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黄慧敏:白手起家和摸石头过河



2018-12-25   作者: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QQ图片20181225024243.png

  图:两岸直航航班开通之际,黄慧敏带领配餐部为首航航班准备闽南风味特色餐食 厦航供图

  黄惠敏,1957年出生,1987年进入厦航,曾任厦航配餐部总经理,2007年退休。

  苏恩龙,现为地面服务保障部运行保障处离港控制员。

  苏恩泽,现为客运营销委厦门营业部客户经理。

  从酒店宴会厅到空中厨房,黄惠敏一辈子的工作,没离开过餐饮服务。“那时候想摸着石头过河,可石头也不好找呀!”她这样描述厦航配餐起步时创业的艰难。聊起厦航配餐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行业翘楚的奋斗历程,温和、内敛的黄惠敏眼中泛起泪光:“从白手起家,我看着厦航第一幢楼落成、第一个配餐车间投产、第一个分公司运行……我为自己是厦航人骄傲!”

QQ图片20181225024348.png

  图:在当时,食品升降车可是难得的宝贝 厦航供图

  白手起家是最深刻的记忆

  “来厦航前,我在厦门宾馆工作,无忧无虑。那时候厦航刚成立不久,连办公场所都是租的,更别提员工食堂,工作人员吃饭出去搭伙。1986年,准备筹建航空宾馆。当时的董事长何平到厦门宾馆要人。领导找我谈的时候,我还听不太明白何董事长讲的航空公司发展蓝图,于是跟家里商量,哥哥说’民航是新兴的行业,你去闯闯也好’,就这样选择了厦航。”一脚迈进厦航,风风雨雨一直干到退休。

QQ图片20181225024440.png

  图:厦门航空宾馆外观 厦航供图

  “我来报到时,所谓的航空宾馆,还只是个地基,啥也没有。我跟同事骑着仅有的旧自行车办各种手续,到处跑。1988年2月28日,厦门航空宾馆落成,9层楼,那是厦航第一幢建筑,我们好激动。宾馆刚开始运营,没什么经验,我就回原单位去请师傅。再后来,我们改革原有的传统早餐模式,在厦门第一家经营早茶,当时很洋气,生意很好。1988年8月8日,公司迎来第三架飞机,初步形成了波音机队。当时的欢迎仪式也是在航空宾馆举行的,副市长江平都参加了。”航空宾馆从无到有,这是黄惠敏第一次白手起家的记忆。

  “最早的时候,厦航的飞机餐是由厦门日报社的食堂承包的,也只是有简单的蛋糕或面包。航空宾馆开业后,公司把飞机餐业务收回,由航空宾馆来承担。做好的餐,用一辆微型面包车送到机场,然后人工抬着餐车上飞机。整天提心吊胆,怕路上有状况误事,更怕狭窄的梯子上抬餐车不安全。公司盈利后资金宽裕了,对生产设备,公司很舍得投入,第一辆食品升降车,花了7万美金。为这个大宝贝办车牌很费周折,一来超高,二来厦门当时没有这样的特种车上路行驶。公安局也不墨守成规,给这辆车特事特办:走固定的路线,两点一线专门送餐。就这样,餐车直接推进客舱,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安全隐患。后来,配餐部搬到了机场,特种车就不用在市区行驶了。1987年,公司花11万美金采购了进口的烤箱、冷库等设备,大家都特别珍惜,那时我总爱去摸摸这些老伙计,现在我退休了,可它们还在’上班’,质量特别好。”厦航的配餐从无到有,这是她第二次白手起家的记忆。再后来,福州分公司建配餐车间,“筹建福州分公司配餐车间的时候,我去福州分公司不像是出差,而像是日常上班,经常坐早班飞过去,晚班飞回来。”这是她又一次见证白手起家的经历。

