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艳春:通辽民航的循环经济模式
国际空港信息网2014年8月4日消息:“地方经济发展,支撑民航做大做强;民航发展好了,反过来又拉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辽正是把脉到民航与地方经济发展间存在的这组辩证关系,将其应用于自身,已经并将在未来持续受益。”史艳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小机场几年打了“翻身仗”
一年前,通辽市发改委副主任史艳春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辖下的奈曼旗担任副旗长时,出差坐航班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从通辽机场出发,第二种是选择从赤峰出发,第三种是选择从沈阳机场出发。但多数人往往选择后两种方式。
2013年,通辽地方经济增长迅猛,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2007年的3倍,为通辽民航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史艳春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航空通达性差的问题,通辽市政府近年来以建设“民航大通道”为抓手,给予了通辽民航史上前所未有的支持。由此,通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快速增长。始建于1958年的通辽机场,2010年旅客吞吐量才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而到2012年,通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经突破30万人次大关,全年实现旅客吞吐量34.3万人次,增速名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2013年,通辽机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65天就突破了50万人次大关,旅客吞吐量达到57.2万人次,在内蒙古自治区各支线机场中,增速排在前三名。
2012年,通辽市成立了市政府民航办,这一专设机构由常务副市长分管,市政府副秘书长直接负责。
现任通辽市民航办副主任杜宇记得,从2009年至今,通辽机场进行了两次大的改扩建,先是对飞行区跑道和停机坪进行了扩容,紧接着又启用了面积为1.16万平方米的新航站楼。而他们目前已经开始着手实施跑道延长工程,以期更好地保障更大机型的安全起降。
史艳春说,通辽市集合各方力量,在推广通辽航线产品上不遗余力。除了派人组团前往各地推介新开航线,走访航空公司外,还把外面的航空和旅游界人士请到通辽,让他们了解通辽。目前,通辽的出租车灯箱广告还会打出新开航线的信息,通辽城市主要的宾馆酒店也都放置了新开航线的宣传单,“甚至在通辽市政府办公大厅的两块大屏幕也被通辽机场新开航线‘占据’”。
地方大力发展民航
通辽市的交通状况其实也不差。用史艳春的话说,公路已经实现了“通江达海”,一边连接中蒙边境口岸,一边直通我国的海港。铁路更不用说,通辽是北方多条主干线的交会处,并已经争取到京沈客运专线的连接线开到通辽。在地面交通如此发达的情况下,通辽市为何还大力发展民航?
时间回溯到1999年。那一年,原本以农业立市的哲里木盟通过撤盟建市成为通辽市,工业立市成为通辽发展的新目标。依托自身拥有全国三大露天煤矿之一霍林河煤矿的优势,通辽开始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地区经济的新增长极。而对于一个自身财力并不雄厚的新城市来说,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为首选。此时民航的作用开始突显。史艳春举例说,因为通辽机场开通了到山东济南的航线,一批山东企业家到通辽投资建厂,其中最大的一个项目投入已经超过100亿元。而在通辽市政协会议上,来自通辽浙江商会的委员更是提议开通通辽到温州的航线。这些企业家是通辽房地产和酒店项目的主要投资人。
“过去,大家对通辽了解得不太多。说呼伦贝尔都知道有大草原,说城市都能想到首府呼和浩特,但大家怎么也想不到通辽。而现在通过通辽机场这个窗口。开通的航线使外边更多的人走了进来,了解了通辽,对通辽的对外开放投资建设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史艳春说,通辽市委提出了将通辽打造成内蒙古东部区域型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
通辽民航发展对改善民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相当突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狭长,从通辽市前往首府呼和浩特,自驾车单程需要一天,时间成本高不说,经济账也不划算。2012年起,通辽市政府和内蒙古机场集团合作,引进模拟航空,每天在呼和浩特与通辽间至少保证有4班~5班的“呼通快线”,从通辽去呼和浩特办事实现了早出晚归。通辽市还将航空大众化的成果最大限度地用之于民。从去年开始,他们推出了6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乘坐“呼通快线”的举措,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今年,他们还谋划将受益人群向教师、学生、军人、劳动模范等群体扩散。
更大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不过,就在通辽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航,给予民航发展以各方面支持的同时,全国很多和通辽一样的城市也已纷纷行动起来。航空公司的运力、时刻资源一时成了“香饽饽”。
史艳春说,好在通辽机场及其所属的内蒙古机场集团在市场开发、航线运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2012年开始,通辽机场开通航线条数较以往有了成倍的增长,通航点也不再是首都、呼和浩特、上海、广州这些城市。从通辽出发既可以到达全国主要省会城市,也能到达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多家支线机场。
通辽机场人在努力完善航线网络构建的同时,还和相关单位一道,不断对已有航线加以优化。以前,通辽机场不少航线是以通辽为终点站的。然而,通辽市总共只有300多万人口,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还不强,因此对这些航线的培育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航线补贴的成本也较高。今年,通辽机场在航线开发方面主动减少了这种终点航线的开发力度,主攻以通辽为经停点的航线。机场遵循淡旺季相结合和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的原则,形成“米字型”航线网络架构,向北贯通哈尔滨等东北城市,向南借力首府呼和浩特实现贯通全国。同时,对像海口这样距离较远的经停点,改全年通航为旺季通航。这些举措既提高了通辽机场的通达性,又减轻了组织客源的压力。
通辽民航今年将着手启动口岸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通国际航线,进一步增加通辽通达全国乃至全球的能力。
在快速发展中选择了民航作为抓手的通辽,开始从一条条开通的航线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进而实现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人民出行品质提高。
内蒙古通辽,一个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城市品牌,都曝光率不高的城市,变成了近年来越来越被外界知晓的城市。而通辽成功吸引眼球的一大策略,就是大力发展民航。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一个深切感受就是当地政府对民航的鼎力支持。
史艳春曾用最朴实的话讲明一个道理:民航是交通基础设施。只有天路通了,越来越多远方的人们才可以便利地到达通辽。民航的引入,意味着开放。在观念开放后,就可以带来经济活力的增强,外部投资增多,人员往来密切。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支持下,早在2005年,通辽市就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支线机场中首个开通了首都北京包机航线,走在了市场前头。
政府的支持,让机场的奋斗动力更足。通辽机场公司总经理孙广平就曾明确表示,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通辽机场公司的责任,一方面努力成为政府在航空市场开发方面的参谋助手;另一方面努力成为机场管理和航线运营的专家,利用创新观念,大胆琢磨新思路和新举措。
当政府的“手”和市场的“手”结合到一起,并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规律,通辽民航就会自然而然地快速发展,进而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记者看到,通辽民航人还在为通辽百姓享受到民航更大便利,让更多人了解通辽而努力。新开的每一条航线、航点,他们都会前往当地进行推介。在通辽市,通辽民航人则广泛利用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牌、出租车灯箱等各种渠道介绍航班航线情况。就在记者回到北京后不久,通辽市政府和通辽机场人又坐到一起,邀请几家大的旅行社代表座谈。这一次他们商量的是如何更好地发展航空旅游市场,并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
责编:admin2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