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培训 >> 正文

两会代表吴仁彪:推动教育部共建民航院校



2013-03-01   作者:  来源:中国民航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这已经是吴仁彪第二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与往年一样,他今年又带着多个提案来开会,而这些提案中多是与教育有关的。对此,吴仁彪说:“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教育一直是我关注的领域,我希望能为教育做点事儿。”

  “我去年两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正在变为现实!” 刚一见面,吴仁彪就兴奋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记者。去年,他提出了“齐心协力努力构建民航协同教育体系”的建议,主要观点是民航局主导、校企合作推动民航职业化教育上水平。如今,华北空管局与中国民航大学联合培养管制员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民航局相关领导也曾公开表示,要在民航业内大力推广这种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以此大幅度提高整个中国民航的职业化教育水平。

  眼看着民航协同教育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吴仁彪今年继续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协同教育”四个字上,只不过,这一次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

  吴仁彪认为,协同出效益,这是有事实依据的。去年,通过实现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CDM),目前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初步建立起航班运行CDM系统,首都机场放行正常率提高6%、出港航班平均滑行时间缩短6分钟。

  “这在教育领域同样适用。”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我国存在的“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矛盾,纲要中提出了加快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到的现代职业教育不是大家狭义上理解的中专或大专教育,而是涵盖初等、中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高职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其培养的人才涵盖从初级技术技能人才到专家级技能人才。

  去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到要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包括把民航科技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强化民航院校行业特色。这为民航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目前民航科技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民航教育还停留在行业内办学为主,没有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如此一来,如何更好地落实《若干意见》成为了摆在民航院校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落实《若干意见》需要更高层次的协同教育。”吴仁彪表示,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中明确指出,民航局和教育部合作落实民航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只有把民航内部的协同教育体制和机制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的指导相结合,才能较快提升民航现代职业教育的水平。”

  据吴仁彪介绍,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教育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0年,成立了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2012年,与20个部委、7个行业协会联合培养人才;2013年,计划研究制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草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一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会同行业一起制定专业评价标准。

  另外,吴仁彪在调研中发现,相关部委与教育部合作办校是有许多先例的。所有“211”和“985”工程高校都是教育部、所属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共建。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中央军委和工信部、交通部、铁道部、农业部、水利部、财政部、卫生部等23个国务院有关部委局与教育部联合共建了93所高校。以近4年为例,2009年农业部和教育部共建8所高校;2010年卫生部和教育部共建10所高校,林业局和教育部共建3所高校;2011年水利部和教育部共建8所高校,国家海洋局和教育部共建17所高校;2012年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建6所高校,铁道部和教育部共建2所高校。

  吴仁彪说,“种种现实情况都表明,凡是与教育部共建的学校(属于重点共建)都发展很快,因此与教育部共建民航院校的确刻不容缓!” 根据以往经验,教育部在共建过程中可以提供以下指导和帮助:视条件和可能给予共建高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对共建高校的改革、发展、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与扶持;指导共建高校制订完善战略发展规划、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在行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对共建高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扶持共建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吸收共建高校参加教育部召开的直属高校的重要会议,以进一步推动其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相互学习和信息交流。吴仁彪表示,这种协同教育对于推动民航院校实现“有特色、上水平、入主流”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非常重要。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