部以“排水顺畅有力、低势可堵能挡、队伍保障有力”为目标,按照防汛预案多方面展开行动,随时关注各雨水泵房中泵的水位、巡视检查各区域积水情况及防汛物资与机具的使用情况,并安排专业队伍随时开沟挖渠确保排水顺畅。针对飞行区内的各处排水闸门,飞行区管理部在启动蓝色汛情保障程序后,每2小时对闸门进行一次巡视检查,确保闸门完好、适用、排水顺畅;每3小时巡查一次排水沟和出水口,确保水流畅通、无明显漂浮物。此外,对于下穿道等行经车辆较多的低势区域,飞行区管理部还分别查验了提前摆放的沙袋数量,安排1辆运输车随时做好补充准备,并调试完成移动泵车,确保低势区域出现积水时能够堵得住、排得净。
航站楼管理部——我们在现场
为应对出现的雷雨天气,航站楼管理部第一时间启动了降雨保障程序,及时调整人员备勤上岗,对航站楼各个区域加强巡视,关注隔离区内外运行秩序,与航空公司保持信息共享,与联检单位协调配合。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部分航班延误,航站楼管理部已启动了大面积航班延误预案,并将楼内自助值机系统切换成退改签模式、航显屏切换成航班延误模式使旅客实时了解天气情况、提供大面积航班延误广播通知;并协调机场大使、部门志愿者加强巡视,为旅客提供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强调各单位重点关注各登机口、值机区域与安检现场情况等,以确保航站楼运行正常。
因为背后有他们的付出和坚守。
公共区管理部——风雨无阻
7月20日,6:40道路保洁的工作人员已全部到达工作岗位,开始了保障工作。物业公司主要负责西区、北区及东区非核心区的道路保洁工作,共出动85名保障人员,巡视车及保障车辆共9两。鹏达公司主要负责东区核心区道路保洁工作,共出动26名保障人员,巡视车及保障车辆共4辆3个移动抽水泵。
信息技术部——幕后保障
暴雨来袭,信息部调整航站楼内航显屏显示模式,满足特殊天气显示需要:1、在值机岛各岛头区域,采用专用航显显示取消航班信息;2、在国际、国内出港信息显示大屏接入视频信号,及时发布现场雷雨天气视频、应急天气宣传片以及各种新闻节目;3、在值机大厅采用专用航显发布航空公司的退改签规定。特殊天气,加强信息设备巡检频次,保障业务连续性,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新宣委——直播连线、积极发声
首都机场出现强降雨天气后,新闻中心迅速响应,于19日启动新宣委四级响应机制并于20日06:00升级为新宣委三级响应机制和特殊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截至20日16时,新闻中心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已通过官方微博、网站发布预警信息33次;向广播、电视类媒体发布预警信息14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口播3次、直播连线4次,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口播1次,直播连线1次,采访2次,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采访1次,凤凰卫视采访1次,央广经济之声采访1次,北京交通广播连线3次;同时,于15时组织央视财经频道、央视英语频道、北京交通广播、澳亚卫视等多家媒体集中采访1次;与新宣委各成员单位保持协调联动,汇总保障情况和服务信息;加强舆情监测的频次和力度;通知机场电视台启动楼内应急直播系统,并按每小时轮播3次的频率播放雷雨宣传片、雷达图;做好媒体接待的准备工作。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