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培训 >> 正文

厦航首批空姐告别蓝天 服务30年树立服务标准



2015-09-21   作者:邱大朋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厦航第一批乘务员合影。

  30年前,15名年轻姑娘成为厦航首批空中乘务员。如今她们陆续退役,树立的服务标准成为宝贵财富。

  30年前,也就是1985年,还不满18岁的庄秋红,迎来了她的高中毕业季。当时的大学录取率很低,庄秋红在班里成绩“中不溜”,一度有些迷茫。有一天, 班上老师带来“厦航要招收空乘”的消息,顿时让同学们“炸开了锅”。

  什么是空乘?这个职业要求怎样的条件?改革开放初期,不仅庄秋红对此一无所知,社会上也是知之甚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庄秋红报了名。

  当年报名的一共有400多人,经过严格的选拔,陈毅真、庄秋红、吴丽真在内的15名年轻姑娘在那一年成为厦航的第一批空中乘务员。30年过去 了,虽然先后告别蓝天,但这15位“元老”乘务员积累下的工作经验,却成为厦航的宝贵财富,进而打造出厦航机上服务的“金字招牌”。

  当年,厦航“一穷二白”

  机上连热水器也没有,只能烧水带上去

  30年前的厦航,可谓“一穷二白”:成立之初,连一架飞机也没有。但15名新入行的年轻乘务员没有想那么多,“有工作就要好好做。”

  没飞机,只能让南航带飞。因为会说闽南话,她们被安排飞厦门-新加坡的航线,飞机用的是英国产的“三叉戟”。“设备和如今没法比,连热水器都没有,只能从地面上烧好水带上机。”庄秋红回忆说。

  一年过后,也就是1986年,厦航第一架波音飞机落户,年轻的乘务员们搬到莲花新村玉荷里一套三房一厅的套房,8个人住在一起,条件依然艰苦:没电器,洗澡要靠小电炉烧水。

  机上工作也累。当时民航对乘务没有工作时长限制,每人每月飞行达到150小时。机上当时没有餐车,送饮料、餐点都是由乘务员端着一趟趟地跑,而 且不配机组餐,只能自己带--乘务员下了飞机,还要赶去买菜,做第二天的“机组便当”,考虑到简单、营养、实惠,大家吃的最多的是非洲鲫鱼和炒鸡蛋。

  “现在回想起来是挺艰苦,可当时一点都不觉得,只想着要严格按照规定,把每天的工作做好。”吴丽真说。这种认真投入的工作态度,正是厦航服务品牌的萌芽。

  当年,她们“三头六臂”

  一百多份飞机餐,从烘烤到送餐都要管

  由于这15名年轻人都是同龄人,没有资历深浅之分,每次出任务,便轮流当乘务长、乘务员,在各个岗位上熟悉工作。这些为日后厦航的服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陈毅真 从乘务队到配餐部,她一直坚持严格服务标准。

  时间跨入上世纪90年代,民航业快速发展,厦航的业务也不断壮大。为了提高服务品质,厦航的机上服务开始向国内甚至国际看齐,在摸索的过程中, 乘务员作为“前锋”,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工作。陈毅真、庄秋红、吴丽真回忆说,当时机上的主食和主菜不是地面配餐,而是装在盒子里,在机上配完并烘烤,然后 按照菜色深浅,整齐地摆放在9寸盘上。为保证饭团形状美观,米饭要求用专用杯扣在盘子上。“客人不多还好,但当时机上时常满员,到了用餐时间,一百多份配 餐要快速备好,真是‘三头六臂’都不够用。”庄秋红说。因为动作稍不利索就会影响服务质量,所有人只能铆足干劲向前冲。

  陈毅真曾数次因过度劳累而晕倒,长期忍受失眠、头疼的折磨……一直拼在最前沿的她,带动了整个团队。

  如今,服务成就口碑

  一粒米也要手检两遍,叫响“美味在云端”

  对工作的热忱和坚守,让厦航的乘务团队屡获好评。这个团队形成了独特的服务经验:比如,送饮料要垫湿纸巾,送热餐食要用手心试温度,和乘客说话超过三句就要蹲下来……

  为了将经验“标准化”,陈毅真带领乘务队在民航率先编写出14万字的规范运行手册,将现代企业管理精神融入乘务队伍,“精、尊、细、美”的要求,大幅提升厦航乘务的总体服务水平。

  进入21世纪,厦航服务的口碑效应开始显现:6次获得全民航旅客满意度评比总分第一名,2006年获得“用户满意优质奖”,全国级“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纷至沓来。

  15名年轻人,逐渐成长为骨干力量。2007年,陈毅真从乘务队调到配餐部,成为厦航“空中厨房”的领头人。“好不好吃,只有乘客说的算,”在 保持每个月40小时的飞行任务外,她以丰富的空乘工作经验,对厦航配餐进行改革,也将严格的标准带到配餐部--厦航每日的3万多份配餐,每一粒米,都是配 餐部员工手工挑选的,而且要手检两遍才算过关。

  如今,厦航的机上餐食已迅速成为民航业界知名的空中美食,“美味在云端”成为广大旅客对厦航空中餐食的口碑。

  如今,“职业基因”延续

  “元老”乘务员的经验,成为厦航宝贵财富

  执着、真诚、美丽、善良……每一个厦航的乘务员,都将这四个词如同烙印般印刻在心里--这在15名“元老”乘务员身上时刻体现,也成为如今厦航2000多名乘务员身上的“职业基因”。

吴丽真 微笑不改,她一直给乘客带来最真诚的服务。

  以最常见的服务难题为例:乘飞机出行,旅客最怕延误,乘务员此时的压力也最大。她们要面临个别旅客的质疑,甚至是怒火。“航班延误多源于不可抗力因素,比如天气和流量控制,我们只能耐心地解释安抚。”吴丽真说。

  有一次,一个航班因天气原因延误6个小时,一名旅客因此闹情绪不愿上机,使延误继续加重。“他有情绪,机上等待的旅客也有情绪,气氛一度紧张,”吴丽真回忆,“我和同事们耐心开导旅客,最终乘客的气消了,航班顺利起飞。”

  这样的事情,15名“元老”乘务员遇到的数不胜数。真诚的服务,让她们屡获赞誉,成为厦航乘务队30年来最宝贵的财富。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