  每次变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刚开始起步时,真难。公司让我负责飞机餐生产时,我说我没做过呀,不懂。吴总说:’谁做过、谁懂呀?摸着石头过河吧。’我也想摸头石头过河,可石头都不好摸呀。从包装到餐食内容,一点点试探摸索,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包装盒改成透明PVC的,旅客可以一眼看见里面的食物;盒子分格,东西不会混在一起,旅客很喜欢;水杯,软了薄了烫手,从南方到北方,不知道选了多少厂家,在全民航第一家使用硬质明杯。”黄惠敏话不多,语速也不快,聊起厦航配餐的变革和成长历程,如数家珍。

QQ图片20181225024540.png

  图:厦航在全民航第一家使用硬质明杯 厦航供图

  “厦航对旅客很实诚,’以诚为本,以客为尊’,公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配餐能配的能装的,尽量多些品种。我们在全民航率先配热食,米饭装多少是学问,多了热不透,少了就烤糊;蔬菜更有讲究,再绿的菠菜叶烤箱一热就变黄,难看……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学习,我就一次次跟着飞机看,综合乘务员收集反馈的意见,回来一点点地改进。公司要求必须给旅客配水果,还要考虑飞机配载、卫生、方便等,我们就推着餐车在模拟客舱里反复试验。为了找合适的水果,我这’石头’一直摸到了新疆。”如今,厦航空中餐品种、数量和设计理念不断创新,配餐量从每天几百份到几万份,从简单的面包、蛋糕到不同特色的菜、汤、粥、酒。。。。赢得了旅客的喜爱,成为行业标杆。

QQ图片20181225024628.png

  图:如今,厦航的空中餐食制作工艺达到了业内一流水平 厦航供图

  希望全球旅客都像厦门人一样认同厦航

  “我是一个好员工,但不是一个好妈妈,欠儿子的太多了。”1985年,黄惠敏生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到航空宾馆时,孩子才一岁,从那时起,她就没能做到好好陪伴儿子。1988年儿子3岁第一次入幼儿园,航空宾馆才开业不久,她没时间是同事送去的;上小学、中学,她从未陪孩子做过功课;2003年儿子考上大学,还是同事去送的,那时候她正带人在成立不久的福州分公司的荒地上铲草……黄惠敏上班不分黑白,也搞不清节假日,但儿子成长的过程中该有妈妈的时候,她却总是缺席。

  对于苏恩龙、苏恩泽兄弟两个来说,小时候,见到妈妈的时候少,记忆中主要是保姆和奶奶陪伴,晚上睡了她才回家,早上起床她已经上班走了。幼儿园放学,经常是妈妈的同事顺带回家。“妈妈对厦航的关注度,高于儿子。不过我们没觉得孤单,双胞胎兄弟,从到大在一起,有伴。”

  很拼、专注、精益求精,这是母亲最让恩龙、恩泽兄弟佩服的品质。“妈妈虽然忙,但越长大,越理解她。我们为妈妈骄傲的同时,也想感受一下,厦航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能让妈妈一辈子这么投入。”2006年大学毕业后,兄弟两个选择了到厦航工作。

QQ图片20181225024735.png

  图:苏恩泽正在为旅客办理客票手续 厦航供图

  进入厦航,哥哥恩龙在地面服务保障部工作,弟弟恩泽在厦门营业部做销售。恩龙当了3年值机员后,转到运行保障处做离港控制员。见证配载、离港系统技术上的进步,他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刚来时值机还是传统人工模式,手写登机牌,旅客一直柜台排长队;现在自助值机、网上值机、行李自助跟踪、二维码过安检,以后还会有行李自助交运。国外有的,我们都可以有了。”

QQ图片20181225024823.png

  图:苏恩龙在确认航班离港信息。 厦航供图

  恩泽一直从事销售服务,现在是三级客户经理,他说:“从纸票到现在的电子客票,从国内点对点的航线,到盟航联运票,要学的东西一直很多。现在销售是电商为主,不过,还是有一些不方便处理网站处理的业务和不习惯电商的客户,柜台也还挺忙,这种面对面的服务很有人情味儿。”

  12年的工作经历,兄弟两人正好赶上了厦航跨跃式发展。他们有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厦航发展得更好,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化大航空公司,让全世界人民对厦航的认知像厦门人对厦航的认知一样。”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